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于1924年,中国全国性体育运动的领导组织,其宗旨是推展全民体育、发扬业馀运动精神、提高运动技术水准、加强国际体育联系。1960年以前对外代表“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1]”,1960年以后对外代表“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 1973年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中华奥委会”则另外单独设立。中华全国体协首任主席王正廷,继任会长为郝更生、董事长张伯苓、理事长周至柔、邓传楷、杨森、黎玉玺、郑为元、张丰绪。1989年改名为“中华全国体育运动总会”,历任会长张丰绪、郭宗清、张万利、蔡辰威。

创办初期

1908年5月23日,在伦敦奥运会举办前夕,天津中英双语的《星期报》(英文名字为 Tiensin Young Men)刊登了一篇名为《竞技体育》的文章。

1910年10月,由唐绍仪、伍廷芳、王正廷、张伯苓等人发起成立“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并以当时在南京举行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召开日期10月18日,为该会的成立纪念日。中华全国体育协会设董事会与评议会,办事机构设在上海,张伯苓任名誉会长,王正廷任名誉副会长,沈嗣良和董守义先后任总干事。协同有关部门筹办中国第四 ~ 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八届八届远东运动会,以及筹组参加第七届 ~ 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中国代表队。参加首届全运会的有华南、华北、武汉、吴宁、上海五地参加,这也是“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原始名称,其筹备会的组织被视为是中国一个全国性的体育团体,也是当时中国全国性体育组织的雏形。

1921年中国各地区体育联合会代表在上海集会,选出临时领导机构。

1922年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华业馀运动联合会(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成立大会,时外交部长王正廷博士任首任主席。

1924年 5月22日到24日,武昌举办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实际负责筹备的是汉口青年会体育部主任郝更生、武昌青年会总干事宋如海,武昌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及武昌某小学校长黄芷端等四人。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奇迹”,使大会举办成功。由于该运动会汇集全国体育界领导人士,大家皆认为需成立全国性的体育团体,以统筹推进全民体育,举办全国性的运动会,进而参加国际竞技活动。几度会商,推选八名筹备委员成立了筹备机构。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举行第三次年会之际,各地代表集会通过章程,8月24日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并取代原中华业馀运动联合会,英文会名继续使用“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推举名誉会长张伯苓、主席董事王正廷,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董事会由15人组成。

1927年郝更生继任会长,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由中华全国体协第一次筹办国际运动会。1928年得中国青年会帮助,美国洛氏基金会又慨允无条件借用上海租界广场一百三十多亩,并获得程贻泽慨助经费,兴建田径、足球、棒球、篮球、网球[2]等场地,并商购美侨棒球建筑物,体育会始有独立的会所。

1933年10月14日中华全国体协改选新董事九人,张伯苓当选会长,王正廷为主席董事、沈嗣良为名誉主任干事,其馀董事有袁敦礼、郝更生、高梓、吴蕴瑞、马约翰等。

1935年10月11日召开第三次全体代表大会,根据第二次修订的会章,将会长名义取消,主任干事改为总干事,董事名额增为十五名,当选主要负责人仍为张伯苓、王正廷、沈嗣良。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中华全国体协随政府西迁重庆,总干事沈嗣良因圣约翰大学校务牵绊,未及撤退,几年来体育协会没有实际负责人,会务停顿。

1941年2月1日张伯苓等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召开中华全国体协董事会,聘董守义为副总干事,多方奔走,筹集经费,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模范区135号办公,并于5月向社会部备案,批准为社会团体

1942年2月7日召开董事会议,决议将附逆汉奸常务董事褚民谊开除会籍。10月1日召开临时董事会,依法将董事会改组,原任董事改称理事,原任名誉董事改称监事,分别组成理事会及监事会,推张伯苓为理事长,商震为常务监,附设六种委员会,总干事下设一室三组,社会部核准为特种人民团体,准予组织各省市县分、支会。11月在大田湾修建平房两幢,1943年1月迁入办公,董守义以后任代总干事及总干事,会务日益展开。

1948年5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中华全国体协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改选理监事,王正廷当选理事长,但总干事江良规未就任而改由郝更生担任。

迁移台湾

1949年中华全国体协驻地由南京迁至台北,会务停顿近两年。至此之后会址迁移不定。1951年由时任中华全国体协总干事郝更生博士代理理事长函国际奥委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26位委员中,已有19位迁移到台湾”,请更改中华全国体协、中国奥委会会址为台湾新竹西门路147号,国际奥会同意了台湾的意见,会籍名称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并公告于国际奥委会1951年7月份公报上。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All-China Sports Federation),当时仍未向国际奥委会申请承认,遂在苏联协助下迳向国际田径总会及国际篮球总会缴交会费,要求替代中华全国体协,并从乡下找来董守义,宣称中华全国体总由中华全国体协改制而成。

