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Hui0721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11日 (三) 23:07的版本 行政区划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北夜景
台北地图

台北,(英語:Taipei),中華民國臺灣首都,位於臺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東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柵以南丘陵區,北包大屯山東南麓。臺北是中華民國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業、商業與傳播中心,僅次於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

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2017年臺北常住人口275萬人, 人口密度居臺灣省第一位。2017年臺北地區生產總值5412.65億元人民幣,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36位,人均GDP為19.682萬元人民幣,居全國第一位 。

臺北都會區面積為2,457.1253平方公里,人口約704萬,包括由同臺北市外的基隆市、新北市的蘆洲三重新莊板橋中和永和新店汐止樹林土城五股泰山淡水由上述2個城市都區與臺北市共同組成的大型都會區,而這片區域又泛稱大臺北地區或雙北。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跡眾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為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省的政治中心。

臺北被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以臺北為中心與周邊市鎮所連結而成臺北都會區,是臺灣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其作為臺北都會區的發展核心,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公司、企業、銀行、商店均總部設在這裡。

历史沿革

依據轄內的芝山岩遺址所得到的最新考古研究,臺北市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也就是,當史前時代,臺北仍為一個大湖泊時;僅有諸如圓山,芝山岩等高地浮現當時,就有其人類活動。他們食後所棄烏蜆殼、蠔殼、鐘螺殼及川蜷螺等半堿水性和海棲性貝殼類成為貝塚,除此,亦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遺跡。

根據記載,臺北最早為原住民中凱達格蘭人(屬於平埔族)的生活地,明代初期開始有漢人來到此地。從17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臺灣北海岸開始,歷經荷治時期與鄭氏王朝,到清代初期以前,此地均荒蕪而未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

1709年,泉州陳天章陳逢春賴和永陳憲伯戴天樞合股立陳賴章墾號,向臺灣府諸羅縣申請開墾大佳臘地方,成為臺北盆地開墾活動的開端。“大佳臘”之後多寫作“大加蚋堡”,源自平埔族語“tagal”。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買買茶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後來居上,臺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臺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

西元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了臺北府,統管臺灣行政,從此就有“臺北”之名。

1884年,臺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臺灣建省,省會位於橋孜圖,但是實際上是在臺北。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新竹的鐵路,加強郵電、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

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台中市)移至臺北,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的政治中心。

1895年,臺灣因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

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臺北府城城牆及西門,以原臺北城範圍內的區域(日本人稱為“城內”)作為官方廳舍集中地以及來台日人的商業活動地帶。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辟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系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畫,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為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臺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形態。日本殖民統治初期,仍以原有的兩座衙門作為臺灣總督府,成為日本統治臺灣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臺灣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為止。

1920年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臺北市,隸屬於臺北州。

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併入臺北市。臺北一名始見於清藍鼎元所撰“紀竹塹埔”,略曰:“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行人過此,視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其地平坦,極膏腴,辟田疇,可得良田數千頃。臺北民生之大利,又無以加於此。”此文所指之臺北,系指竹塹以北之臺灣北部地方而言。

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在當時的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本殖民時代畫下句點,為臺灣的城市。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臺北市成為省轄市,隸屬於臺灣省。臺北市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設于建成區長安西路。管轄區域:東為臺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6″;西為雙園區加蚊子(西園町),位於東經121°28′43″;南為大安區六張犁,位於北緯25°0′19″;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25″。本市四境均為臺北縣的各鄉鎮毗鄰。東與內湖鄉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鷺洲鄉相隔,東南與深坑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中和鄉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人口328591人。管轄大同、延平、中山、建成、古亭、龍山、松山、城中、雙園、大安等10區。


1949年隨著國民黨撤退到臺灣的200萬軍民,以及1960年代眾多中南部民眾北上求學、工作的風潮,都使得臺北市的人口快速增加。過去在美援的挹注下,道路、住宅社區、學校等公共設施的新建工程也開始逐步進行;城市的已開發區域原先集中於舊市區西側,自1960年代末期起,也開始向東邊的大片田野地拓展。

