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柴可夫斯基

增加 1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柴可夫斯基.jpg | thumb | 300px | 柴可夫斯基 <br> [http://www.naa.org.hk/blog/%E3%80%8A%E5%A6%82%E6%AD%8C%E7%9A%84%E8%A1%8C%E6%9D%BF%E3%80%8B%E6%9F%B4%E5%8F%AF%E5%A4%AB%E6%96%AF%E5%9F%BAandante-cantabilep-tchaikovsky/ 原圖鏈接]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lang-ru|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ref>[http://inogolo.com/pronunciation/d1576/Pyotr_Ilyich_Tchaikovsky Inogolo.com]</ref>,{{bd|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
== 早年生活 ==
[[File:Youngtchaik.jpg|thumb|right|学法律时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儒略历]]的1840年4月25日或者[[格里历]]的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Ilya Petrovich Tchaikovsky,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叫Alexandra Andreyevna Assier,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le|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年長十歲)。
== 音樂生涯 ==
[[File:Der junge Tschaikowski.jpg|thumb|200px|1864年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自[[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畢業之後,[[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和聲學教授[[尼古萊·魯賓斯坦]]聘請他做音樂史的教師。當時的柴可夫斯基父親已經退休,經濟上頗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職,接下來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學和創作。教書的待遇不特別好,僅能餬口而已,但柴可夫斯基從事這份工作能夠有很充裕的時間創作,所以在從事教職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但聽眾反應不佳。沒多久,他就因為壓力太大又過度工作,在1877年時精神崩潰離開學校。休了一年假後,他嘗試回到學校繼續教書,但是沒多久就放棄,決定退休。在[[瑞士]]休養一陣子之後,便搬到[[基輔]]與妹妹同住。
1893年,在首演第六號交響曲《[[第6号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悲愴]]》九天後,柴可夫斯基死於聖彼得堡的家中。有些音樂學家(如Milton Cross及David Ewen)認為,柴可夫斯基對於死亡早有覺悟,而第六號交響曲正是他寫給自己的[[安魂曲]]。第一主題之後緊接著快速的弦樂變化旋律以及強而有力的和聲,隨後出現的長號旋律和前後的旋律都沒有關連,此種突兀插入的樂段(non sequitur),一般認為是俄羅斯[[东正教]]死者彌撒典型的曲式。
 
== 參考資料 ==
{{reflist}}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