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分水岭山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七州以北的山脉和高原统一被称为大分水岭山脉,整座山脉由北向南绵延3000多公里。该岭是印度洋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故而得名。

大分水岭山脉气候多样,作为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山脉的北部属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属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则处于温带气候区。整座山脉雨水充沛,地势陡峭,气候非常的怡人。[1]

地理环境

位置

大分水岭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七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维多利亚州,由北向南绵延约3000公里,宽约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约800至1000米。

地貌

山脉东坡较陡,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西坡较缓,处于背风位置,气候干旱。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部处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处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地处温带气候区。这绵长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

东坡地势较陡,沿海有狭长平原,降水充分,生长着各种类型的森林。西坡地势缓斜,向西逐渐展开为中部平原,这里降水较少,长年干旱,呈现一片草原与矮小灌丛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亚全国的最高点。

气候

东部沿海城市位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

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阻挡了太平洋水气的深入,因此澳大利亚中部的气候受海洋影响,靠近海洋受到影响大,深居内陆受到影响小。

西部有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因此西部地区气候比东部干燥,降水也比东部少。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内部至西岸南回归线附近,成因同所有热带沙漠一样,常年受副高控制,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有减湿的作用。

热带草原分布在热带沙漠外围,成因是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副高控制,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混合农业区,像样点的城市也就西北角的达尔文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西南角和东南角,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分布面积小是陆地缺失的原因。

热带雨林,大分水岭以东北段,东南信风的向风地带,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沿岸有大堡礁

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也可以简单认为是亚热带季风),分布在大分水岭以东中段。[2]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分水岭以东南段,延伸到塔斯马尼亚岛,受西风带影响,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

总的看来,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大分水岭以东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布里斯班)、温带海洋性气候(悉尼堪培拉墨尔本霍巴特),以及东南部(阿德莱德)和西南部(珀斯)的地中海气候比较适宜,也是澳大利亚人口、产业集中的区域。

自然景观

大分水岭南段悉尼西郊的蓝山是一处著名的观光胜地。大分水岭的主峰科休斯科峰又称大雪山,这里有一处巨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大雪山水利工程就是建筑大小水坝,控制融化的雪水。在大雪山水利工程的施工范围内共建造了16座大小水坝,7所水利发电厂,为人类开创了变荒漠为绿洲的奇迹。

水利工程

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一般为800米~1000米),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

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这就是澳大利亚文明世界的雪河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一是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其二是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

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形成了旅游胜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參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