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卢旺达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卢旺达国旗

中文名称:卢旺达国旗

外文名称:Flag of Rwanda

所属国家:卢旺达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2001年10月25日

卢旺达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自上而下由蓝、黄、绿三个长方形组成,右上方有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1]

卢旺达国旗启用于2001年10月25日,由工程师也是艺术家Alphonse Kirimobenecyo设计。

国旗含义

国旗为蓝黄绿三色旗。蓝色代表人民必须为和平而战方能使经济持续成长并带来快乐生活;黄色代表人民必须安居乐业以促进永久的经济发展;绿色象征借由人民合理的开发达到繁荣的希望,也象征国家的资源。右上方有一二十四道光芒的太阳标志,二十四道光芒指引著全国人民,表示团结一致纯真透明,与对抗无知的奋斗[2]

国徽

卢旺达国徽启用于2001年,国徽图案由高粱穗咖啡枝草编篮子盾牌齿轮打结的飘带等组成,寓意繁荣爱国科技团结等。国徽上标有用卢旺达语写的格言:“团结、劳动、爱国”。最外围为绿色的平结,象征团结

卢旺达简介

卢旺达(Republika y'u Rwanda) 是非洲中东部的一个国家,全称卢旺达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内陆国家。东邻坦桑尼亚,南连布隆迪,西和西北与刚果(金)交界,北与乌干达接壤,国土面积26338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有"千丘之国"的称谓。[3]

主要民族有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

卢旺达是落后的农牧业国家,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牧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战争的影响,粮食自给不足,年缺粮30%左右。1994年的内战和大屠杀使卢经济崩溃,财政枯竭。新政府成立后,采取了发行新币、使卢朗贬值70%,并实行汇率自由浮动、改革税收制度、私有化等一系列恢复经济的措施,经济逐年增长,国家重建初见成效,经济已超过战前(1990年)水平。[4]

自然资源

矿产

卢旺达矿藏有锡、钨、铌、钽、绿柱石、黄金等。锡储藏量约10万吨。泥炭蕴藏量估计为3 000万吨。基伍湖天然气蕴藏量约600亿立方米。尼亚卡班戈钨矿是非洲最大的钨矿。

森林

森林面积约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29%,是卢旺达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植物

卢旺达境内在史前时期有三分之一属于山地生态。天然存在的植物已基本局限在该国的三个国家公园内,全国其它地区则以梯田农业占主导地位。纽格威森林是现存最大的树林,内有200种树种,还拥有兰花和海棠。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植物以竹以主,剩下的大部分是高沼地,还有小面积的树木。阿卡盖拉国家公园则属热带草原生态系统,所有植物中以金合欢最多。

动物

卢旺达国家公园也有一些稀有或濒危的植物物种,如猫尾树和几内亚鸡冠兰等。三个国家公园中所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种类也是最多的,公园也均属于指定保护区。阿卡盖拉国家公园拥有包括长颈鹿和大象在内的典型稀树草原动物,而火山国家公园则是世界上约三分之一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纽格威森林公园拥有包括黑猩猩和鲁文佐里树栖疣猴在内的13种灵长类动物,其中鲁文佐里树栖疣猴会有多达400只进行群体活动,数量上超过非洲的其他任何灵长类动物。

卢旺达境内生活有670种鸟类,从东到西分布的种类有所不同。西边的纽格威森林发现过280种,其中包括鲁文佐里蕉鹃和艳鹧鸪在内的26种为艾伯丁裂谷特有。卢旺达东部则拥有如乌头黑伯劳之类的稀树草原鸟类,以及习惯生活在沼泽和湖泊地区的物种,如鹳和鹤等。

旅游

卢旺达著名旅游景点是火山国家公园。世界上仅剩大概880只山地大猩猩,这个数量还在增加。在卢旺达的火山国家公园中,游客有机会同山地大猩猩亲密接触,并在大猩猩的生活区参观[5]

