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黛妃與女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黛妃與女皇
圖片來自pixnet

黛妃與女皇》是一部由史提芬·費雅斯於2006年執導的電影,講述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海倫·美蘭飾演)在威爾士王妃戴安娜車禍逝世之後,與首相托尼·布萊爾米高·辛飾演)一段在幕後緊密合作的關係。[1]

當中,影片特別刻劃女皇和首相兩人在處理戴妃之死一事上,為了同時保持皇室的低調與滿足公眾熱切的關注,而要面對進退失據的窘局。

此外,電影女主角海倫·美蘭憑此在2007年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劇情

故事發生在英國1997年大選前夕,貝理雅在大選勝出,成為18年以來首位工黨首相。女皇隨後在畫家為她繪官方人像畫的時候,就向畫家表達自己沒有選舉權而感到遺憾。而片中的女皇也對貝理雅有點提防,這是因為貝理雅在選後提出要國家「現代化」,但貝理雅亦同時保證尊重皇室的獨立地位。稍後,貝理雅首次前往白金漢宮和女皇進行每周匯報,席間女皇又指令他組織新一屆政府

數個月後,威爾斯王妃戴安娜與男友多迪·法耶茲巴黎遇上車禍喪生,全英國即時一片愁雲慘霧,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白金漢宮,在宮殿外的欄柵前放下鮮花致哀。而貝理雅亦發表了一篇由副手阿拉斯泰爾·坎貝爾所寫的演辭,內容形容戴安娜是「人民王妃」,此話一出,遂為坊間所廣泛採用。

死訊傳出的時候,皇室家庭正在女皇位於蘇格蘭阿伯丁郡的宅第巴爾莫勒爾堡渡假。當聽到他們一向鍾愛有加的戴安娜香消玉殞,家庭中年長的成員無不感到心情複雜。電影中的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認為,由於戴安娜在去年與她的兒子查理斯王子離婚,所以並不算是皇室家庭中的成員,為此,她向貝理雅堅持,葬禮應該以「私人性質」交給戴安娜的後人辦理。經過一番的猶豫,女皇又答允了兒子的請求,讓他乘搭女皇飛行隊的飛機前往巴黎辦理後事,並把王妃的遺體運回英國。而查理斯則保證戴安娜的靈柩一定會蓋上皇室旗幟,而非一件「沒有裝飾的木盒」。

在倫敦,群眾的鮮花排山倒海般擠滿了皇宮的欄柵外面,使得衛兵平日的換班儀式也要移到別處舉行。與此同時,英國的小報開始因為皇室遲遲沒有向公眾發表任何弔唁,而不耐煩起來。至於查理斯王子在戴安娜的遺體運返英國後,與貝理雅進行了簡短的談話,期間查理斯同意貝理雅的看法,認為皇室有必要更主動向公眾表達哀思。到個這時候,貝理雅的支持度已因為事件不斷急升,這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幕僚,包括他的太太彭雪玲給予不少有用的建議所造成的,但這批幕僚大多傾向共和,更認為君主制已過時落伍。

然而,貝理雅並不熱情於共和,相反,他卻設法向皇室家庭施以援手,以免他日皇室泥足深陷而無可求藥。儘管他與皇室的意見不盡相同,但他仍然對皇室表示尊重,又對妻子對皇室的態度加以叱責。(在稍後,貝理雅又表露自己是傳統主義者,支持皇室,並對工黨黨內對皇室的鄙視方針加以憤斥)。經過數天以後,面臨著與日俱增的沉重壓力,貝理雅向身在巴爾莫勒爾堡的女皇提出幾道緊急措施,以期及時挽回民眾對皇室的信心。這些措施包括,女皇應出席戴安娜在西敏寺的公開喪禮、在白金漢宮以英國國旗半旗致哀(近400年以來首次)、以及親自在皇宮發表電視演說,向全國臣民講述對戴妃之死的感受。

貝理雅的建議使皇夫菲臘親王皇太后伊利沙伯皆感到相當憤怒。他們認為,採取這些措施,將等同向那些瘋狂的傳媒毫無尊嚴的投降,到時皇室必處於更嚴峻的困境。女皇明白到他們的理據,但同時也有所保留。當她稍後和母后談話的時候,女皇打趣地說社會的某些價值觀已經改變,統治者若果不能再理解人民就應該讓位,而皇太后則叫女皇不要忘記她當初成為公主時所下的誓言(i.e.無論長或短,我要獻出一生……為您們服務)。

最後英女皇返回到倫敦,除了視察宮殿外堆積如山的鮮花外,又發表電視演說,講述戴妃的生活與工作。兩個月以後,貝理雅前往皇宮作一次每周匯報,這時女皇的支持度已經回復正常,但她相信自己將永遠無法從「那星期」回復過來。此外,女皇又向貝理雅提醒到,支持他的民眾終有一日也會反過來反對他。開了一番玩笑後,兩人就走到了御花園,融洽地討論起施政國計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