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白山」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心保护区
一是生物种类丰富珍奇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太白山1.jpg| 有框|右|<big>太白 山1</big>[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4/06/04/2014060415413890465.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CC%AB%B0%D7%C9%BD&mode=1&did=82#did81 来自太白山 的图片]]]
+
[[File:太白山1.jpg|350px|缩略图|右|<big>太白 </big>[http://p2.img.cctvpic.com/photoworkspace/contentimg/2014/06/04/2014060415413890465.jpg 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CC%AB%B0%D7%C9%BD&mode=1&did=82#did81 来自太白山 的图片]]]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为秦岭主峰,是汉水和渭水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大陆东部、陕西省的第一高峰<ref>[https://you.ctrip.com/travels/xian7/3673915.html 太白山大爷海拔仙台登顶攻略游记【超实用信息】],携程</ref>。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为秦岭主峰,是汉水和渭水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大陆东部、陕西省的第一高峰<ref>[https://you.ctrip.com/travels/xian7/3673915.html 太白山大爷海拔仙台登顶攻略游记【超实用信息】],携程</ref>。
行 7: 行 7:
 
==山名起源==
 
==山名起源==
  
 《水经注》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录异记》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李白的《登太白山》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韩愈《南山》诗云:“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闲篷。”
+
 《[[ 水经注]] 》载:“汉武帝时,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传中人。”《[[ 录异记]] 》载:“金星之精,坠于终南主峰之西,因号为太白山。”李白的《[[ 登太白山]] 》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韩愈]] [[ 南山]] 》诗云:“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闲篷。”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行 16: 行 16:
  
 
===地质冰川===
 
===地质冰川===
[[File:太白山高山湖泊.jpg| 有框|右|<big>地质冰川 高山湖泊</big>[http://img1.gtimg.com/xian/pics/hv1/31/229/730/47526676.jpg 原图链接][https://xian.qq.com/a/20110303/000324_6.htm 来自腾讯大秦网 的图片]]]
+
 
 +
[[File:太白山高山湖泊.jpg|300px|缩略图|右|<big>地质冰川 高山湖泊</big>[http://img1.gtimg.com/xian/pics/hv1/31/229/730/47526676.jpg 原图链接][https://xian.qq.com/a/20110303/000324_6.htm 来自腾讯大秦网 的图片]]]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地质学家称其为“太白花岗岩”。太白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上,几经构造变动、断层,节理十分发育,它们在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险、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行 32: 行 33:
 
[[龙山]]、[[凤山]]、[[风泉]]三大景区。可观赏眉县八景凤泉神泽、鱼洞仙音;登览[[唐子城]]遗址、[[凤山绝顶]]、[[风泉宫]]、[[神功石]]等;谒拜道观[[青牛洞]]、太白药王庙、龙凤山庙、[[观音洞]]等。各旅游饭店、商业摊点、游乐设施均集中于该区。
 
[[龙山]]、[[凤山]]、[[风泉]]三大景区。可观赏眉县八景凤泉神泽、鱼洞仙音;登览[[唐子城]]遗址、[[凤山绝顶]]、[[风泉宫]]、[[神功石]]等;谒拜道观[[青牛洞]]、太白药王庙、龙凤山庙、[[观音洞]]等。各旅游饭店、商业摊点、游乐设施均集中于该区。
  
[[File:太白山仙桥谷景区瀑布.jpg| 有框|右|<big>太白山景区瀑布</big>[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3/M05/08/07/Cg-4WFQ32m-IScYcABJuR8a63xoAAP_QAJhHwQAEm5f479.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17_35184.html 来自ZOL论坛 的图片]]]
+
[[File:太白山仙桥谷景区瀑布.jpg|300px|缩略图|右|<big>太白山景区瀑布</big>[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3/M05/08/07/Cg-4WFQ32m-IScYcABJuR8a63xoAAP_QAJhHwQAEm5f479.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17_35184.html 来自ZOL论坛 的图片]]]
  
