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戟學名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是大戟科,

大戟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80厘米。根圓錐狀。莖直立,被白色短柔毛,

上部分枝。葉片互生。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杯狀花序總苞壇形。

蒴果三棱狀球形,表面具疣狀突起。種子卵形,光滑。生長於 山坡、路邊、荒坡或草叢中 。靠種子繁殖。

根入藥,逐水通便,消腫散結,主治水腫,並有通經之效;亦可作獸藥用;有毒,宜慎用。

味苦,性寒,有毒。

入肺、脾、腎經。主治水腫脹滿、痰飲積聚、癰腫疔毒、二便不通。

也可用於痰飲積聚,胸膈脹滿,脅肋隱痛。消腫散結可用於癰腫瘡毒及痰火瘰癘,內服外用均可。

形態特徵

莖單生或自基部多分枝,每個分枝上部又4-5分枝,高40~80 (90)cm,直徑3~6 (7)cm,被柔毛或被少許柔毛或無毛。

葉互生,常為橢圓形,少為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變異較大,先端尖或漸尖,

基部漸狹或呈楔形或近圓形或近平截,邊緣全緣;主脈明顯,側脈羽狀,不明顯,

葉兩面無毛或有時葉背具少許柔毛或被較密的柔毛,變化較大且不穩定;

總苞葉4~7枚,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近平截;傘幅4~7,長2~5cm;苞葉2枚,近圓形,先端具短尖頭,基部平截或近平截。


花序單生於二歧分枝頂端,無柄;總苞杯狀,高約3.5mm,直徑3.5~4.0mm,邊緣4裂,裂片半圓形,

邊緣具不明顯的緣毛;腺體4,半圓形或腎狀圓形,淡褐色。雄花多數,伸出總苞之外;

雌花1枚,具較長的子房柄,柄長3~5 (6)mm;子房幼時被較密的瘤狀突起;花柱3,分離;柱頭2裂。

蒴果球狀,長約4.5mm,直徑4.0~4.5mm,被稀疏的瘤狀突起,

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花柱宿存且易脫落。種子長球狀,長約2. 5mm,[1]

直徑1.5~2.0mm,暗褐色或微光亮,腹面具淺色條紋;種阜近盾狀,無柄。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主要價值

藥源

出處:《本經

別名:下馬仙(《綱目》)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春季未發芽前,或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曬乾。

炮製:大戟:揀去雜質,用水洗淨,潤透,切段或切片,曬乾。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

加醋浸拌,置鍋內用文火煮至醋盡,再炒至微干,取出,曬乾。(大戟100斤,用醋30~60斤)

雷公炮炙論》:"採得大戟於槐砧上細銼,與海芋葉拌蒸,從巳至申,去芋葉,曬乾用之。"

綱目》:"凡採得大戟以漿水煮軟,去骨曬乾用。海芋葉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本草通玄》:"大戟用棗同煮軟,去骨,曬乾。"

藥性

性味:苦辛,寒,有毒。[2]

本經》:"味苦,寒。"

別錄》:"甘,大寒,有小毒。"

藥性論》:"味苦辛,有大毒。"

歸經:入肺、脾、腎經。

本草經疏》:"入。"

本草通玄》:"入肝、膀胱。"

得配本草》:"入三陰,足太陽經。"


功用主治:瀉水沈,利二便。治水腫,水臌,痰飲,瘰癧,癰疽腫毒。

本經》:"主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廂,吐逆。"

別錄》:"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

藥性論》:"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墮胎孕。"

日華子本草》:"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症瘕。"

本草圖經》:"治隱疹風及風毒腳腫。"

醫學啟源》:"瀉肺。"

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瀉濕熱脹滿。"

藥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煩。"

現代實用中藥》:"用於壯實體質之腹水,全身水腫。胸肋膜積水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殺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宜忌:患虛寒陰水及孕婦忌服。體弱者慎用。

本草經集注》:"反甘草。"

藥性論》:"反芫花、海藻。毒,用菖蒲解之。"

唐本草》:"畏菖蒲、蘆草、鼠屎。"

日華子本草》:"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綱目》:"得棗則不損脾。"

本經逢原》:"脾胃肝腎虛寒,陰水泛濫,犯之立斃,不可不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