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一贯

移除 93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轶事典故==
明神宗长久未能确认太子人选,十余年间立储之事争谏不绝。直到皇长子年满十八,到了婚冠的年龄,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沈一贯上疏,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沈疏中"多子多孙"苦劝明神宗早立太子,神宗遂诏将行册立太子礼,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郑贵妃因此与明神宗闹翻,使明神宗动摇,又借口"典礼未备",要改期册立太子。此时,沈一贯即将明神宗手诏封还,坚决不同意册立改期。明神宗遂下定决心,于十月十五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
郑贵妃因此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触怒万历帝而遭革职,遂 明神宗闹翻 高攀龙、钱一本等士人在老家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常评议朝政褒贬人物 使明神宗动摇 形成政治势力 又借口世称" 典礼未备东林党" 。同时有宦官集团,网眼遍布朝野 要改期册立太子 世称"阉党" 时,沈一贯 即将明神宗手诏封还 大权在握 坚决不同意册立改期 遂纠结京师的浙江籍官僚,形成"浙党",与东林党争锋相对,又与阉党时相唱和 明神宗遂下定决心 时有小派系,一为以官应震、吴亮嗣等为领导人物的"楚党" 于十月十五正式册立朱常洛 一为以山东籍官僚 太子 主的,称"齐党" 封朱 楚党与齐党 洵为福王 依附于浙党,合称作"齐楚浙党"。另有同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宣党"和"昆党" 诸党相互攻讦,相互算计坑害,互不相让,致使党争绵延数十年,朝野不得安宁
明朝中期党争剧烈,有名有势的大党有阉党,浙党和东林党,沈一贯即是浙党(或"齐楚浙党")的领袖人物。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京察,北察主计人时任吏部尚书的李戴在沈一贯授意下大力打击政敌。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触怒万历帝而遭革职,遂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士人在老家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常评议朝政褒贬人物,形成政治势力,世称"东林党"。同时有宦官集团,网眼遍布朝野,世称"阉党"。与此同时,沈一贯大权在握,遂纠结京师的浙江籍官僚,形成"浙党",与东林党争锋相对,又与阉党时相唱和。时有小派系,一为以官应震、吴亮嗣等为领导人物的"楚党",一为以山东籍官僚为主的,称"齐党",楚党与齐党常依附于浙党,合称作"齐楚浙党"。另有同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宣党"和"昆党"。诸党相互攻讦,相互算计坑害,互不相让,致使党争绵延数十年,朝野不得安宁。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乙巳京察,此次党争以沈氏的全面获胜而终。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南京吏部给事中陈良训、御史孙居相再次上疏弹劾沈一贯。是谓"京察之争"沈一贯离职后,党争仍不息止,京察一事一闹再闹。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浙党官员掌管京察,大肆打击陷害东林党人。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移宫案爆发,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护驾有功",被重新启用。
 
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官员主持京察时,又大力反击,驱逐齐楚浙党人士。
==人物思想==
沈一贯对于庄子的学说有一定的研究。
沈一贯的庄注与历史上的诸多庄注是不同的。在沈一贯以前,庄注基本上没有批判庄子本身的,而沈一贯是带着审视和的眼光来注解和点评庄子的观点的。这也是其注庄的一个最大特色,在庄学史上提供了一个解庄的新视角。针对庄子的两大弊端,他注重把无为与有为、个体感性与社会理性统一起来,并在个体感性和社会理性的关系上,他对宋明理学进一步完善,承认和弘扬人心物欲的合理性。这些都具有现实和进步意义。沈一贯的庄学研究在庄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1,2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