习俗

卢旺达人忌讳谈论大屠杀事件,忌讳谈论民族区分,在与卢旺达人交往过程中,不要询问其民族,避免谈论大屠杀事件。

卢旺达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为义务劳动日。这天上午7点到11点全体成年人都参加包括卫生清扫,除草,社会活动在内的各种义务劳动,店铺全部关闭,路上禁止车辆通行。

卢旺达人在一些庆典活动等重要场合,会为客人提供一些简单的食物和酒水,但不提供正餐。

客人登门拜访时,主人应提供食物和酒水,否则被认为对客人的严重侮辱,并且主人在递给客人食物或饮料前要先自己尝一口,证明食物是安全的。

饮食

卢旺达的饮食主要由当地自给农业生产的主食制作,如香蕉、大蕉(当地称“Ibitoke)”、番薯、豆类、木薯等。大部分卢旺达人一个月只会吃为数不多的几次肉食。罗非鱼很受住在湖边或是其他能捕到鱼地区的居民欢迎。土豆据称是由德国和比利时殖民者引入卢旺达,也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乌伽黎”(Ubugari,又称umutsima)是一种用木薯或玉米配水调制成的糊状食品,东非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会食用。“Isombe”由捣碎的木薯叶制成,与鱼干一起食用。午餐通常是自动形式,人称“mélange”(有“混杂堆积”之意),其中包括上文提及的主食,有些还会有肉食。如果晚间外出就餐,最受欢迎的食物则是串烧,食材以羊肉最为常见,偶尔也会有牛肚、牛肉和鱼肉。农村地区的许多酒吧会有专门销售串烧食品的卖家,他们会照料和屠宰山羊,串烧或烧烤羊肉,还会向食客提供烤香蕉一起食用。牛奶,特别是人称“ikivuguto”的发酵酸奶,在全国各地都是很常见的饮料。其它饮品包括一种名为“urwagwa”的传统啤酒,由高粱或香蕉酿制而成,在传统仪式和庆典中很常见。卢旺达酿造的商业啤酒则包括普里默斯(Primus)、米齐格(Mützig)和阿姆斯特尔(Amstel)多个品牌。

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卢旺达于1971年11月12日建交,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中方访卢的主要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6年8月)、外交部长杨洁篪(2009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2011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2012年1月)等。

1972年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规定双方贸易以现汇支付。1983年5月,中、卢两国签订关于成立经济技术贸易合作混合委员会协定,并于1985年10月、1988年5月、1991年7月、2000年5月、2006年8月和2009年7月分别在基加利和北京举行了6次混委会会议。

1982年2月,中卢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的议定书。迄今,中国共派出15批医疗队165人次,现有16名医疗队员在卢。

截至2012年底,中国援助卢旺达的项目主要有:水稻种植、糖厂、基加利-鲁苏莫公路、鲁奔迪和卢瓦玛加纳稻区开发、水泥厂、体育场、外交部办公楼、2所农村小学校、农技示范中心、基加利综合医院等。2012年双边贸易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中方出口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4.8%,进口7100万美元,同比增长-8.5%。中方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进口钽铌矿砂和钨矿砂等。

中卢文化交流密切,两国文艺团组互访频繁。中国成都木偶剧团、福建艺术团、天津艺术团曾赴卢访演。卢国家歌舞团、国家艺术团等先后来华演出。2010年,卢体育和文化部长约瑟夫·哈比纳扎访华,与中方签署《中国和卢旺达政府文化合作协定2010至2012年执行计划》。

从1976年起,中国每年向卢提供高校奖学金名额,包括理工、农学、水利、建筑、化工、纺织等十几个专业。截至2011年底我共接收393名奖学金生,2011年在华奖学金生130人。2005年11月,卢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秘书穆贾瓦马里亚·让娜·达尔克女士来华与中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卢旺达教育、科学、技术及科研部合作协议》等文件。2007年3月,双方就在卢共建孔子学院签署协议。2009年6月,中国在卢孔子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