 
 洞天福地景区:据载是鬼谷子隐身、修道、带徒传艺之地,可观览[[玄德洞]]天门楼、 独山、点将台等。
 
 洞天福地景区:据载是鬼谷子隐身、修道、带徒传艺之地,可观览[[玄德洞]]天门楼、 独山、点将台等。
  
 九九峡景区:景点密集,景色优美,为公园山水风光之精华。铜墙铁壁壁立千仞,气势恢宏;[[莲花峰]]瀑布直泻千尺,惊心动魄;悬崖栈道蜿蜒于悬崖陡壁;泼墨山墨汁淋漓,形象生动;世外桃源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碓窝坪孙思邈活动遗 迹尚存,并有秀女玉立、剑劈峰,升仙石、仙姬出浴、药王栈道等多处景点<ref>[http://www.tbpark.com/html/2017/painting_0626/1053.html 深切曲流的九九峡景区],太白山,2017-06-26 16:38:28 </ref>。
+
 九九峡景区:景点密集,景色优美,为公园山水风光之精华。铜墙铁壁壁立千仞,气势恢宏;[[莲花峰]]瀑布直泻千尺,惊心动魄;悬崖栈道蜿蜒于悬崖陡壁;泼墨山墨汁淋漓,形象生动;世外桃源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碓窝坪孙思邈活动遗 迹尚存,并有秀女玉立、剑劈峰,升仙石、仙姬出浴、药王栈道等多处景点<ref>[http://www.tbpark.com/html/2017/painting_0626/1053.html 深切曲流的九九峡景区],太白山,2017-06-26 </ref>。
  
 
[[仙桥谷景区]]:位于[[九九峡]]东侧,有[[巨石仙桥]]、大架(古木栈道),三级千尺瀑等景点。
 
[[仙桥谷景区]]:位于[[九九峡]]东侧,有[[巨石仙桥]]、大架(古木栈道),三级千尺瀑等景点。
行 55: 行 56:
  
 
 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
 
 由于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种、孑遗种多,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太白红杉、[[水青树]]、[[莲香树]]、[[山白树]]、[[杜仲]]、[[独叶草]]、[[星叶草]]、[[大果青杄]]、[[狭叶瓶尔小草]]等9种。三级保护树种有[[庙台槭]]、[[金钱槭]]、[[领春木]]、[[紫斑牡丹]]、[[延龄草]]等11种。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30">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30">
  
File:太白贝 .jpg|[http://content.pic.tianqistatic.com/content/20180119/f9009db636025a5363e148aca47da2b7.jpg 原圖鏈結][http://www.tianqi.com/techan/170.html 来自 天气]
+
File:太白贝 母12.jpg|<big>太白贝母</big>[http://res01.100bcy.com/file/upload/201612/08/1821203719.jpg 原圖鏈結][http://www.baichengyuan.com/news/show/1062.html 来自 百诚源 的图片]
File:太白参.jpg| [https://img.supfree.net/zhongyao/images/8248_1.jpg 原圖鏈結][https://zhongyao.m.supfree.net/hao.asp?id=%CC%AB%B0%D7%B2%CE 来自在线查找网]
+
 
File:太白乌 .jpg|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807/08/c17/96374812_1531040237351_mthumb.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486136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
File:太白参.jpg|<big>太白参</big>[https://img.supfree.net/zhongyao/images/8248_1.jpg 原圖鏈結][https://zhongyao.m.supfree.net/hao.asp?id=%CC%AB%B0%D7%B2%CE 来自在线查找网]
 +
 
 +
File:太白乌 头12.jpg|<big>太白乌头</big>[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807/08/c17/96374812_1531040237351_mthumb.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4861366.html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gallery>
 
</gallery>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ref>[http://www.tbpark.com/html/2019/raiders_0828/1726.html 朝圣之旅--太白山],太白山,2019-08-28 09:48:48 </ref>、[[苏门羚]]、[[大鲵]]等7种。
+
 
 +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丰茂的森林资源、复杂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珍禽异兽的天然乐园。公园内有森林动物、昆虫169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红腹角雉]]<ref>[http://www.tbpark.com/html/2019/raiders_0828/1726.html 朝圣之旅--太白山],太白山,2019-08-28</ref>、[[苏门羚]]、[[大鲵]]等7种。
  
 
===二是山地地貌奇特险峻===
 
===二是山地地貌奇特险峻===
行 70: 行 75:
 