1954年为筹备参加第二届亚洲运动会,郝更生出任理事长,江良规任总干事,中华全国体协迁往台北市开封街、延平南路口之台湾省体育会内办公。亚运会后又迁到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新购会址。

1956年6月周至柔任中华全国体协理事长,江良规任总干事,各种全国性运动委员会陆续成立,并于江良规经营的台北市怀宁街远东旅行社办公,组团参加第16届奥运会。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澳大利亚墨尔本第16届11月22日举行,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邓传楷任中国奥委会代表团团长组队参加。

1957年12月聘请邓传楷担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江良规仍任总干事,第三届亚洲运动会筹备期间中华全国体协迁往台北市立体育场与选手集训大队一起办公。

1958年5月24日东京第三届亚洲运动会由邓传楷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组团参加。1959年林鸿坦继任总干事。

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美国加利福尼亚普拉塞尔县司阔谷冬奥会,中国奥委会主席邓传楷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率团观摩,为中国在冬奥会上出现开了先河。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8月25日第17届罗马,中国奥委会主席邓传楷再度任中国代表团团长率团参赛。比赛中杨传广获十项全能银牌,当即震惊世界体坛。这枚奖牌不仅是中国自1924年5月中国运动员首次出现在法国巴黎第8届奥运会赛场上以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奖牌,也是本届奥运会上亚洲运动员获得的唯一一枚田径奖牌。当奥运会比赛结束,邓团长率团回到台北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热情献花,盛大的场面隆重而热烈,媒体接连进行了报导,蒋中正夫妇特地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并以茶点招待邓团长等代表团高级人员,以及杨传广等选手。

奥运会后,中华全国体协由台北市体育场迁到怀宁街租屋办公,理事长邓传楷请辞。1961年2月24日杨森接任理事长后,由于当时是中华全国射击委员会主任委员,因此中华全国体协得以搬到在台北市水源路新店溪畔的全国射击委员会办公。1962年集训以参加第四届亚洲运动会,曾洽借台湾大学体育馆办公。但后来印尼阻止台湾及以色列参加,致未能赴会。之后中华全国体协又迁回水源路。后来台北市政府推行防洪计画工程,要建设堤防,全国射击委员会楼房在堤防外,只好拆除。因为杨森是轮船公司董事长,于是体育协会先迁到罗斯褔路民生轮船公司,不到半月再迁厦门街民生轮船公司的日本式宿舍办公。

第18届东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杨森为了寻找固定的办公处所以便利照顾选手,最后台北美国学校将旧校舍借给使用,中华全国体协于1964年8月16日迁入,至此终于有固定会址。杨森整顿会所后将没有会所的运动委员会迁入。由于原址土地属于国有财产局,同年租约到期后变成了违章建筑,至此面临搬迁问题。杨森希望能有适合场地搬迁,或是直接将该地买下,但皆未果。而后办公室发生不少灾难,先是因为火灾,将体协会办公室、陈列室及许多宝贵的资料烧毁。隔年艾尔西台风与芙劳西台风分别来袭,把办公室的屋项吹垮,到处漏水。而后在经过工商界人士捐款之下,依照政府规定,违章建筑不可以加大的原则下,改建成平顶房屋,继续办公。

1968年参加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时,田径女杰纪政,参加80米跨栏,以10.4秒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赢得铜牌,成为第一位获得奥运奖牌的中国女运动员、第二位获得奥运奖牌的中国运动员。

中华全国体协时期

1973年6月7日,中华全国体协全面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黎玉玺出任理事长,杨森为名誉理事长。原有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则一律改为团体会员,原来总干事的名称改为秘书长,聘周中勋担任。其次,原本合而为一的“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则另外单独设立。1981年郑为元继任理事长。1987年张丰绪当选理事长。

中华全国体总时期

1989年12月23日中华全国体协改为中华全国体育运动总会(Republic of China Sports Federation) (ROCSF)。并于29日改选首任会长,原任中华全国体协理事长张丰绪蝉联会长、陈金树继任秘书长。继任会长为郭宗清、张万利及蔡辰威。

视频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相关视频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事全面展开
全国体育优质课展示—排球扣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