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遼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6日 (四) 10:22 由 Blackberr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遼朝916年1125年),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60px[註 1],是東亞歷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個王朝。遼朝國祚從公元907年1218年長達311年之久,與南宋、北宋國祚相當,在北境抵抗外族最為長久。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907年2月27日稱「天皇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登基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國號「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936年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後改國號為「大遼」[註 2]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2]:225,直到1125年3月26日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早在1122年時,因為遼朝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2]:225。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於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最後於1218年大蒙古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的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註 3]。而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契丹與南方的中原諸政權長期對峙,而自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3]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揚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4]:3

歷史

Template:中國歷史

崛起與建國

File:騎射圖.jpg
李贊華(耶律倍)《騎射圖》,現藏於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契丹源於鮮卑後裔,北魏道武帝時出現,當時聚居於遼水上游一帶,自稱青牛白馬之後。[5]:378[6]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在契丹人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後在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反叛自立,並與李唐脫離關係[4]。晚唐時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崛起並征服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後於907年可汗位。他先後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室韋黠嘎斯阻卜等部落,並且握有蒙古地區的產鹽區,在軍事與經濟方面都十分強盛[7]:44915年耶律阿保機出征室韋得勝回國,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灤河邊建設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

遼太祖掠奪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戰爭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風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們。並且任用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盧文進等漢人為佐命功臣。918年遼太祖建皇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兩年後創建契丹大字並推行之[4]。在軍事方面,他於925年東征渤海國,於舊地建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遼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圖[8],然而於攻滅渤海後的隔年,在回師途中病倒,最後去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攝政,以次子耶律德光總攬朝政,屠殺政敵數百人以穩定政權。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遼太宗。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遼太宗統一了契丹[4]:7


參考文獻

  1. 愛新覚羅烏拉熙春〈遼朝國號非「哈喇契丹(遼契丹)」考〉. 載《愛新覚羅烏拉熙春女真契丹學研究》. 京都松香堂出版社. 2009年2月.
  2. 2.0 2.1 張正明. 《契丹史略》. 中華書局. 1979年8月. 
  3. 徐俊. 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 湖北武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年11月: 255–261. ISBN 7-5622-2277-0. 
  4. 4.0 4.1 4.2 4.3 地球出版社編輯部 (編). 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期. 地球出版社. ISBN 957-714-048-3. 
  5. 萬繩楠. 《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四章〈南北其他民族問題〉. 1994年. 
  6. 《魏書‧契丹傳》. 「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登國中(公元三八六至三九六年),國軍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經數十年,稍滋蔓,有部落,於和龍之北數百里,多為寇盜。」 
  7. 竺沙雅章. 征服王朝的時代. 稻香出版社. 1998年9月. ISBN 4-311-30446-3. 
  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五‧後唐紀四》. (後唐明宗)帝遣供奉官姚坤告哀於契丹。......(遼太祖)又曰:「吾兒與我雖世舊,然屢與我戰急,於今天子則無怨,足以修好。若與我大河之北,吾不復南侵矣。」坤曰:「此非使臣之所得專也。」契丹主怒,囚之,旬餘,復召之,曰:「河北恐難得,得鎮、定、幽州亦可也。」給紙筆趣令為狀,坤不可,欲殺之,韓延徽諫,乃復囚之。 

引用錯誤:在 <references> 中定義的 <ref> 標籤設定 name 屬性為 "杜正勝",但在前文中並未使用。
引用錯誤:在 <references> 中定義的 <ref> 標籤設定 name 屬性為 "楊若薇",但在前文中並未使用。
引用錯誤:在 <references> 中定義的 <ref> 標籤設定 name 屬性為 "復旦大學",但在前文中並未使用。
引用錯誤:在 <references> 中定義的 <ref> 標籤設定 name 屬性為 "中國通史",但在前文中並未使用。

參考書目

  • 《中國文明史 宋遼金時期》,地球出版社編輯部,地球出版社,ISBN 957-714-048-3
  •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王明蓀,九州出版社,ISBN,978-751-080-061-0
  • 《宋遼關係史研究》,陶晉生,聯經出版公司,ISBN 957-08-0472-6
  • 《遼史金史西夏史》,劉鳳翥、李錫厚、白濱,香港中華書店,ISBN 962-231-934-3
  • 《遼金西夏史》,李錫厚、白濱,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392-2
  • 《遼史》,李錫厚,人民出版社,ISBN 7-01-004928-9
  • 《遼史》,鼎文書局,ISBN 5-550-23075-5
  • 傅樂煥:《遼史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84)。
  • 島田正郎著,何天明著:《大契丹國:遼代社會史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Denis C. Twitchett(崔瑞德)編:《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