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立新丰高级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立新丰高级中学
图片来自uniform

国立新丰高级中学,简称新丰高中,又称归仁一中、归一中、归仁孤儿收容所,全名亦可为国立归仁第一高级中等学校,为归仁、关庙、仁德等地区的第一志愿,位于中华民国台南市归仁区,为台湾南部一所男女均收的高级中学。新丰高中校地有八公顷,学生将近一千人。

历史

  • 1929年(昭和4年)3月27日:新丰地方人士创设“归仁农业补习学校”,设二年制本科一班。
  • 1935年8月:改校名为归仁农村青年学校,增设一年制研究科一班。
  • 1936年7月:易校名为新丰青年学校
  • 1939年8月:再改称为新丰国民学校
  • 1941年4月:废止二年制本科及一年制研究科,改设三年制本科,校名改称为新丰专修农业学校
  • 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校名更改为台南县立新丰初级农业学校,设置三年制初农。
  • 1953年:开始招收女生,成立童军团。
  • 1956年8月:停招初农学生,改制为五年制完全农校,改校名为台南县立新丰农业职业学校,招收五年制农职,至47学年度初农部学生先后毕业而结束,而五年制农职则增至11班。
  • 1963年:五年制农职分设家事科及综合农业科。
  • 1964年8月:奉准增设高农部,招收高农制造科一班,并增建格致楼及教职员宿舍。
  • 1965年:五年制农校分科,除原设综合农业及家事科外,增设制造科、农艺科各一班。
  • 1968年8月1日,政府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改称为台湾省立新丰高级中学,停招五年制农职学生,设置高中部,接办“台南县立新丰中学”原有高中学生4班,并增设高农综合农业科,使高中部与高农部平衡发展,成为完整的综合中学。
  • 1972年:停招高农部学生,改为普通高级中学,原有高农部学生至62学年度毕业后结束。建科学馆。足球队访问日、韩。
  • 1994年:获全国青年杯足球赛冠军,代表中华台北参加亚青杯。
  • 1995年:获台湾区中运高女羽球冠军及1995年义大利蒂拉摩国际手球分龄赛17岁组冠军。体育馆完工。
  • 1996年:行政大楼、科教中心完工。全国高中足球竞赛获冠军。参与划时代之综合高中课程实验,为全国19所试办学校之一(成大附中未及招生),设学术导向及资讯应用、商业服学程及广告设计三个职业导向学程。成立国乐社,并获台湾区丝竹室内乐合奏冠军。
  • 1999年:综合专科大楼(宏碁馆、水龙馆)完工。庭园景观工程完工。设补校(后改名进修学校)。国乐社获台湾区音乐比赛丝竹室内栾合奏特优。综合高中评鉴荣获优等。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跆拳锦标赛男子重量级第一名、女子羽量级第一名。台湾区羽球团体赛高男组第二名、男子乙组双打第一名。全国中正杯羽球赛高男组第二名。
  • 2000年2月1日:改制为国立新丰高级中学。荣获教育部89学年度评选为体育绩优学校。荣获2000年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高男组羽球冠军、金圣明获高男单打冠军、蔡佳欣/杨东霖获高男双打亚军、方馨懿获高女举重48公斤级金牌。获2000年亚青杯羽球赛混合双打第三名。获2000年世界杯羽球赛混合团体赛第四名。杨凯仲获台湾区88学年度音乐比赛青少年组笛独奏第一名。
  • 2001年:林欣淳同学获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高女组跆拳道雏量级金牌。荣获2001年亚青杯羽球赛男子团体亚军。
  • 2005年:93年度综合高中谘询辅导专案实地访视,获教育部评定为优等学校。
  • 2014年:本校获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奖励102年度推行童军教育“高级中等学校绩优学校”,陈勇延校长代表学校赴总统府晋见马英九总统(兼童军总会会长)、童军团总团长胡智雄亦获得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奖励102年度推行童军教育“绩优个人”,本校同时抱回国教署绩优童军二项大奖肯定。
  • 2017年:本校图书馆主任兼童军团行义团长郑尚颖获得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奖励105年度推行童军教育“绩优个人”肯定。

历任校长

  • 第一任(1945年12月至1946年10月):佘石陵校长
  • 第二任(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陈福星校长
  • 第三任(1948年2月至1950年8月):郭水龙校长
  • 第四任(1950年9月至1952年7月):蔡大港校长
  • 第五任(1952年8月至1965年7月):黄为业校长
  • 第六任(1965年9月至1982年2月):许溢明校长
  • 第七任(1982年2月至1991年1月):郭若愚校长
  • 第八任(1991年2月至1993年1月):何明堂校长
  • 第九任(1993年2月至2001年1月):王增筑校长
  • 第十任(2001年2月至2008年7月):王荣发校长
  • 第十一任(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萧惠兰校长
  • 第十二任(2010年8月至2016年7月):陈勇延校长
  • 第十三任(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陈惠珍校长
  • 第十四任(2020年8月至今):杨荣仁校长

校训

  • 诚 朴 宏 毅
  • 诚:正心诚意,择善固执。
  • 朴:生活简约,身心纯洁。
  • 宏:见识卓越,气度恢弘。
  • 毅:果敢坚忍,任重道远。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幼稚园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1]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随著时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英国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见

等级分类

学校分类

学校组成

参考文献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