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反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俄
圖片來自bbc

反俄情绪(俄语:Русофобия),泛指對於俄羅斯政府俄羅斯文化俄國人公民的偏见、恐惧或仇恨情緒。與親俄相對。

由於過去社会主义[1] 陣營的领袖是以俄羅斯為主體的蘇聯,因此反俄情緒通常與反共主義相結合。

中華民國在台灣時期

台灣台東鹿野鄉敬老會全體合影。背後建物,以超過兩人寬的中文字體,由右至左書寫著「反共抗俄」字樣。此一口號曾在1950至60年代的台灣廣為傳播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由於東西冷戰,中華民國在意識形態制度上均偏向與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復加上蘇聯本身的封閉,使雙方幾乎沒有往來。以及中華民國政府普遍認為在國共內戰中敗退且失去中國大陸的原因,就在於蘇聯對中共及國民政府內部共諜的長期資助和扶持,遂在台灣長期宣揚「反共抗俄」的立場,不斷在教育及社會各層面醜化蘇聯及共產主義的形象,並嚴禁相關事物在臺灣的傳播。蔣中正本人也親自擴充《蘇俄在中國》一書,詳述俄國自清末以來對華之侵略歷史,以做為對蘇聯的警惕和提防(不過戰前日本一直認為蔣介石在放任共諜滲透國民政府,後來的分析顯示蔣介石到死前還不知道他逃往台灣之前的作為是赤化的帶路黨)。直到冷戰結束後始揚棄此政策。但此一時期的教育宣傳至今仍影響台灣社會對俄國的觀感。

當時對俄國的貶抑詞有俄寇

但在民主化多年後,當代台灣民間則對俄國無感,亦不乏有崇拜者。

各地情況

日本

反俄是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原因,日本一直希望與清政府及北洋政府合作防俄,蘇俄蘇聯)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扮演的角色、清黨國民政府內仍有大量的共諜、以及國民政府對日本的排擠,讓日本對國民政府並不信任、並刺激了日本激進派奪權及漸次侵略中國。

二戰後,由於蘇聯拿下原隸屬於日本的庫頁島南部南千島群島,日俄(蘇)兩方對後者更存有主權爭議,因此部分日本右翼團體也經常以收復失土的名義製造反俄情緒。

中华人民共和国

晚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俄罗斯帝国吞并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最主要的是外东北外西北)。其继承者苏联则频繁干涉中国内政,主导了外蒙古独立长期策动新疆独立武装入侵新疆东北。中国一直存在反俄现象,多将俄罗斯人蔑称为“毛子”。

苏联政府支持、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正式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苏关系经过建国之初短暂的蜜月期后,即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关系,进入长期交恶状态。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两国面临全面战争。由于军事、经济实力远逊于苏联,出于苏联全面入侵的担忧,中国大陸當局和领导人在此后一直将苏联视为重点防备对象。1960、70年代的领导人毛泽东除强调“备战备荒为人民”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同时,藉由三线建设将国家工业建设的中心放致远离中苏边界西南地区。外交上执行一条线、一大片的反苏策略。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在1978年确定领导地位。1979年爆发中越战争,战场虽然在中国最南方,但千里之外的北方——苏联同样是防备重点。为防苏军入侵,中苏、中蒙边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均已进入临战状态。

苏联解体前夕,中苏关系缓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是最主要的继承者。进入21世纪,因中俄联合反制美国的原因,中国大陸与俄罗斯关系较为亲密,但中国大陸民众的反俄情绪并未消失,基于历史,很多人担心与俄罗斯过于亲密,在其国力胜于中国大陸之际会重蹈覆辙。网络时代,一直有“死了(半死不活)的毛子才是好毛子”的说法。

參考文獻

  1. 社会主义,mbal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