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松山战役

增加 27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松山战役.jpeg|有框|右|<big>松山战役</big>[http://p0.itc.cn/images01/20200604/1a457bcc62954ea882d2e2bdaa7bf762.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99657218_12067280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松山战役(日本语:拉孟・腾越の戦い),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日本公刊战史上称之为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次“玉碎战”(全军覆灭)。是滇西缅北战役 <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707/20/12453718_483415883.shtml 缅北滇西战役],搜狐,2015-7-7</ref> 中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滇缅公路,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全部由九州人组成的松山村日本驻军步兵第113联队1300人被全歼。
==起因==
1944年2月21日至25日,工事完成后,为完全保密,日军将抓来的民夫以打防疫针为名,全部秘密注射处死,并焚尸掩埋。战后在大垭口曾发现“千人坑”。
1942年底完成第一期施工。后又以防御为主,对松山腹部阵地加固和扩建,于远征军反攻前夕完成。至1944年5月,已建立城堡式坚固防御阵。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每个均以数个最坚固的母堡为核心,四周有数个子堡拱卫,共有子母堡40多座 <ref>[https://www.sohu.com/a/369053256_120258566 两个美械军围攻日军1000余人,为何打了3个月才最终拿下? ],搜狐,2020-01-27 </ref> ,堡垒互为侧防。堡垒一般分三层构筑,相当于三层楼埋于山体之中。
1946年方国瑜教授曾现地进入日军工事,描述日军堡垒为:“敌堡垒主体构筑,大部分为三层,上作射击,下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更于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又有于下层之四周筑地下室者。堡垒上掩盖圆径至70厘米之木桩,排列成行,积四五层,上铺30毫米厚的钢板数层,积土厚逾1米,虽山炮命中,亦不能破坏此坚固工事。堡垒出地面之四周,安置盛满沙石之大汽油桶,排列三重,桶间复加钢板数层,桶外被土,故150毫米榴弹重炮命中不能破坏,内部所受之震荡亦微。堡垒内三层之间,亦盖以圆木径50厘米者二三层,故上层倒塌不致影响下层。......”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