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重慈圣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重慈圣宫
图片来自pixnet

三重慈圣宫,又名镇福慈圣宫,是位于台湾新北市三重区一栋公寓内的妈祖庙,曾因房东欠债遭到法拍,最后购回。

历史

此庙建庙者魏恒守表示,他四旬时因对妈祖许愿病情转好,为还愿,就在三重市长生街租屋建立镇福慈圣宫。约1988年建庙,除供奉妈祖外,还有一百多尊神像。

一位苏姓女信徒认为此宫很灵验,1990年捐款七百九十万元在现址购买四层楼公寓的一、二楼作为庙宇用地。1995年起,魏恒守就向苏姓女子缴纳租金继续使用这间房子,房屋税与土地增值税也是庙方缴纳。

后来苏女替人作保欠下钜款,她一些房屋都遭查封,华南银行依法向板桥地方法院声请强制执行拍卖财产,又因庙方未办理产权移转,使得此庙于1999年7月遭到法拍。该年8月第三次被拍卖时,魏恒守曾发起信徒捐款,但未能如愿。他曾与多家银行接洽,欲以建物抵押贷款清偿债务,虽然慈圣宫有地理环境优势,市价超过千万元,只要贷一半金额,却因属神明驻地,各家银行纷纷拒绝。

这时,同样位在三重、主祀玄天上帝的六玄宫,为了配合三重第二户政事务所兴建,不得不从溪尾街迁入管委会委员在五常里仁义街的住家,因位处于狭小巷道内,便由管理委员会陈姓财务组长外出觅新址。2002年1月,陈姓男子从法院法拍屋公告中,得知慈圣宫遭强制拍卖,就开始竞拍,但第一轮无人得标。魏恒守得知后,希望在第二轮第四拍时购回,便在第二轮第三拍前拜托陈男不要标购,结果六玄宫还是以三百五十一万元标得。由于慈圣宫迟未搬迁,六玄宫只得向板桥地院诉请迁让,一审法官判决慈圣宫败诉,必须在三个月内腾空,使得魏恒守又向台湾高等法院上诉。

点交日期是2003年5月20日,为保存慈圣宫,魏恒守出面和六玄宫管委会主委李进东协商,希望能体谅双方都是从事为神明服务的工作,降低价格,好让慈圣宫筹募购回产权的经费。李男除是六玄宫主委,也是台北县拳击委员会主任委员,在芦洲大囍市社区火灾时,还将自己在荷堤汽车旅馆卅八间房舍,全数提供受灾户免费住宿,直到受灾户重返家园,相当热心公益。他表示这都是一场误会,参与投标前,六玄宫管委会认知是遭法院法拍的房子应是所有权人破产,急欲脱手解决债务问题,没料到慈圣宫是遭连累。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1]。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亭”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