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和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後,接著率領平楚大軍南下平定百越。與白起、廉頗、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其曾孫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領兵攻破趙國閼與(今山西和順縣),奪取趙漳水流域。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破趙軍,攻佔邯鄲。趙幽繆王獻出地圖投降,趙國滅亡。
    9 KB (1,869 個字) - 2022年8月26日 (五) 09:47
  •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太原王氏,出自太原王氏第二房,南鉅鹿郡太守王乂之女 李昭相,出自隴西李氏姑臧房,北齊尚書考功郎李倩之第三女 長樂馮氏,北齊侍中、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昌黎郡公馮子琮之女
    6 KB (971 個字) - 2020年1月11日 (六) 12:35
  •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bīng)」,別稱并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
    38 KB (8,958 個字) - 2020年3月14日 (六) 19:22
  • 名門望族是指歷史悠久而聲望很高的家族。 一、隴西李氏、二、趙郡李氏、三、弘農楊氏、四、太原王氏五、琅琊王氏 六、陳郡謝氏 七、清河崔氏 八、滎陽鄭氏九、范陽盧氏、十、太原溫氏 隋唐時代是身份制的社會,世家大族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如中國名門望族之首——隴西李氏。 名門:有名望的門第。示例:隴西李氏。
    2 KB (543 個字) - 2020年6月23日 (二) 06:40
  • 後來項羽坑殺秦軍,王離或在其中。 王元:長子,琅琊王氏之始祖。 王威:次子,太原王氏之始祖。 傳統譜牒學上,王離被認為是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之祖。王離戰敗,其子王元、王威避禍逃難。王元居琅琊,開創琅琊王氏;王威避居太原,始肇太原王氏。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2 KB (566 個字) - 2019年11月29日 (五) 08:07
  • 太原王氏家記二首是宋朝詩人方回的作品之一。 一 臥冰公相舊家聲,紀載鏗鏘樂九成。 大姓江山同久遠,雄文日月競光明, 雙親強健躋高壽。兩紀休閒致盛名, 冠豸澄清聊一出,萬鍾千駟未為榮。 二 中原表表日星垂,積善傳家泗水湄。 一瓣心香鄒國廟,八分手筆嶧山碑。 檢身粹行言相應,報國精忠孝可移。 千萬人中無一二,庭闈偕老及期頤。
    2 KB (399 個字) - 2022年8月29日 (一) 10:14
  • 王坦之(330年-375年),字文度,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名臣,尚書令王述之子。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年輕時與郗超齊名,曾任大司馬桓溫的參軍,襲父爵藍田侯,後與謝安等人在朝中抗衡桓溫。桓溫死後與謝安一同輔政,累遷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去世時年僅四十六歲,追贈安北將軍,諡號為獻。
    3 KB (783 個字) - 2020年1月13日 (一) 14:54
  • 《讀太原王氏家記》是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的作品。 方回的詩歌在描寫上深入事物內部,抓住事物區別於其他的主要特徵;形式上,「意有脈」,注重鍊字,對仗工巧。沒有恢弘的氣勢,但是小巧而有韻味。 方回認為詩歌集格高、圓熟、細潤為一身,才為上品。方回在倡導格高的同時,方回又重視以圓熟、細潤來彌補由于格高而帶來
    3 KB (518 個字) - 2021年3月31日 (三) 05:24
  • 孫遷居至涿水一帶之後,定居涿縣。東漢末年,盧植平定了黃巾之亂,盧氏從此起家。南北朝時期,范陽盧氏進一步掘起,在李沖的策劃之下,范陽盧氏與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得以與北魏皇室締結婚姻,被魏孝文帝定為四姓,范陽盧氏一族娶了三位北魏公主,當時人都認為是榮耀。唐朝時期范陽盧氏仍是山東郡姓的一流門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個宰相。
    10 KB (2,678 個字) - 2020年3月16日 (一) 19:19
  • 王掞 (分類 太倉太原王氏)
    王掞(1645年-1728年),中國清朝官員,字藻儒,江南太倉縣(今太倉市)人,祖籍山東莘縣,明首輔王錫爵曾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康熙六十年,請重立胤礽為太子忤旨,應謫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尋致仕。有《西田集》。 康熙九年(1670年)甲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深得掌院學士熊賜履器重。遷左
    11 KB (2,282 個字) - 2019年12月14日 (六) 21:14
