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攻擊機
圖片來自搜狐

F/A-18E/F「超級大黃蜂」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是美國波音公司基於中型的F/A-18C/D大黃蜂為基礎改良而來,所生產的一種中重型艦載戰鬥攻擊機,長寬方面比前者大了約10% ,進氣道形狀也由圓弧狀改為矩形。

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1] 之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最初在1995年試飛,並在1997年9月、波音和麥道公司正式合併前的一個月開始量產。1999年起超級大黃蜂陸續進入美國海軍服役,以取代老邁的F-14「雄貓式」戰鬥機A-6「入侵者」式攻擊機。因此,超級大黃蜂繼承了兩種攻擊形式,而成為21世紀初期美國航空母艦艦載機的唯一主力。

簡介

單座的F/A-18E與雙座的F/A-18F是F/A-18C與D更大型、更先進的改良版本,其起源可以回溯至1980年代原本計畫作為出口用途的「大黃蜂2000」方案。剛開始時美國海軍只是考慮將其作為在取得真正的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之前的一個過渡方案,但因為這種計劃中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必須同時擔負遠程攻擊的任務,只設計作為單一用途的A-12因為不符需求而被取消,變成必然的結果。

由於蘇聯解體與冷戰的結束導致了美國的軍事費用削減與軍方組織改造,海軍第四代重型戰機的開發計劃遙遙無期,美國海軍轉而決定利用既有的機種為基礎進行改良以作為替代方案,也就是之後所見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在1980年代剛開始開發時,該機種原本命名為「黃蜂II式」)。F/A-18E/F同時承接了F-14「雄貓」退役之後空缺的艦載重型戰鬥機任務,與A-6「闖入者」及A-7「海盜II式」兩款攻擊機退役之後的對地/對艦攻擊角色。在超級大黃蜂機鼻內有一個M61火神式機砲,翼下掛架可攜帶不同的空對空飛彈和空對地武器。可以加掛多達5個外部燃料箱,且此機型可以加掛外部空中加油系統成為空中加油機

除了美國海軍之外,F/A-18F也曾在2007年時出口至澳大利亞,配屬於兩個皇家澳洲空軍的飛行中隊之下,以取代已經老化的F-111機隊。

發展

黃蜂2000標榜只是放大版的F/A-18,油箱比F/A-18大以提升攜油量,增加航程及酬載量,較之F/A-18更為先進,並且機翼更大,同時使用了推力更強的發動機,但因依從F/A-18的設計而有低技術風險、研發成本低及研發時程短的好處,以便順利在國會通過。依照美軍的制式編號方式,同一種戰機的升級版可以從戰機制式編號尾部的英文字母一窺究竟,例如F-16C/D就是F-16A/B的升級版。

然而超級大黃蜂和原有的大黃蜂戰機實在差異太大,應該視為一種全新發展的戰機,原有的大黃蜂戰機是一種中型多功能戰鬥攻擊機,任務是同時肩負攔截和打擊任務,因此所配備的偵測系統著重於可靠度和多功能性,強大的搜索能力和大功率雷達並不是它的需求配備。F/A-18E/F卻是一種航程更長,並且具有F-14部份的艦隊外圍防空攔截的功能,並維持原有大黃蜂系列的多功能性,成為重型多功能攔截打擊戰鬥機。由於以標榜只是放大F/A-18能省卻研發成本及時間,麥道在研發F/A-18E/F時省卻了部份測試,導致在試飛時才發現有機翼下傾問題,成因是較外部份翼面會在某些情況下突然失去升力,結果左右升力不一而做成不受控地則滾,當戰機想尾隨緊跟目標時這會是不可接受的大問題。正規解決方法是重新設計機翼、造樣機測試,但在快將投產時把設計推倒重來所花的時間及金錢是不可能接受的。其後有一試飛員提出折衷解決方法,在摺翼位附近加些孔隙,但這會增加翼的氣動阻力,經NASA、美國海軍及波音的團隊研究、測試後,終能控制翼下傾問題在可接受程度,而機翼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阻力也在可接受程度,雖然會增加阻力,但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因此F/A-18E/F的氣動阻力比預期大;一架只掛一個副油箱的F/A-18A引擎開盡也追不到掛上總重800磅炸彈、兩枚AIM-54 鳳凰導彈、兩枚AIM-9 響尾蛇導彈、兩個副油箱的F-14D,卻不用開盡引擎也可在同類情況下追上一架F/A-18E。

拜新的引擎推力增加所賜,F/A-18E/F的最大外載重量達到了8050kg(17747磅),而原有的F/A-18C/D系列即使是換裝了升級過的F404-GE-402,也只能達到6550kg(14440磅)。外掛掛架從9個變成了11個雖增加了武器的酬載量,但由於超級大黃蜂的獨特氣動力外型(超大的翼前緣延伸版會產生渦流),測試中曾出現了投射的武器偏轉彈道的情況,為了修正此一現象,工程師把翼下掛架全都向外偏轉了3度,F/A-18E/F目前已經出現了三個批次——block1、block2和block3;block1是最早出現的批次,配備了F/A-18C/D上APG-65雷達的升級版——APG-73。

未來

在F-35戰機的經驗後,美國海軍決定,將不再與其他軍種共研戰機,而要針對本身的需求,自行研發新戰機。據《全球飛行》(FlightGlobal)與《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網7日報導,大約在2030年代時,這款暫時名為F/A-XX的戰機將取代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成為航母艦載機。

而美國海軍要和空軍分道揚鑣,自行研發下一代空優戰機,是因為沒打算像空軍一樣,要在競爭激烈的空域執行穿透任務。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空戰副主任奈本波葛(Angie Knappenberger)指出,海、空軍的優先要務不同,海軍不需要穿透型戰機。由於設計穿透性能的確會推升價格,既然海軍的任務不需要,那就未必要為這付費。她說,高度隱形的穿透型戰機大概由於沒有垂直尾翼,研發起來要貴些。

目前海軍每艘航母都有4 支戰機中隊,裝備了F/A-18E/F戰機。而近期目標是要以F-35C,來汰換半數較舊型的「超級大黃蜂」戰機。至於長期目標則是要以F/A-XX來取代剩下的「超級大黃蜂」,讓每支航空聯隊都有2中隊的F-35C,以及2中隊的F/A-XX戰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