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惟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惟汾

丁惟汾
出生 1874年
国籍 中國
职业 台湾当局“监察院”和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
知名于 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知名作品 《诘雅堂丛集》六种;《毛诗解故》、《毛诗韵聿》、《尔雅释名》、《尔雅古音表》、《方言译》、《俚语证古》。

丁惟汾(1874-1954)汉族,字鼎丞。山东省日照市人,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1954年4月在台北去世。

出版书籍《诘雅堂丛集》六种;《毛诗解故》、《毛诗韵聿》、《尔雅释名》、《尔雅古音表》、《方言译》、《俚语证古》。

基本信息

中文名:丁惟汾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874年

毕业院校:保定师范学校

政 党: 国国民党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日照市

逝世日期:1954年

字: 鼎丞

人物简历

1912年民国成立后,任国民党 山东党务主任、省议会议员,山东法政专门学校校长。

1912年底,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1923年底,奉孙中山之命,在 北京设立国民党 华北执行委员会。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北京办事处主任。

1926年夏,赴 广州任国民党青年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27年4月支持 蒋介石的反共“清党”活动。同年8月,在 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后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训导长、教育长。

1931年至1934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

1932至1937年,任监察院副院长。

1949年赴 台湾后,任台湾当局“监察院”和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1]

人物简历

蒋家天下丁家党 丁惟汾(前一左一)
丁惟汾

1905年10月21日加入中国同盟会,为首批会员,矢志匡扶中华,从此成为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派的骨干人物。

次年成为山东分会主盟人,并与山东籍盟员蒋衍升创办《晨钟》周刊,揭发清廷腐败,宣传革命思想。他还联络反清志士,壮大革命队伍,一年内在东京发展盟员30人。

1907年春回国,任山东法政学堂校长,他秘密发展诸城王乐平等为盟员,联络省内同志,组建基层组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领导济南学界积极响应,参与草拟独立大纲,组织山东各界联合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于11月13日宣布独立。于是,改巡抚署为山东军政府。不久,在袁世凯及其党羽的破坏下,独立被迫取消。

丁惟汾与谢鸿涛等赴南京黄兴晤商,后又亲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求派胡瑛赴山东任督。

因胡瑛为南北议和代表,孙中山暂派杜潜北上,上海军政府派刘基炎护卫,同丁惟汾、蒋衍升栾星壑张传一等返回烟台靖乱,建立都督府,声援武昌。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丁惟汾受命为山东省党部理事,负责全省党务。是年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国会,丁惟汾以省议员身份赴京,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在国会中,他与宋教仁等坚决抵制袁世凯用重金贿赂操纵选举,结果以压倒多数获胜。袁世凯专制独裁,一意孤行,对革命党人大加挞伐。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下令解散国会,阴谋称帝。为免遭横祸,丁惟汾于1914年避居原籍。其间,他支持外甥薄子明护国讨袁,暗中发动山东各地同时起义。

1915年“筹安会”成立。次年3月,丁惟汾到上海,联络17省国会议员通电讨袁,同时公告各国公使,决心诛除叛逆。

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恢复国会,丁惟汾赴京议政。

1917年,北京政权落入段祺瑞之手,解散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召集“非常国会”,成立军政府,丁惟汾南下襄助,选孙中山为大元帅,展开护法之役。

1918年,他赴上海组织建设社,发行《建设杂志》,并创办《北方周刊》,鼓吹思想革新。其时,黎元洪为笼络议员,曾为他颁发二等嘉禾章。丁惟汾严辞拒绝,他在给黎元洪的信中写道:“须知卑劣手段可以施诸蝇营狗苟之徒,不得辱及砥砺谦遇之夫。鄙人清白自矢,守身如玉,勿以亢规之尘,来污我之心也。”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丁惟汾积极支持协助孙中山,后受命为山东支部长。

1921年2月,非常国会在广州开会,他以北京议员身份赴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次年9月,他出席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的改组国民党会议,赞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投身到国民党的改组工作中。他作为9名改组方案起草委员之一,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党纲》和《中国国民党总章》的草拟工作。

其后,他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地,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年底,他两次参加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的有国民党各省代表和共产党人参加的会议,帮助孙中山审查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及党纲党章。

1923年2月,孙中山回到广东重组大本营。他委派丁惟汾担任负有“辅助总理”这一重要职务的参议。

此后,丁惟汾常到广州,追随在孙中山周围,代表北方党人支持孙先生的革命活动。

10月,曹琨贿选总统,丁惟汾离京南下,以示抵制。他把一些为军阀效劳的国民党政客清除出党,吸收许多优秀的进步青年。

1924年1月,经过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的艰苦努力,以解决改组问题为中心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丁惟汾出席大会,参与大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当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丁惟汾奉命回北京,与共产党人李大钊合作共事,出任工人部长和秘书处常委。在国共合作的形势下,北京的国民党组织发展迅速,当年即有14000人。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内出现分裂现象。

11月,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非法的中央全会,猖狂进行反革命活动。丁惟汾极力反对,与其他常委于11月27日联名发出《致各级党部电》,斥责“西山会议派”。