  • 《試秘書省校書郎李君妻太原王氏墓誌銘》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四十五·志銘十八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3 KB (628 個字) - 2021年9月5日 (日) 11:10
  • 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諡號文中子,外號王孔子,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縣通化)人,隋朝大儒。 王隆之子。王通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是當時望族太原王氏的旁支。十八歲時秀才及第。仁壽三年(603年)西遊長安,見薛道衡,見隋文帝,獻上《太平十二策》,未受重用,遂吟《東征之歌》而歸。後來由於同鄉薛道衡
    3 KB (639 個字) - 2019年11月6日 (三) 08:36
  • ,層層梯田,海拔900餘米。其地形有似雙乳,高不露風,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產富庶。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 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石膏山,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制高海拔2532
    5 KB (1,131 個字) - 2020年4月2日 (四) 08:41
  • ,後世遂稱「滎陽開封人」(即滎陽鄭氏由來)。 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北魏孝文帝時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唐代有十二位宰相,其中鄭溫三子後裔位列禁婚家「七姓十家」。 鄭氏出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姬友受封於鄭地,是為鄭桓公,桓公生武公,與晉文
    8 KB (2,068 個字) - 2021年11月16日 (二) 05:12
  •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訓,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唐朝名將。豐安軍使王海賓之子,其家族為太原王氏後人。官至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封清源縣公。 公元714年7月,因吐蕃侵擾邊境,唐朝派軍隊前往平定。先鋒王海賓在此戰中孤軍深入,殺敵無數。其他將領因此對王海賓心懷嫉妒,不願
    6 KB (1,434 個字) - 2020年5月9日 (六) 05:31
  • 。試守孝子等於說見習孝子。官吏正式任命前先主持其事以試其才能稱為試守。在父親存亡未測之時便做出居喪的樣子所以人模仿職官稱謂,稱他為試守孝子。 太原王氏是江東有名的仕宦之家,其中的王愉及子王綏,與桓玄關係密切。王愉是桓溫之婿,王綏是桓家的外甥。當桓玄篡晉時,桓玄曾任命王愉為尚書左僕射。 晉帝國尚書
    2 KB (505 個字) - 2019年5月21日 (二) 01:32
  • 太和六年(371年),桓溫廢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為帝,族誅陳郡殷氏、潁川庾氏兩家三支士族,貶斥武陵王為庶人,實際控制了東晉的所有州府,聲勢如日中天。謝安與另外兩家大士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王坦之、王彪之等人聯合,與之周旋,並於咸安元年(372年)七月簡文帝病重之時,逼簡文帝改寫遺詔,阻止了簡文帝打算將政權拱手讓給桓溫的打
    23 KB (5,522 個字) - 2020年3月4日 (三) 15:50
  • 桓胤(?-407年),字茂遠,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集)人。東晉官員,祖父是東晉車騎將軍桓沖。因為是桓氏子弟,亦為桓玄所愛。 桓胤年輕已有高尚節操,在當時與琅邪王氏的王謐及太原王氏的王綏齊名。桓胤繼承父親桓嗣的爵位豐城縣公,雖然出身當時權重華貴的門閥,但自己卻以恬靜謙退見稱。 桓胤初拜秘書丞,多次升遷後至中書郎、秘書監。桓胤
    4 KB (604 個字) - 2020年8月28日 (五) 16:56
  • 《聖政錄》、《御集》300卷等。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曾生於青州益都縣興儒鄉秀士里(今山東省青州市鄭母鎮)。其祖上為太原王氏一脈,於唐末五代時避難居於青州益都,遂定居於此。 王曾八歲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撫養成人。他才思敏捷,自少勤奮學習,曾拜同里張震為師,自此有擅長作詩文之名。
    18 KB (4,338 個字) - 2020年11月27日 (五) 12:28
  • 以盛門為右姓;柳沖《姓族系錄》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曆代之說,不可與言譜也。今流俗獨以崔、盧、李、鄭為四姓,加太原王氏號五姓,蓋不經也。(按:太原王氏在北朝發展的情況,可參考《太原王氏在北朝的沉浮》一文)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
    16 KB (4,277 個字) - 2023年2月21日 (二) 15:43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