1950年臺灣省調整各縣市行政區域,臺北市行政區域照舊。臺北市管轄松山、大安、古亭、雙園、龍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山等10區,人口155133人,面積為66.9872平方千米。管轄區域:東為臺北市松山區中坡,位於東經121°35′17″;西為雙園區路二段底,位於東經121°29′5″;南為古亭區羅斯福路四段底,位於北緯25°0′46″;北為中山區大直;位於北緯25°5′46″。中心位置為城中區臺灣省政府大廈,位於東經121°31′,北緯25°3′。本市東與臺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接壤,西以淡水河為界與三重鎮相隔,東南與景美鎮、木柵鄉為鄰,西南隔新店溪與永和鎮、中和鄉及板橋鎮相望,北隔大直山與士林鎮相接。市政府設于建成區長安西路39號。

1970年代與1980年代為臺北市的高度發展期,城市的商業重心也從此時開始逐漸向東移至東區,西區相對顯現出發展衰退的態勢;伴隨高度發展而來的是交通量的激增,最終造成嚴重的交通問題。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臺灣地區的直轄市。次年,依地形自然形勢及水源需要,以淡水河、新店溪為界,將臺北市原有轄區及臺北縣的南港鎮、內湖鄉、木柵鄉、景美鎮,以及陽明山管理局所轄的士林、北投兩鎮一併劃歸臺北市,分別改制為南港區、內湖區、木柵區、景美區、士林區、北投區。(注:1968年7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臺北市除了直轄其他十四區外,士林北投兩區是透過陽明山管理局管轄的。北高兩市的區一樣是屬於鄉鎮級,但陽明山管理局是屬於縣級,且非派出機構,真正算派出機構的是市區。)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12區。

1990年代之後,市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陸續完成,相當程度地緩解了交通上的壓力;信義計畫區開始快速發展,市政府與市議會亦遷至該地;原本漸趨沒落的西區,西門町、大稻埕等地帶也開始進行局部改造、更新計畫。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20年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臺北市,隸屬於臺北州。

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併入臺北市。即: 合併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合併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合併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併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另行設置信義區。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0月25日接收臺灣,恢復臺灣省建制,省會設於臺北市。11月1日,臺北市改制為省轄市,仍因襲日據時期制度,全市設有六十一區。

1946年2月8日,市政府將原有六十一區重新整並為十區,即松山區、大安區、古亭區、雙園區、龍山區、城中區、建成區、延平區、大同區及中山區。區下設裡、鄰,全市共有340裡、4158鄰。

1967年7月1日升格為直轄市,次年並將郊區分屬臺北縣與陽明山管理局的六個鄉鎮(景美、木柵、南港、內湖、士林、北投)劃歸本市管轄。

1990年,臺北市行政區重劃,將原來16區調整為12區: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合併龍山區、雙園區及古亭區西側為萬華區,合併城中區、古亭區為中正區,合併景美區、木柵區為文山區,將建成區、延平區併入大同區,將松山區南半分割為新設置的信義區。

自2000年起,在各區之下增設次分區,作為輔助的行政區劃。各區依據實際發展情形,配合各裡特色,劃定4~7個次分區,將具有鄰近特性,文化、歷史特質類似的數個裡集結起來,以求有效利用鄰里資源,並凝聚居民向心力,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展市政建設。至2010年11月止,臺北市共有68個次分區。

辖区概况

截至2014年4月,台北市共辖12个市辖区,分别是南港区、内湖区、大安区、松山区、信义区、文山区、中正区、万华区、士林区、北投区;中山区、大同区。台北市政府驻信义区市府路1号。

台北市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4月)   

区名 面积(km²) 下辖里数 下辖邻数 人口数 口密度(人/km²) 邮递区号 区花 所属地区
中正区 7.6071 31 584 163,457 21,487 100 木棉花 行政
大同区 5.6815 25 524 130,149 22,908 103 茶花 中山
中山区 13.6821 42 872 228,947 16,733 104 蝴蝶兰 中山
万华区 8.8522 36 722 193,416 21,849 108 白牡丹 行政
信义区 11.2077 41 914 228,662 20,402 110 野牡丹 松山
松山区 9.2878 33 762 210,578 22,673 105 朱槿 松山
大安区 11.3614 53 1,029 313,687 27,610 106 波斯菊 文山
南港区 21.8424 20 444 120,076 5,497 115 桂花 港湖
北投区 56.8216 42 827 255,942 4,504 112 樱花 阳明山
内湖区 31.5787 39 909 283,510 8,978 114 九重葛 港湖
士林区 62.3682 51 98 9 289,932 4,649 111 玫瑰花 阳明山
文山区 31.5090 43 995 271,876 8,629 116 杏花 文山
台北市 271.7997 456 9,571 2,690,232 9,89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端,台湾岛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被新北市环绕,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东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栅以南丘陵区,北包大屯山东南麓。东西宽处20.5公里,南北长约28公里。经度东经121.6度,纬度北纬24.9度。