年底,丁惟汾等人领导三民主义大同盟和中山主义实践社共同组成国民党左派联席会议,继续坚持三大政策。

1926年1月,他离开北京,到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代会,被推为7人主席团之一,同宋庆龄一起领导了这次大会,主持通过《政治决议案》。

1月16日,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二大”以后,丁惟汾回到北京。不久,他参与领导了“三一八运动”,反对八国最后通牒。

3月18日,年过半百的丁惟汾和李大钊一起,带领请愿队到达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政府命令守卫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几十人,打伤几百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为保存革命力量,3月底,丁惟汾、李大钊等率领国共两党的党部机关迁入苏联大使馆西院的旧兵营内。

1926年7月,丁惟汾离开北京,南下广州,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会,讨论北伐事宜。这次会议,对丁惟汾特别重要,他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青年部长,使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1927年秋,丁惟汾出任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训导长。

1929年夏,该校改为中央政治学校,他出任教育长。

1928年,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丁惟汾同蒋介石、陈果夫一起提出了《中央党部改组案》。丁淮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任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长。

1931年6月,被选为中央党部秘书长;12月,兼任监察院副院长。

1935年后,历任五届、六届中央常委。

丁惟汾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蒋介石只是利用他的元老派招牌作为一种摆设。后来,蒋介石派人暗杀了他的得意高足王乐平,并且对他本人也存有戒心。这些,促成了丁惟汾无心恋栈政坛,便对蒋介石采取不即不离的态度。

七七事变”后,丁惟汾随政府迁家至重庆,任国防最高会议委员。他在大后方终日消闲,开始潜心从事学术研究。

1949年去台湾,任监察院委员和评选委员会委员。

1954年5月12日逝世于台北,终年80岁。

人物评价

丁惟汾非常注重国学研究。[2]他幼年秉承家训,深研古韵。中年以后,与 章太炎等往复商讨,析合古韵部类,多有收获。钻研毛诗、方言、尔雅,皆有著述。[3]

丁惟汾

丁氏家世

丁惟汾的家在日照城南45里,涛雒镇以西5里的官庄,堂号是东留余堂。太曾祖以上几代,原住涛雒镇,后因家族分居迁至官庄,经过数代繁衍,即形成了以丁姓为主的村落。丁惟汾的父亲丁以此,号竹筠,是清朝末年的秀才。由于家贫,无力举业,一生仅能以教私塾维持全家生计。丁以此对文字、音韵颇有研究,曾著有《毛诗正韵》一书,深得民初的汉学家章炳麟(太炎)、刘师培黄侃的赞赏。《毛诗正韵》一书,在民国初年曾刊印过500部左右(每部4册),大概国内主要图书馆,或许还有馆藏。[4]

亲兄弟二人—丁惟淞(长),丁惟汾(次)。丁惟淞,因要协助父亲维持一家生计,东借西取,惨淡经营,曾从事过工商业和小手工业作坊,经营布店、酱园等,勉强支持惟汾和丁立同读书上学,教书收入用来还债。

丁以此幼年时代,与兄弟老七脾气不对,感情很不好,所以以此为教训,常常训诫儿子要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不能视兄弟为寇仇,所以丁惟汾兄弟一直感情甚笃。丁惟淞于1906年时就早逝了,丁惟汾对侄子丁立同等的生活非常关心。

丁以此,由于一生仕途无望,对清朝的腐败,深为不满,因此对西学渐进的民主思想,极为崇尚。他对儿孙辈,每每灌输以民主、共和的主张。在丁立同等幼年读书的书房门上,有丁以此拟的“欧风美雨留嘉客,古史今书课幼孙”的对联;在家里的菜园门上,也有“闲时铲平专制草……”的门对。丁以此对丁惟汾早年从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一直是赞助的,从不反对。[5]

由于丁以此的影响,丁惟汾的身体力行,丁惟汾的外甥薄守德薄子明)、郑培南,侄子丁立同,都在年纪很轻时,就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薄子明,曾担任山东省护国军的总司令。率军攻打袁军五镇张树元的部队,后被北洋军阀张树元勾结卢永祥部的何丰林谋杀。被列为山东省辛亥革命主要烈士之一,至今济南还有他的义冢、碑碣。

丁立同在辛亥革命时,参加陈其美的革命军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厂前身),后在反北洋军阀斗争中被害,为推翻清王朝、打倒军阀统治献出了生命。

著名亲属

丁以此,清末秀才, 音韵学和 文字学造诣颇深,著有《毛诗正韵》。 侄孙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主。 外孙女婿 杨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女婿 黄万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水利学家。

外部連結

参考资料

  1. “唯丁是赖”丁惟汾(图),搜狐网,2011年11月22日
  2. 王献唐与丁惟汾,新浪网 jiangwei7707的博客,2018-09-18
  3. 丁惟汾与青岛诂雅堂,青网,2017.01.08
  4. 丁惟汾家族世系(参考《日照丁氏家乘》1926),新浪网 鹿鸣的博客,2016-11-03
  5. 人物 | 丁惟汾与王献唐 ,搜狐网,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