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的譬喻師。它的活動範圍似乎未超出西北印度。 很多學者認為大乘佛教就是根本分裂二部的大眾部傳承的,大眾部是大小兼修的部派。不過,實際上一些部派的經典記載表明,部派佛教時期的很多部派是修行大乘佛法或大小兼修的,不僅大眾部,上座部的很多部派,上座部及其分類的很多部派,也有信仰與修行大乘教法的。如法藏部等。
    18 KB (4,680 個字) - 2022年6月16日 (四) 16:38
  •           摩訶僧祗律,佛教律書。簡稱《僧祗律》,意譯《大眾律》。 為印度佛教大眾部所傳。 東晉佛陀跋陀羅與法顯共譯,40卷。 全書分成兩部分,卷1~35為比丘戒法,列舉比丘戒218條,雜跋渠法113條,威儀法50條,卷36—40為比丘尼戒法,列舉比丘尼戒227條,雜跋渠法34條。
    4 KB (756 個字) - 2022年8月9日 (二) 08:57
  • 正道,名大天。於大眾部出家,博學多聞,行狀高邁,住於制多山,教化門徒,因評議大眾部五事及制戒授受之義,而分立出西山住部、北山住部等。[異部宗輪論、異部宗輪論述記](參閱『制多山部』3085) 又唐吏部尚書別稱。見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第十五條「官稱別名」。 印度部派佛教大眾部的始祖 音譯作摩
    4 KB (968 個字) - 2022年9月25日 (日) 22:01
  • 迦葉菩薩、憍陳如等13品,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 其理論與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義理頗有契合之處,與《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 此經還常常引用《華嚴經》的某些義理,兩者思想相通。 經中還引用佛陀所說:「
    8 KB (2,161 個字) - 2023年5月16日 (二) 12:29
  • 舉行了他們自己的結集,稱為 Mahasangiti (大眾部結集)。在此之後,瓦基族的僧侶們離開了長老部 (Theravada),並組織了他們自己的團體 ,稱為Mahasanga (大眾部僧團),他們稱自己為 Mahasanghikas (大眾部僧團)。於是此時整個佛教僧團便分為兩派,一派為原始佛教的長老部或稱作上座部
    44 KB (12,032 個字) - 2021年6月25日 (五) 15:15
  • 分裂出不同的教派,在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大宗教里都有出現不同程度的分裂。 釋迦牟尼佛涅槃一百年左右,佛教僧團發生了根本分裂,分為上座部與大眾部,慢慢演變成今日的南傳佛教與大乘佛教。 基督宗教史上出現過兩次大規模的教派分裂,包括11世紀的東西教會大分裂,分成羅馬公教(天主教)與東方正教。
    3 KB (472 個字) - 2021年4月2日 (五) 17:12
  • 後來曇摩流支來長安,就帶來有《十誦律》的梵本。 在這以後二十年間,中國陸續譯出了好幾部廣律,如法藏部的《四分律》(410~412年罽賓佛陀耶舍譯,六十卷)、大眾部的《摩訶僧祇律》(416年佛馱跋陀羅共法顯譯,四十卷),化地部(彌沙塞部)的《五分律》(原本法顯由師子國取來,423~424年罽賓佛陀什譯,三十卷)。
    14 KB (3,628 個字) - 2023年6月3日 (六) 03:51
  • 彌勒菩薩入世的箴言,在佛教各派別的經典中均有描述,故彌勒菩薩成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託。在大乘經典中,彌勒是姓,阿逸多是名,與上座部的傳說不同,可能是來自大眾部的傳說。據說彌勒菩薩出身於南天竺婆羅門家庭,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薩道,現住兜率天兜率內院修行、說法。 大 根據《雜阿含經》,兜率天的天人壽命是四千歲,相當於人間5
    32 KB (8,960 個字) - 2021年6月24日 (四) 20:29
  • 據《法顯傳》說,本律乃根本大眾部所奉行,成立於五部分裂之前。 大眾部實際是在佛滅後百年,由跋闍子(即婆麤富羅)比丘乞金銀錢而引七百結集,終於發生異議而分立。 本律即跋闍子比丘一方面結集之律,故舊傳為婆麤富羅律。 以當時跋闍子人數眾多,成為大眾部,本律亦即是大眾部律。 後來五部並立之大眾部律或與本律有廣略之殊,但實質不會有多少出入。
    13 KB (3,418 個字) - 2022年3月21日 (一) 16:21
