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祿
頭銜 黃祿

黃祿(1820年-1866年),字萬鍾譜名昭祿,一名招祿,人稱黃阿祿阿祿舍祿頭清治臺灣臺北艋舺人,著名企業家[1],祖籍福建泉州泉安,從事樟腦木材生意,死後由其妻吳氏續掌產業,人稱為黃阿祿嫂(簡稱黃祿嫂),為古代諺語「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悄哥」裡的艋舺第二富豪。[2]

19世紀時,傳統郊商逐漸弱化,臺灣貿易擴大至全世界,除了黃祿伉儷之外,部分以新經營方式與外商合作或對抗的商人,變為新富階級,包括買辦出身的臺北稻江李春生臺南沈德墨許遜榮打狗(今高雄市陳福謙陳中和苗栗黃南球等,都是這時代著名的企業家。

生平

黃阿祿生平眾說紛紜,民間傳說近似於傳奇

其中一說,黃昭祿人稱「阿祿仔」,出身望族,家庭富裕,父親黃姜生是一名泉州富商,家居晉江縣三十五都(今池店鎮潘湖村)人。但黃昭祿早年好使拳棒,練習武藝,不願意讀書、學習,還四處賭博,負債累累,天天有人來家索債,父親黃姜生一怒之下,將他趕出家門,只好由福建來臺發展。

黃阿祿來臺後,嫌正名「黃昭祿」多字,自己改稱「黃祿」,流連青樓賭場,後隻身游俠江湖為生,在艋舺青樓擔任保鑣,認識一名新莊富商,該富商因與當地酒客爭奪藝旦,兩人爭風喫醋,酒客指使三名家丁,將富商圍毆幾死,黃阿祿以一柄扁擔解圍,並護送該富商至江子翠,富商得救後,以佛頭銀一百元謝之,黃阿祿得此鉅款,並未有存下來的心理。他認為,既然是得於意外,就應該秉持一貫作風,隨意花用、賭博,所以將此財充作賭資,欲將其花光,即奔賭場,一夜之間,一文錢未輸,反而贏了三千多銀元。

賭贏的黃阿祿突然覺得自己領受天命,應當富貴,於是洗心革面覺悟,不再賭博,改做生意,於艋舺開設萬順料館料館即製材所,專門承攬木材買賣,並且招募羅漢腳去伐木、採樟腦,從此人稱「阿祿舍」(舍,即「阿舍」,「富人」的俗稱。)

黃阿祿創業成功後,接來泉州的父親黃姜生,向父親黃姜生懺悔,姜生甚喜,把閩南的生意交給黃阿祿打理。黃阿祿精通貿易,不僅本業的福州杉木提供軍艦建造之需,還向三角湧大科崁蒐購木材,進口回中國大陸,也製樟腦輸出到中國、南洋,使黃家大富。黃因踴躍對公家捐款,被封為奉政大夫,後官至二品資政大夫

道光廿一年(西元1842年),有一艘福建帆船在艋舺卸貨之後,欲返回福建。誰知出發之後,船居然自動回航,水手們數次設法無效,擲杯請示船上奉祀的湄洲天后宮媽祖神諭,原來是媽祖想要留在艋舺。黃阿祿將媽祖神像迎至自家料館供奉,並開放鄉民膜拜,十分靈驗,人稱「料館媽祖」(後黃家將之捐獻為啟天宮)。

然而,黃祿卻於同治五年(1866年)因病早逝,遺留七位兒子與家族事業,阿祿嫂毅然接下了這個重擔,事業蒸蒸日上,相傳日後臺灣巡撫劉銘傳修造鐵路枕木即是由黃家特別加工訂製的。阿祿嫂也熱心捐獻佛寺伽藍,號稱「艋舺檀越」。

後世評價

黃阿祿嫂的真實姓名,據從台灣寄回潘湖的《金墩潘湖支派(黃氏)族譜》載:黃昭祿妻室兩位,妣莊氏斗娘,生嘉慶丙子年(1816年)五月廿七日;卒於光緒辛卯年(1891年)正月廿九日;妣林氏對娘,生于吉年吉月吉日吉時;卒于吉年十一月十五日吉時。台灣記憶網站·台灣人物誌·黃阿祿嫂條,沒有記載其名,只記生年不詳。《台北市志》載:「黃仔祿嫂,黃祿妻也,吳姓,名不傳。」綜合各種資料,黃昭祿有妻室三位,而所看到的族譜只記載兩位,黃阿祿嫂不載其中。

黃阿祿嫂雖是封建時代一位寡婦,但因為她超乎常人的智慧、勇氣與毅力,在丈夫逝世後,繼續經營樟腦、木料及大菁(一種製造藍色染料的植物)、碼頭等事業,在商業上拼出一番天地,展示女性商業天賦及堅強性格,而成了「台北第一市街」的「 艋舺」著名女企業家。台灣作家林滿秋的《台灣心女人》選擇了20位台灣歷史上傑出的女性,讓讀者認識台灣歷史。而黃阿祿嫂是該書第一個介紹的台灣女人。[3]

參考資料

  1. 清代臺灣艋紳傳奇女商人黃阿祿嫂 - 黃鴻源
  2. 黃阿祿嫂 -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3. 清代台灣艋舺傳奇女商人黃阿祿嫂,中華譜牒文化網,22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