地貌

台北市中心区域位于台北盆地底部,大屯火山群(休眠火山)位于市区北边与台北县接壤处,整个山系于市区内大致向南延伸并趋缓,直抵圆山、大直与内湖等地,是台北市境内最大的山系。最高的七星山为1120米,次高的大屯山为1092米,山系中心地带与北投侧的外缘地带有不少火山地形。市区东边的内湖、南港与南边的木栅多为丘陵地形。标高约300多米的南港山系(拇指山系)则横亘于信义、南港两区之间。

水文

台北市境内的河流属于淡水河流域。淡水河主河道以及自淡水河分出的新店溪流经台北市大同区(大龙峒、大稻埕)、万华、公馆、景美等地的市区边界(淡水河主河道往西南续接大汉溪)。

基隆河于关渡一带自淡水河分出,流经社子、士林、大直、内湖、松山、南港后出台北市境续流经新北市汐止、基隆市暖暖等地。过去因河道极为弯曲,每遇大雨常有水患,因此士林段、内湖段和一小段南港段的河道皆进行过截弯取直工程。景美溪于景美一带自新店溪分出,流经景美、木栅至台北县深坑。双溪于士林、北投交界一带自基隆河分出,磺溪再由双溪分出,双溪流经芝山岩、外双溪等地,磺溪则流经石牌、天母等地,上溯大屯山系的纱帽山、大屯山。

气候

台北市位于北纬25度线附近,北回归线以北,又因为是在海岛上,地处东亚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受干冷的蒙古高压与暖湿的太平洋高压交互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洋的调节,其气温比同纬度大陆地区高2~5℃,尤其在秋冬季节,此特点尤为突出。

从纬度来看,台北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各月平均气温来看,却酷似热带季风气候,表现在:长夏无冬,只有热季与凉季之分:通常4~11月为热季、12~次年3月为凉季。有时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气候变化影响,凉季期间也会出现忽暖忽冷的现象(如2005年2~3月蒙古高压带来的强烈冷气团,使得台北的温度少见地降至5.6摄氏度,邻近台北的淡水更出现3.9摄氏度的低温)。

由于台北位于东亚季风带内,因此气候也受东北季风影响。也因为有东北季风的影响,才不致使淡水河有因水量不足而断流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气候特征:因为市区主要位于台北盆地中,气候也深受盆地地形影响。夏季由于盆地周围的高山而不易使热气排出,使得市内的气温通常较周围的地区高出1~2摄氏度。进入冬季后,市区周围的山地与丘陵地较容易形成地形雨。每年5月前后,由于蒙古高压与太平洋高压交会形成锋面,使得台湾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台北的降雨天数也会增加。夏季也经常会因为上升气流旺盛,形成午后雷阵雨。

台北夜市

人口

截至2018年1月,台北市总人口2,682,721人,人口密度为9,870.21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台湾第一位。

总人口30万以上:大安区

总人口25至30万:士林区、内湖区、文山区、北投区

总人口20至25万:中山区、信义区、松山区

总人口15至20万:万华区、中正区

总人口10至15万:大同区、南港区

行政区 人口(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台北市 2,682,721 9,870.21
中正区 161,793 21,269
大同区 128,352 22,591
中山区 225,772 16,501
松山区 210,751 22,691
大安区 313,462 27,590
万华区 191,910 21,679
信义区 227,422 20,292
士林区 288,261 4,622
北投区 253,345 4,459
内湖区 278,566 8,821
南港区 117,593 5,384
文山区 268,375 8,517

高度成长:中正、内湖 稳定成长:大同、北投、南港、文山 人口外流:中正、松山、大安、万华、信义、士林

经济

2011年台北市GDP817.4亿美元,2012年GDP达到831.7亿美元,人均GDP3.1万美元。人均GDP长期为全台湾之冠。

2017年台北市GDP总量折合人民币5412.65亿元。

2012年完成地区内生产总值5108.7亿元(人民币),位居台湾各市县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079.97美元,位居台湾各市县第一位。2017年台北常住人口275万人,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为19.682万元,在台湾排名第一,在全中国的话,仅排在深圳(20.45万元)后面,排名第二。不过,由于台湾经济增速放缓,人均GDP从2016年开始就负增长,在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中垫底。