  • 們所決定,大家也無可奈何,只好另外集會一處,也用會誦的方法,另外訂正戒律,退出原來教團的主體,自成一派,因為他們人數多,就叫做'大眾部'。這樣,僧團就公開分裂成為'大眾部'和'上座部'兩大派,各行其是。 此後,佛教僧團形成了更明顯的分裂,在四五百年間,分成十八部或二十部。佛教史稱這個時期為'部派佛教'。
    20 KB (5,897 個字) - 2021年5月20日 (四) 13:30
  • 三藏結集,窟內結集僅五百上座比丘參加,尚有未參加斯選的彿弟子眾,亦別為集會,以婆師婆為上首,結集五藏。五藏者,是經藏、律藏、論藏、雜藏、咒禁藏。因其結集在畢波羅窟外,後人稱此為窟外結集或大眾部結集   世尊滅度後,僧團中有不守戒律者,摩訶迦葉諸大弟子深以為憂,為防止此等垢瀆佛法的事情繼續發生,遂有會眾編篡佛語,流傳後世之議,於是在佛
    6 KB (1,609 個字) - 2022年1月27日 (四) 11:42
  • 稱在此之前就已經形成。 在秣菟羅發現的獅子柱頭銘文中,內容記載布施土地與財物給說一切有部寺院及僧人,年代約在西元10年。 在獅子柱頭銘文中,也提到大眾部的名稱,記載這兩個部派在當地的競爭,也提到說一切有部的中心在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地區,即《大唐西域記》中的那揭羅曷國。 貴霜王朝的佉盧文銘文說,說一切
    15 KB (4,020 個字) - 2023年6月8日 (四) 13:45
  • 、迦葉菩薩、憍陳如等13品,主要闡述佛身常住不滅,涅槃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和聲聞、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佛教思想。其理論與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義理頗有契合之處,與《般若經》、《妙法蓮華經》的重要思想也有一致的地方。此經還常常引用《華嚴經》的某些義理,兩者思想相通。經中還引用佛陀所說:「我般
    12 KB (2,951 個字) - 2021年4月4日 (日) 15:58
  • 究》、《〈長阿含經〉原語研究》、《正法華經詞典》、《妙法蓮華經詞典》、《道行般若經詞典》、《道行般若經校注》、《大英圖書館藏中亞出土梵文斷簡》、《大眾部出世間部律〈威儀法〉研究》、《聖彼得堡藏中亞出土梵文斷簡》、《佛典語言及傳承》(有中譯本)。 辛島靜志, 百家號, 2020-01-18
    2 KB (374 個字) - 2021年11月5日 (五) 16:51
  • 此次結集又稱為'毗舍離結集',由於參加者多為佛教長老,故又稱為'上座部結集'。然而,當時毗舍離的比丘不服上座部的決定,於是另召集約萬人之集會,定十事為合法。由於參與者眾多,故被稱為'大眾部結集'。 相傳繫於佛滅二三六年舉行。當時曾得阿育王之護持,一千比丘會集於摩揭陀國波吒厘子城之阿育僧伽藍,以目犍連子帝須為上首。此次結集,僅載於南方所
    11 KB (3,140 個字) - 2023年9月10日 (日) 15:11
  • 印度佛教傳入西域沒有確切的時間,但早在阿育王時期,便已有佛教傳教師來西域弘揚佛法。 從阿育王直到公元前末期,印度佛教已從早期佛教進入部派佛教時期。公元1世紀以後,上座部、大眾部中先後分出部派18部或20部之多。 各自的部派都已具經、律、論三藏,史稱這時期的部派佛教為小乘佛教,並已傳播至安息、大夏、大月氏等中亞地區。 貴霜帝
    8 KB (2,129 個字) - 2021年10月6日 (三) 21:18
  • 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 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 指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大眾部末派《增一阿含經·序品》稱「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道品」,在其傳承的《增一阿含經》中載有佛陀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契經。 四念處 北傳觀念: 1.身念處:
    12 KB (3,141 個字) - 2022年1月15日 (六) 17:55
  • ,要是片面地說為即蘊、離蘊,就有種種過失。從這裡,可以明顯地看得出他們是想調和各部派在此問題上的矛盾。各部在表面上反對其說,而暗中卻是採納了的,如大眾部說的『根本識』、化地部說的『窮生死蘊』、有部說的『同隨得』等,不都是補特伽羅的異名嗎? 犢子所以主張有我的實際用意 上述主張是從他們自己的《三彌底部
    23 KB (6,534 個字) - 2021年9月3日 (五)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