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戟学名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是大戟科,

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

上部分枝。叶片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杯状花序总苞坛形。

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种子卵形,光滑。生长于 山坡、路边、荒坡或草丛中 。靠种子繁殖。

根入药,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

味苦,性寒,有毒。

入肺、脾、肾经。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疔毒、二便不通。

也可用于痰饮积聚,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

形态特征

茎单生或自基部多分枝,每个分枝上部又4-5分枝,高40~80 (90)cm,直径3~6 (7)cm,被柔毛或被少许柔毛或无毛。

叶互生,常为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变异较大,先端尖或渐尖,

基部渐狭或呈楔形或近圆形或近平截,边缘全缘;主脉明显,侧脉羽状,不明显,

叶两面无毛或有时叶背具少许柔毛或被较密的柔毛,变化较大且不稳定;

总苞叶4~7枚,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近平截;伞幅4~7,长2~5cm;苞叶2枚,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平截或近平截。


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无柄;总苞杯状,高约3.5mm,直径3.5~4.0mm,边缘4裂,裂片半圆形,

边缘具不明显的缘毛;腺体4,半圆形或肾状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数,伸出总苞之外;

雌花1枚,具较长的子房柄,柄长3~5 (6)mm;子房幼时被较密的瘤状突起;花柱3,分离;柱头2裂。

蒴果球状,长约4.5mm,直径4.0~4.5mm,被稀疏的瘤状突起,

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脱落。种子长球状,长约2. 5mm,[1]

直径1.5~2.0mm,暗褐色或微光亮,腹面具浅色条纹;种阜近盾状,无柄。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主要价值

药源

出处:《本经

别名:下马仙(《纲目》)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炮制:大戟: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或切片,晒干。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

加醋浸拌,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至微干,取出,晒干。(大戟100斤,用醋30~60斤)

雷公炮炙论》:"采得大戟于槐砧上细锉,与海芋叶拌蒸,从巳至申,去芋叶,晒干用之。"

纲目》:"凡采得大戟以浆水煮软,去骨晒干用。海芋叶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本草通玄》:"大戟用枣同煮软,去骨,晒干。"

药性

性味:苦辛,寒,有毒。[2]

本经》:"味苦,寒。"

别录》:"甘,大寒,有小毒。"

药性论》:"味苦辛,有大毒。"

归经:入肺、脾、肾经。

本草经疏》:"入。"

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得配本草》:"入三阴,足太阳经。"


功用主治: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

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医学启源》:"泻肺。"

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本草经集注》:"反甘草。"

药性论》:"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唐本草》:"畏菖蒲、芦草、鼠屎。"

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纲目》:"得枣则不损脾。"

本经逢原》:"脾胃肝肾虚寒,阴水泛滥,犯之立毙,不可不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