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辽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Blackberry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6日 (四) 10:2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辽朝916年1125年),又称大契丹国(契丹国,契丹大字60px[注 1],是东亚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王朝。辽朝国祚从公元907年1218年长达311年之久,与南宋、北宋国祚相当,在北境抵抗外族最为长久。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907年2月27日称“天皇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大圣大明天皇帝”,国号“契丹”。918年定都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936年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注 2]983年改为“契丹”,1066年改为“大辽”[2]:225,直到1125年3月26日金朝所灭为止。除了辽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关国家。早在1122年时,因为辽朝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2]:225。辽朝灭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于1132年建立西辽1211年西辽被屈出律篡位,最后于1218年大蒙古国所灭。

史学界对“契丹”的含义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镔铁或刀剑之意[注 3]。而后来改国名为“辽”也是“铁”的意思,同时“辽”也是契丹人发祥地辽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契丹与南方的中原诸政权长期对峙,而自称“北朝”,而称中原王朝为“南朝”[3]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扬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成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4]:3

历史

Template:中国历史

崛起与建国

File:骑射图.jpg
李赞华(耶律倍)《骑射图》,现藏于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

契丹源于鲜卑后裔,北魏道武帝时出现,当时聚居于辽水上游一带,自称青牛白马之后。[5]:378[6]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后在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反叛自立,并与李唐脱离关系[4]。晚唐时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崛起并征服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室韦黠嘎斯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7]:44915年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得胜回国,但被迫交出汗位,不久他在滦河边建设了一座仿幽州的城敦。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即辽太祖

辽太祖掠夺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战争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4]。在军事方面,他于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8],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逝。其妻述律平宣布摄政,以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4]:7


参考文献

  1. 爱新覚罗乌拉熙春〈辽朝国号非“哈喇契丹(辽契丹)”考〉. 载《爱新覚罗乌拉熙春女真契丹学研究》. 京都松香堂出版社. 2009年2月.
  2. 2.0 2.1 张正明. 《契丹史略》. 中华书局. 1979年8月. 
  3.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55–261. ISBN 7-5622-2277-0. 
  4. 4.0 4.1 4.2 4.3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编). 中国文明史 宋辽金时期. 地球出版社. ISBN 957-714-048-3. 
  5.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第十四章〈南北其他民族问题〉. 1994年. 
  6. 《魏书‧契丹传》. “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公元三八六至三九六年),国军大破之,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经数十年,稍滋蔓,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多为寇盗。” 
  7. 竺沙雅章. 征服王朝的时代. 稻香出版社. 1998年9月. ISBN 4-311-30446-3. 
  8.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 (后唐明宗)帝遣供奉官姚坤告哀于契丹。......(辽太祖)又曰:“吾儿与我虽世旧,然屡与我战急,于今天子则无怨,足以修好。若与我大河之北,吾不复南侵矣。”坤曰:“此非使臣之所得专也。”契丹主怒,囚之,旬馀,复召之,曰:“河北恐难得,得镇、定、幽州亦可也。”给纸笔趣令为状,坤不可,欲杀之,韩延徽谏,乃复囚之。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杜正胜”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杨若薇”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复旦大学”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中以“中国通史”名字定义的<ref>标签没有在先前的文字中使用。

参考书目

  • 《中国文明史 宋辽金时期》,地球出版社编辑部,地球出版社,ISBN 957-714-048-3
  • 《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王明荪,九州出版社,ISBN,978-751-080-061-0
  • 《宋辽关系史研究》,陶晋生,联经出版公司,ISBN 957-08-0472-6
  • 《辽史金史西夏史》,刘凤翥、李锡厚、白滨,香港中华书店,ISBN 962-231-934-3
  • 《辽金西夏史》,李锡厚、白滨,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7-208-04392-2
  • 《辽史》,李锡厚,人民出版社,ISBN 7-01-004928-9
  • 《辽史》,鼎文书局,ISBN 5-550-23075-5
  • 傅乐焕:《辽史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
  • 岛田正郎著,何天明著:《大契丹国:辽代社会史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Denis C. Twitchett(崔瑞德)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引用错误:组名为“注”的<ref>标签存在,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註"/>标签,或结尾的</ref>标签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