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始皇帝

增加 372 位元組, 5 年前
身后
{{Main|沙丘之变|赵高}}
[[ 秦始皇 ]] 统一六国后,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炫耀声威。 [[ 始皇 ]] 三十七年(前210年), [[ 秦始皇 ]] 最后一次巡游返至 [[ 平原津 ]] 得病。秋七月,行至[[广宗县|沙丘]]平台, [[ 秦始皇 ]] 驾崩,《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 [[ 始皇 ]] 出游。”、“七月丙寅, [[ 始皇 ]] 崩于 [[ 沙丘 ]] 平台。”, [[ 秦曆 ]] 是以夏历十月作为一年的开始,此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
丞相[[李斯]]恐天下有变,乃秘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所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宦者五六人知。诈为丞相 [[ 李斯 ]] [[ 始皇 ]] 遗诏于 [[ 沙丘 ]] ,立 [[ 子胡亥 ]] [[ 太子 ]] 。更为书赐 [[ 公子 ]][[ 扶苏 ]] [[ 蒙恬 ]] ,赐死。是为[[沙丘之变]]。此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八月丙午朔,有丙寅日。八月丙寅(前210年9月10日)从直道至 [[ 咸阳 ]] ,发丧。 [[ 太子胡亥 ]] 袭位,为[[秦二世|二世皇帝]],天下始知 [[ 秦始皇 ]][[ 驾崩 ]]
世人只知(八月)丙寅日为发丧日,却不知 [[ 秦始皇 ]] 死之具体日期。由于秦末战火,秦代史料多亡佚,[[司马迁]]多方寻访,得知 [[ 秦始皇 ]] 死于秋七月丙寅。 [[ 秦始皇 ]] 三十七年七月丙子朔,无丙寅日,八月丙午朔,有丙寅日。 [[ 司马迁 ]] 不做考证,将其写入《[[史记]]》,是《[[史记]]》一大败笔。{{dubious||reason=司马迁不需做考证,他是将秦曆改成太初曆的一员。
秦曆,秦惠文王十四年更元年(公元前324年1月23日庚辰),当年冬至1月23日19:46。
《六国年表》秦二世元年十月戊寅,大赦罪人。时为公元前210年9月21日。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是阴曆七月十七日(月龄+4),公元前210年7月11日,该年閠后九。}}
[[ 秦始皇 ]] 本作书命在[[上郡]](今[[ 西]][[榆林]]附近)[[监军]]的[[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但[[赵高]]勾结 [[ 始皇 ]][[ 少子胡亥 ]] 及丞相[[李斯]],在 [[ 秦始皇 ]] 死后,伪造了遗诏立 [[ 胡亥 ]] [[ 皇帝 ]] ,是为[[秦二世]],并[[赐死]][[扶苏]]。
===''' [[ 秦朝 ]] 灭亡'''===
{{Main|秦末民变}}
[[ 秦二世 ]] 即位后不久,前209年七月, 庶民[[陈胜]] 、[[吴广]]率领 [[ 戍卒 ]] [[ 大泽乡 ]] 起事反秦并迅速壮大。 随后,天下大乱。尽管陈胜、 [[ 吴广 ]] 攻打[[关中]]失利,被秦军反扑击败,但原 [[ 东方 ]] 六国相继复国, [[ 秦朝 ]] 走向崩溃。 前207年, [[ 秦始皇 ]] 驾崩后三年, 楚将 [[ 项燕 ]] 之孙[[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歼灭秦将[[章邯]]统帅的秦军主力。同年九月, [[ 赵高 ]] [[ 秦二世 ]] ,欲自立为帝,但遭到大臣反对,遂立 [[ 子婴 ]] [[ 秦王 ]] 。即位当日, [[ 子婴 ]] 即设计诛杀 [[ 赵高 ]] ,但对 [[ 秦朝 ]] 灭亡于事无补。十月, [[ 秦王]][[子婴]]在[[灞上]]向楚将[[刘邦]]投降, [[ 秦朝 ]] 灭亡。随后 [[ 项羽 ]] [[ 刘邦 ]] 争夺天下,爆发了持续五年的[[楚汉战争]],以 [[ 刘邦 ]] 胜利建立[[汉朝]]而告终。
===''' [[ 赵佗 ]] 独立'''===
[[ 陈胜 ]] [[ 吴广 ]] 起义后不久,南海尉[[任嚣]]病重,临终前把时任 [[ 龙川令 ]] 的[[恆山郡]][[真定县]](今 [[ 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ref group="古">司马迁《[[s:史记/卷113|史记·南越列传]]》: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ref>召来,向 [[ 赵佗 ]] 指[[南海郡]]虽位处偏僻,远离 [[ 中原 ]] ,但佔地数千里,傍山靠海,有险可据,可以凭此成为一州之主,并提到自己有切断通往 [[ 中原 ]] 道路的打算,以抵抗 [[ 中原 ]] 流寇的侵犯。由于信任 [[ 赵佗 ]] 的能力,除了 [[ 赵佗 ]] 外,任嚣并没有将他的打算告诉他人,其后更将任命文书交给 [[ 赵佗 ]] ,让他代行 [[ 南海郡 ]] 郡尉的职务<ref group="古">司马迁《[[s:史记/卷113|史记·南越列传]]》: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ref>。
