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隋改稱太史監,唐改稱太史局,肅宗時又改為司天台,五代同。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遼稱司天監,金稱司天台。元代改稱為太史院,與司天監並立,但推步測算之事都歸太史院,司天監僅餘空名。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至於修史之事則歸於翰林院,所以對翰林亦有「太史」之稱。 西周﹑春秋時掌管記載史事﹑
    5 KB (1,060 個字) - 2022年2月18日 (五) 14:39
  • 、天文院等名稱。秦漢設太史令,職位漸低。魏晉以後修史的任務劃歸著作郎,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遼稱司天監,金稱司天台。 元代改稱為太史院,與司天監並立,但推步測算之事都歸太史院,司天監僅餘空名。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至於修史之事則歸於翰林院,所以對翰林亦有"太史"之稱。 太史的職責是什麼?
    1 KB (214 個字) - 2021年5月30日 (日) 08:29
  •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勛:雲騎尉 職官:中書省左右司/樞密院都事、客省使檢校官、都漕運使司經歷、御史台都事、察院監察御史、國子學/太常禮儀院博士、太史院保章正/靈台郎、御藥院/御藥局/行御藥局副使、管民提領所提領、著作佐郎、秘書郎、批驗所提領、上州判官、下州同知、中縣達魯花赤/縣尹 文散官:文林郎、承事郎
    3 KB (621 個字) - 2021年5月29日 (六) 14:30
  • 國 元 職官:中書省/行省右左丞、樞密/宣政院/宣徽院/詹事院同知、大都督府大都督、侍正府侍正、內史府內史、大司農/群牧監卿、太常禮儀院/典瑞院/太史院/太醫院/將作院/中政院/儲政院/資正院院使、翰林國史/集賢院學士、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大都/上都留守司留守 文散官:資德大夫、資政大夫、資善大夫
    3 KB (638 個字) - 2021年5月30日 (日) 08:34
  • ,後又改司天台,隸屬秘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馬依澤應詔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曆」。元代又設太史院,下設三個局:推算局、測驗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有回回司天監,任務「觀象衍歷」。 明初有司天監和回回司天監,有天文、漏刻、大統
    4 KB (891 個字) - 2020年3月15日 (日) 20:10
  • 因金制,立司天台,隸秘書監。 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與回回司天台合併為一,並於次年招收生員入台學習。十五年(1278)別置太史院,與司天台並立,觀象頒置太史院,司天台僅教授生員,成為天文學校。 延佑元年(1314)改名司天監。秩正三品。七年(1320)降正四品。設提點1員,司天監3員,
    7 KB (1,838 個字) - 2022年2月18日 (五) 15:01
  • 必烈的臣子。1276年,忽必烈命王恂主持改歷。王以郭守敬負責製造儀器和觀測,自己推算。1279年,在大都建成新天文台,由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曆法初稿完成後,王恂等先後去世。新曆的全部整理定稿工作由郭守敬主持完成。最後得到的成果有《推步》7卷、《立成》2卷、《歷議擬稿》3卷、《轉神選擇
    5 KB (1,201 個字) - 2021年8月12日 (四) 15:44
  • 獄被殺。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他出生在吉水鑑湖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
    57 KB (14,819 個字) - 2020年1月13日 (一) 05:39
  • 元楊桓撰。桓字武子,號辛泉,兗州人。中統四年以郡諸生補濟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書,監察御史,終國子監司業。事跡具《元史》本傳。是書至大丙申其子守義進於朝,詔下江浙鏤版。前有翰林直學士倪堅《序》,又有國子博士劉泰《後序》,而桓《自序》為尤詳。大旨以六書統諸字,故名曰「統」。 凡象形之例十、會意之例十有六
    4 KB (684 個字) - 2022年11月26日 (六) 06:55
  • 朔之數也。 詳見《郭守敬傳》。是日,方列跪,未讀奏,帝命許衡及恭懿起,曰:「卿二老,毋自勞也。」授集賢學士,兼太史院事。 十八年,辭歸。二十年,以太子賓客召;二十二年,以昭文館學士、領太史院事召;二十九年,以議中書省事召。皆不行。三十一年,卒,年七十。 楊恭懿西安元代人物專題
    4 KB (974 個字) - 2022年10月10日 (一) 14:19
  • 《宋史紀事本末》記載,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丙子日,南宋端宗皇帝曾駐驛西沙群島(七洲洋)。 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進行測量,元代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公元1311-1320年),朱思本繪、羅洪先增補的《廣輿圖》繪有千里長沙(西沙群島)、萬里石塘(南沙群島)。
