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P18衝鋒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P18衝鋒鎗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德國的胡戈·施梅瑟所開發的衝鋒鎗。MP18衝鋒鎗因其生產廠Bergmann也被稱為伯格曼衝鋒鎗。

不計並非專門作為衝鋒鎗而開發的槍型,本槍和意大利的貝雷塔M1918衝鋒鎗同為世界最早真正的衝鋒鎗[1]

設計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鬥轉入塹壕戰,步兵以密集隊形集群衝鋒遭到機槍火力掃蕩導致大量傷亡。一戰後期,德國武裝部隊為打破塹壕戰的僵局採用一種稱為「暴風突擊隊」的小分隊「滲透突擊戰術」,當時機槍的重量不適合單兵便攜,需要近距離的火力猛烈而又輕便可靠的單兵使用輕武器,1917年德國研製了使用手槍子彈的自動武器來配合滲透突破塹壕的突擊戰術。定名為MP18,設計者為胡戈·施邁瑟,後來經過改進而成MP18/I型,由伯格曼兵工廠生產。

MP18衝鋒鎗採用自由槍機原理,適合該閉鎖系統是魯格手槍使用的9mm口徑派拉貝魯姆手槍彈(9×19mm Parabellum)。為能有效散熱採用開膛待機方式,槍機通過機匣右側的拉機柄拉到後方位置卡在拉機柄槽尾端的卡槽內實現保險,這樣的固定方式不夠保險,意外受到某種震動時拉機柄會從卡槽中脫出,導致槍機向前運動擊發槍彈發生走火。MP18最醒目的特徵是槍管上包裹套筒,套筒上布滿散熱孔,連續射擊有利散熱。MP18衝鋒鎗只能全自動射擊,預見到會有大量的彈藥消耗量,德軍計劃的暴風突擊隊包括配備MP18的槍手與配備運輸彈藥推車的彈藥手。德軍突擊隊的士兵把MP18衝鋒鎗稱為「Kugelspritz」可譯成「子彈噴射器」(bullet squirter)。

原本MP18衝鋒鎗是採用橫插在槍身左側的直型彈匣供彈,不過由於德國軍方槍械委員卻堅持要使用容量32發蝸牛型彈鼓供彈,還要求槍身軸線和彈鼓供彈槽軸線的夾角呈55°與魯格手槍相同的角度,原因是它最初是為魯格P08手槍設計的。為此MP18的衝鋒鎗的彈匣插槽又做了些修改。但是後來因為裝上蝸牛型彈鼓後槍身質心左移,在實戰上使用笨拙,填裝繁瑣,結構複雜而且容易卡彈等等的缺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MP18衝鋒鎗又改回容量20發直型的彈匣供彈,槍身軸線和彈鼓供彈槽軸線的夾角呈90°垂直。

MP18衝鋒鎗的問世雖然對戰局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引起了協約國方面的重視。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衝鋒鎗是在禁止繼續研發與製造的武器之列[2],戰前生產的MP18隻能交由德國(魏瑪共和國警察使用。MP18/I型衝鋒鎗轉移到瑞士工業公司授權生產。

視頻

MP18衝鋒鎗 相關視頻

MP18,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衝鋒鎗
近距離欣賞,樂高版德國MP18衝鋒鎗,這彈鼓做得太真實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