台北市在台湾经济体系中,扮演金融、媒体、电信营运中心的关键性的角色。产业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高所得而来的高消费能力及产业结构变迁,统称为服务业的第三级产业占台北市整体产业比重近达九成。当中包含批发、零售、贸易、餐饮、金融服务、运输仓储、通信、工商服务等。服务业的盛行,让台北市成为一座生活必需品相当容易取得的城市。某大型超商总经理曾说:“台北市有一个世界级的特色,就是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名。”

产业分布于台湾其他都市(如新竹、高雄等地)的中、大型企业,大部分都将总公司设于台北市,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1]

社会

科技

台北市科技接受度相当高,以资讯高速公路为目标的台北,有线上网率、无线上网率等指标,都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对新事物的尝试和一窝蜂的特性并不限于科技方面,历年来出现的像是葡式蛋塔(1999年)、HELLO KITTY娃娃(2002年)、乐透(2003年)、动画角色磁铁(2005年)、甜甜圈(2005年)等“郁金香式”热潮即为一例。

科研

台北市是中国台湾地区学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研究重镇的中央研究院即坐落于南港区。另外专门典藏国家图书与汉学研究中心的国家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图书馆、台北市立图书馆与各大专院校图书馆:诸如国立台湾大学总图书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均有丰富馆藏等。其中,国家图书馆所特藏的善本古籍中,多件均为古代流传至今的孤本,世上绝无仅有;如尚书表注、东都事略、宋太宗皇帝实录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珍贵古籍。

通信

中国台湾地区绝大多数主流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总部或营运中心均设驻于台北市,旺盛的大众传播媒体及产业环境促使台北市成为台湾媒体产业的中枢,但也常因过度地倚倾台北播报新闻,而使得报道角度多半重于北部或浓厚的地域性。

免费无线网络“TaiPei Free”从2011年起在台北市正式启用。TaiPei Free可以在捷运站、市立图书馆、政府办公部门、主要道路上以及部分公车(多为油电混合公车)上收到讯号。

场馆

台北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台北市内著名的表演场地有俗称“两厅院”的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国家音乐厅、国家戏剧院、演奏厅、实验剧场)、城市舞台(台北市社会教育馆)、华山文化园区、国立国父纪念馆、红楼剧场、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新舞台、牯岭街小剧场、水源剧场、大稻埕戏苑等。

现代艺术的展览场所则有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当代艺术馆、中华文化总会文化空间、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南海艺廊、伊通公园ITPARK、凤甲美术馆、关渡美术馆(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台北数位艺术中心等。另外台北艺术中心、北部流行音乐中心、台北城市博物馆与台湾铁路博物馆正规划中。

体育

台北小巨蛋

台北小巨蛋曾举办许多国际性大型竞赛,例如:2001年世界杯棒球赛、2004年世界杯五人制足球赛、威廉琼斯杯国际篮球邀请赛、台北101国际登高赛、2004年世界花式撞球锦标赛、台北国际马拉松比赛(包含国道马拉松)、IAU世界杯超级马拉松比赛等;2009年听障奥运会也由台北市取得主办权,还有已经获得2017年大运会的举办权。另外还有许多国内性竞赛,例如:“健康活力·运动台北”十二行政区路跑赛、新光摩天大楼登高大赛、三商巧福杯路跑赛、舒跑杯路跑赛、中正杯锦标赛(范围涵盖各类运动)等;超级篮球联赛则固定于台北市立体育学院体育馆(俗称“白馆”)进行例行赛。

大型体育场馆方面有天母棒球场以及台北小巨蛋;主要供棒球比赛使用的大巨蛋已初步动工;市立体育场亦在听障奥运前翻修完毕。除此之外,各行政区的区级休闲、运动中心也渐次启用或着手兴建;每年并由各区的体育会举办不同规模的路跑竞赛,以利于提升运动风气。台北市是台湾近代历史的发展舞台,集许多台湾文化与人文地景之大成,并与邻近的东亚城市长年在国际竞争力等项目上互有高低、互见短长。除了举办第21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国际花卉博览会、2011年世界设计大会,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将在台北市举办。