    15 KB (4,311 個字) - 2022年11月6日 (日) 20:40
  • 宋程大昌《考古編·正朔二》:「 太初 曆法,其在立冬、小雪,則曰於 夏 為十月, 商 為十一月, 周 為十二月,則 秦 漢 十月皆建亥也。」 元姚燧《領太史院事楊公神道碑》:「積月為歲,積歲為世,必於曆法益精益密。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後來又按夏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個月分為孟春、仲春、季春、孟
    38 KB (10,184 個字) - 2020年1月16日 (四) 15:18
  • 疆。南宋《宋史紀事本末》記載,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十二月丙子日,南宋端宗皇帝曾駐驛西沙群島(七洲洋)。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進行測量,元代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1311~1320年),朱思本繪、羅洪先增補的《廣輿圖》繪有千里長沙(西沙群島)、萬里石塘(南沙群島)。
    12 KB (3,422 個字) - 2022年11月10日 (四) 21:57
  • 樞密院執掌軍事,御史台負責督察,與宋朝制度大致相同,然而在地方設有行中書省、行樞密院與行御史台。此外又有掌管學校的集賢院、掌管御膳的宣徽院、掌管驛傳的通政院,其他還有太常禮儀院、太史院、太醫院與將作院,略前代的九寺諸監。最後新成立的是宣政院(初名總制院),負責佛教及吐蕃(今西藏)地區軍政事務,這是前代所沒有的。 元朝在推行漢人的典
    172 KB (39,905 個字) - 2020年2月26日 (三) 07:48
  • 用,不及時供應國學廩膳,諸生多離去。十年,許衡知很難有所作為,辭歸懷州。十三年,再召至大都,命與王恂、郭守敬商定曆法,仍授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領太史院事。十七年,授時曆成,致仕還鄉,次年去世。大德元年(1297),諡文正。皇慶二年(1313),詔與宋九儒並從祀孔子廟。 中統元年以來,許衡凡五進五出
    4 KB (821 個字) - 2021年10月20日 (三) 13:08
  • 職官:樞密院/解鹽場管勾、刑部司獄司丞、御史台架閣庫管勾兼承發、太史院各省司歷/副監候/司辰郎、內正司照磨兼管勾、儒學教授、蒙古教授、家令司/府正司/典寶監照磨 從九品: 職官:四庫照磨兼架閣庫管勾、各都轉運鹽使司照磨、樞密院/解鹽場同管勾、提舉都城所左右廂官、翰林院/太常禮儀院/太史院/鹽場管勾、太史院學正、江浙等處財賦都總管府照磨
    11 KB (3,139 個字) - 2021年5月30日 (日) 08:26
  • 運至南京雞鳴山新建的觀星台上。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後,欽天監並未搬遷,天文觀象活動仍在雞鳴山進行,北京另立「行在欽天監」,辦公地點在元太史院舊址,觀測活動則在其附近的齊化門城牆上用肉眼進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紫禁城內建起一座宮廷觀象台。正統二年(1437年),工匠前往南京用木料
    4 KB (993 個字) - 2020年6月16日 (二) 06:56
  •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靈台郎,各一人,秩均正七品下,總稱五官靈台郎,掌觀測天象。 宋司天監(元豐改制後為太史局)、遼南面官司天監、元太史院與明、清欽天沿置,明正七品,清從七品。清朝五官靈台郎配置於欽天監,為氣象天文的基層官員編制之一。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靈台郎
    1 KB (156 個字) - 2021年5月30日 (日) 08:35
  • 江南以後,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種曆法,南北曆法不一樣,更容易造成紊亂。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一個新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曆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後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曆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歷工作。 修訂曆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
    5 KB (1,295 個字) - 2020年6月12日 (五) 11:21
  • 張尚陽一生利用其特殊的「駙馬」身份和過人的才智,為加強宋朝西北防務,協助朝廷大臣治理國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宋仁宗贊曰:「朝廷賴其贊襄,邊防得其謀議。」 ①太史:官名。宋代設太史院,掌推算曆法。
    2 KB (643 個字) - 2018年11月24日 (六) 18:03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