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i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of Lanzhou University)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任中心主任是杨建新教授。

历史沿革

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1]开设边疆语文学系,开设有关民族学的课程,有一批从事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专家。

1950年,边疆语文学系改为兰州大学少数民族语文系。1952年,并入新成立的西北民族学院。

1960—1963年,兰州大学派杨建新前往中央民族学院进修,师从翁独健、王辅仁、贾敬颜教授,开创了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第二期发展。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兰州大学设立民族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招收首批民族学专业硕士生。

1990年,兰州大学获得民族学二级学科[2]博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首位博士生,杨建新教授成为兰州大学第一位文科博导。

1998年,兰州大学设立民族学本科专业;2001年招收首届本科生。

2000年,兰州大学设立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并被批准为首批教育部百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2003年,设立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民族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社会学、藏学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7年,民族学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目前中心是西北地区唯一能培养民族学学士、民族学硕士、民族学博士及接受民族学博士后的体系完整的民族学专业科研与教学单位。

中心设有五个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所、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所、民族社会学研究所、藏学研究所。

附设有图书资料室、影视人类学实验室、民族心理学实验室、网络信息与数据资料中心、中心办公室等。

截止2018年3月,中心现有教职工2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教辅人员2人。教学科研人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14人(其中兼职2人),硕士生导师18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200人。

研究教育

中心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17人。

科学研究

科研方向

中国民族关系研究

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史研究

西北跨国民族研究

民族社会学研究

藏学研究

特色实验室

影视人类学实验室

中心影视人类学实验室配置有完备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并配有背投电视1台、微机1台、摄象机2台、照相机1个、数码照相机1个、DVD1台、录象机1台、影视人类学录象带26盘、彩色喷墨打印机1台,可以进行独立的田野拍摄和影片制作等工作。

民族心理学实验室

民族心理学实验室配有心理测试硬件设备38台(套),心理测评软件系统20套以及其它的一些硬件配套设施,可以进行民族表现在感知觉方式的差异性、记忆再认的广度、认知方式的取向以及民族群体人格投射和文化公平等值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视频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相关视频

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简介
兰州西北民族大学700新生集体跳操 场面壮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