任嚣不久病亡,继任为 [[ 南海尉 ]] [[ 赵佗 ]] [[ 岭南 ]] [[ 横浦关 ]] (今[[广东省]][[南雄市]]北)、 [[ 阳山关 ]] (今 [[ 广东省]][[阳山县]]北)、 [[ 湟溪关 ]] (今 [[ 广东省]][[英德县]]境内连江入北江处)等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 [[ 中原 ]] 的起义军进犯,并藉机杀了 [[ 秦朝 ]] 安置在 [[ 南海郡 ]] 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refTag|1=胡守为:《南越开拓先驱——赵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35至36页。ISBN:7-218-04928-1}}<ref group="古">司马迁《[[s:史记/卷113|史记·南越列传]]》: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ref>{{refTag|name=southviet|page=66-68}}。
公元前206年, [[ 秦朝 ]] 灭亡,此时[[桂林]]和[[象郡|象]]两郡的越人也趁机纷纷独立,古蜀王族后裔[[蜀泮]]在象郡击败其它 [[ 骆越族 ]] 的部落首领,以 [[ 螺城 ]] (今[[越南]][[河内市]] [[ 东英县 ]] 内)为都城建立了[[瓯骆国]],自称「''' [[ 安阳王]]'''」<ref group="古">吴士连[[s: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一|《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一《蜀纪》]]:「在位五十年。姓蜀,讳泮。巴蜀人也。都封溪今古螺城是也。」</ref>。随后 [[ 赵佗 ]] 出兵攻打 [[ 安阳王 ]] 并将其赶走,接着还兼并了 [[ 桂林郡 ]] [[ 象郡]]<ref group="古">北魏郦道元《[[s:水经注/37|水经注·卷三十七]]》引《交州外域记》曰:「交阯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战,却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媚珠,见始端正,珠与始交通。始问珠,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南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ref>{{refTag|name=southviet|page=68-69}}。 [[ 赵佗 ]] 考虑到 [[ 象郡 ]] 越人部落势力过大,将象郡分拆为[[交趾郡|交趾]]、[[九真郡|九真]]两郡,仅派两使者管理重大事务,日常事务仍由各部落首领自己管理{{refTag|1=钦定四库全书版本:[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7125&by_title=%E5%8F%B2%E8%A8%98%E7%B4%A2%E9%9A%B1&page=15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卷二十五-卷二十九》]:「后南越王尉他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阯、九真二郡人」。见第15页,诸子百家: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refTag|name=southviet|page=69}}。约公元前203年( [[ 汉高祖 ]] 三年), [[ 赵佗 ]] 以[[番禺]]为都城在 [[ 岭南 ]] 地区建立南 [[ 越国 ]] ,自称「''' [[ 南越武王]]'''」<ref group="古">司马迁《[[s:史记/卷113|史记·南越列传]]》: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ref>{{refTag|name=southviet|page=74}}。
=='''轶事'''==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