教育

1900年代的日据初期,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芝山岩学堂成立于芝山岩地区(今士林国小)。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等更奠下了台北现代教育基石。

1950年代,许多位于台北市,投入庞大教育经费的国中、高中与大学,更成为台湾北部甚至全台湾的“明星学校”,在高中或大学联合招生制度盛行时,尤其明显。特别是明星高中的第一志愿、前三志愿或“国立”大学的热门科系,每年都有相当激烈的入学竞争。即使在联招几近废止的今日,这种情形仍旧延续着。台北市的教育资源与台湾的其他县市相比较为丰厚、更有优势。1900年代,台湾第一座西式小学就成立于芝山岩一带(即今日的士林国小)。随后普设于台北各地的国语传习所、公学校、小学校更奠下了台北的教育根基。

台北市辖下所有的大学有2所,分别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和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及一百六十余所的公私立中小学,此外还有儿童育乐中心、社会教育馆及动物园,并在各区设立运动健身中心、社区大学、图书馆等,提供市民休闲育乐与学习进修的机会。

台北市高等院校  

类别 学校列表
国际学校     台北美国学校 恩慈美国学校 台北欧洲学校
伯大尼美国学校 台北复临美国学校 台北道明外侨学校
台北日侨学校 台北朝鲜侨小学
大专院校 (公立) 国立台湾大学 国立政治大学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国立台北商业技术学院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台北市立大学 国立阳明大学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国立台湾戏曲学院 国立台北大学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国防大学 国防医学院
大专院校(私立) 淡江大学 天主教辅仁大学 东吴大学
铭传大学 实践大学 世新大学
大同大学 中国文化大学 台北医学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中华科技大学 台北城市科技大学
德明财经科技大学 台北海洋技术学院

文化

宗教

台湾地处传统的儒家文化圈,台北市宗教情概与台湾宗教大致上相同,基本上以传统宗教与西方宗教等为主,以佛教与道教为例,台北佛教庙宇登记有案者为107间,道教为154间。台北市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着闽、粤移民由祖居地移銮请迎至。

由于具有移民社会的属性,以及台湾最大都市的地位,宗教上呈现蓬勃而多元的发展。虽以佛教与道教为主,但也有全台湾最多的基督教人口与穆斯林。寺庙中所祭祀的神祇大多是随闽、粤移民由故乡迎来的神佛,20 50年代之后,许多台湾中南部居民移居至台北,亦将其神灵请至台北设分灵,所以祭祀以妈祖、王爷、菩萨居多。台北地区的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其教派之广,几乎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的总汇。

早期世居台北的凯达格兰族崇尚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16世纪西班牙会士曾传入天主教,历经荷西战役后,被迫中断。随着17世纪汉移民带来了属于中原文化圈的香火,逐渐改变台北原生宗教风貌。在清领时期,台湾社会普遍“重儒道轻释佛”,民众崇尚道教与儒教三纲五常观念,佛教较不振。当时较富盛名的代表祭典属“台北迎城隍”。清领后期西方传教士马偕博士为台北带来了西方的基督信仰的长老教会。

日据时期始,统治当局推动内地同化运动,迫民众信奉政教合一的日本神道教,总督府于剑潭山兴建当时全台湾最大官方信仰中心台湾神宫。虽汉民传承信仰此时遭压抑,但各地移民与地域信仰带入台北,渐促使台北宗教融汇;此时尚传入日本佛教净土宗、临济宗等,大量僧侣传教布道,在市内兴建起日本风格的大型佛寺。

随着国民政府移鼎,大量新移民迁入台北,同时传入诸多新宗派。1950年代之后,大规模台湾中部、南部居民移入台北,亦将其祖居地守护神分灵入城;此时期除了本地乡土神以外,以祭祀妈祖、王爷、佛祖、菩萨等居多。大台北地区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教派之广,几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总汇。不仅佛道儒,台北市有台湾唯一天主教总教区天主教台北总教区、最多基督新教与伊斯兰穆斯林信仰人口;多元蓬勃的宗教文化,是市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

音乐

台北是亚洲的流行音乐重镇,也是华语流行音乐、文化创意、娱乐产业的枢纽中心。民主社会的多元开放风气促使台北文化活动活络的一大优势。艺术、娱乐等文化创意活动密集频繁、艺文表演场与展览场地亦居全国之冠。除了流行音乐有国际团体、演艺人密集访台演出,每晚也都有不同的本土舞台表演团体,同时在台北市各场地个别巡回公演。表现风格多元化,有醒世、创作实验、冷僻、同乐、音乐、歌仔戏等剧别;主题不限政治、宗教、文化、社会,面向跨越地域之分。未来从士林台北艺术中心、台北城市博物馆、台北之门、华山艺文特区、松山烟厂文化园区与南港北部流行音乐中心等地标建筑,将连结成一条L型城市文化创意轴线。

节日

名称 时间 地点 活动
阳明山花季 每年春节后至清明前 阳明山公园 “阳明山花季”被台北人票选为台北庆典之首,可见其在台北人心中之重。花季多以樱花、杜鹃及茶花为主题,参观范围以中山北路、福林路,经仰德大道至阳明公园为中心轴线,串联起沿途的景点。为了丰富旅游内容,阳明山公园的布置与造景也更为加强,让每处景点都大有看头
台北灯会 每年元宵节前 中正纪念堂 台北灯会是每年农历年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依照当年生肖设计的主灯是众所瞩目的焦点,展览区里参展的各式大型花灯亦多展现各参展团体的特色与主题。台北灯会过去多在中正纪念堂周边举办,也延伸至信义区,让整个台北城都显得缤纷灿烂。
台北国际书展 每年2月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 台北国际书展对于台湾人来说,是一场最重要的知识盛会。主办单位每年会策划邀请不同国家作为展出的主题,让以华文媒体为主流的台北书展更迈向国际化。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作家论坛与见面会,举办签书会之外,并分享阅读的喜悦。
台北国际电脑展 每年6月、12月(台北资讯月)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 跨越25年历史的台北国际电脑展,早已跃升为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规模的电脑专业展,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专业人士参与这场盛会。除了静态的展出外,主办单位也会精心策划各项科技与艺术的丰富节目,让参观展览的人每年都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台北温泉季 每年10至11月间 新北投地区 台北市北投区主办的台北温泉季,在每年秋冬季登场。北投温泉的历史可追溯至1896年,历经百多年发展,已变成兼具历史、文化、自然的游憩点。温泉季期间,台湾温泉协会会特别结合多家旅馆推出特惠方案,所以趁此机会呼朋引伴一起泡温泉,是秋冬旅游的最温暖选择。
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 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4月25日 基隆河台北市段河岸 台湾第一个正式获得国际园艺家协会(AIPH)认证授权举办的A2/B1级国际园艺博览会。

标识

旗帜 徽章

台北市市旗
台北市市徽

地域文化

台湾各族裔的母体文化与全球文化在台北市荟萃,不论是台湾原住民文化的顺益台湾原住民博物馆或是浓厚闽南、旧都城风情的艋舺龙山寺与剥皮寮、台北客家义民祭、完整儒教祭祀规仪的释奠典礼与融合中国各地风土民情的眷村文化、国粹与新住民文化等。

清领时代、日本统治时代与战后时代等,大时代的浪潮也为台北市留下大量丰富的近代史物质遗产。

城市荣誉

2002年世界资讯科技大会-杰出公共部门奖。

2006年年度智慧城市-首奖城市。

2006年第二届无线社群-最佳政府应用奖。

2012年全球十大夜生活之都。

2016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2018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基本資料

  • 中文名称: 台北
  • 外文名称: Taipei
  • 别   名 :北市
  • 行政区类别 :省会
  •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 12个市辖区
  • 政府驻地 :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市府路1号
  • 电话区号 :(+886)02
  • 邮政区码: 100
  • 地理位置: 台湾岛北部
  • 面   积: 271.8平方公里
  • 人   口: 275万人(2017年)
  • 方   言: 闽南语、客家话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台北故宫博物院、阳明山、国父纪念馆、自由广场、101大楼等
  • 机   场: 台北松山机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 火车站台 : 北车站
  • 高等学府 : 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政治大学等
  • 现任市长 : 柯文哲
  • GDP : 5412.65亿元人民币(2017年)
  • 人均GDP: 19.682万元人民币(2017年)
  • 最高建筑: 台北101大楼(508米)
  • 民间信仰 : 妈祖、保生大帝


相关视频

1、台湾最发达城市“台北市”,放在大陆算什么水平?能挤进一线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