===中心保护区===
 
===中心保护区===
  
1965年以太白山为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56,325公顷,以保护暖温带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5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ref>[http://shx.wenming.cn/yaowen/201611/t20161104_3863608.shtml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再添两个陕籍成员], 来源: 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苏琳  时间:2016-11-04</ref>。太白山具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垂直分异,具有复杂而丰富的生物类群。南北生物气候的过渡性质是该保护区最突出的特点。
+
1965年以太白山为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56,325公顷,以保护暖温带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5年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ref>[http://shx.wenming.cn/yaowen/201611/t20161104_3863608.shtml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再添两个陕籍成员],陕西文明网 ,2016-11-04</ref>。太白山具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垂直分异,具有复杂而丰富的生物类群。南北生物气候的过渡性质是该保护区最突出的特点。
  
 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植物成分在此交汇,同时因山体垂直变化的影响,中温带甚至寒温带的植物也一同渗入。在该保护区范围内统计到1,550种种子植物,约占秦岭植物总数的60% 。其中属于中国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及本区特有植物,如[[串果藤]]、[[杜仲]]、[[独叶草]]、[[金钱槭]]、[[连香树]]、[[领春木]]、[[庙台槭]]、[[水青树]]、[[山白树]]、[[太白红杉]]、[[秦岭乌头]]、[[铁杉]]、[[太白杨]]、[[星叶草]]、[[紫斑牡丹]]等。野生动物约有兽类64种、鸟类192种、还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鱼类。
+
 在植物区系组成上,[[ 亚热带]] [[ 暖温带]] 的植物成分在此交汇,同时因山体垂直变化的影响,中温带甚至寒温带的植物也一同渗入。在该保护区范围内统计到1,550种种子植物,约占秦岭植物总数的60% 。其中属于中国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及本区特有植物,如[[串果藤]]、[[杜仲]]、[[独叶草]]、[[金钱槭]]、[[连香树]]、[[领春木]]、[[庙台槭]]、[[水青树]]、[[山白树]]、[[太白红杉]]、[[秦岭乌头]]、[[铁杉]]、[[太白杨]]、[[星叶草]]、[[紫斑牡丹]]等。野生动物约有兽类64种、鸟类192种、还有部分两栖类、爬行类及鱼类。
  
 
==景区建设==
 
==景区建设==
  
 截至2000年,以森林公园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区已建成宾馆招待所20家,接待床位4000张,餐座4500多个,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体系。1998年投资建设的太白山旅游索道,全长1100 米,海拔2800--3200米之间,运量为300人次/小时,乘坐索道飘然而上,不但可代步,还可凌空欣赏浩瀚壮观的万亩杜鹃,太白云海及冰川遗迹等奇观。
+
 截至2000年,以森林公园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区已建成宾馆招待所20家,接待床位4000张,餐座4500多个,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旅游接待体系。1998年投资建设的[[ 太白山旅游索道]] ,全长1100 米,海拔2800--3200米之间,运量为300人次/小时,乘坐索道飘然而上,不但可代步,还可凌空欣赏浩瀚壮观的万亩[[ 杜鹃]] ,太白云海及冰川遗迹等奇观。
 +
 
 +
==视频==
 +
 
 +
===<center>太白山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陕西眉县太白山纪录片</center>
 +
<center>{{#iDisplay:h0877pdhude|650|480|qq}}</center>
 +
 
 +
<center>陕西太白 公路边相继发现大熊猫 羚牛</center>
 +
<center>{{#iDisplay:page/l300993l6tb|650|480|qq}}</center>
 +
 
 +
<center>太白山天下索道体验</center>
 +
<center>{{#iDisplay:a0163xk5x1s|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於 2020年1月20日 (一) 21:02 的最新修訂

太白山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交界處,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為秦嶺主峰,是漢水和渭水的分水嶺,也是中國大陸東部、陝西省的第一高峰[1]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體育旅遊十大景區、「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中國最具吸引力十大旅遊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登山搖籃[2]

山名起源

水經注》載:「漢武帝時,已有太白山神祠,其神名谷春,是列仙傳中人。」《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主峰之西,因號為太白山。」李白的《登太白山》中:「太白何蒼蒼,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爾與世絕。」韓愈南山》詩云:「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閒篷。」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山北麓的陝西省眉縣境內,於1991年經中國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公園面積2949公頃,森林覆蓋率94.3%。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包括10個景區,180多個景點。公園海拔高度從620米到3511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國家森林公園西距寶雞90公里,東距西安110公里西寶高速公路有二級旅遊專線直達公園。

地質冰川

太白山的主體由規模龐大的花崗岩體組成,地質學家稱其為「太白花崗岩」。太白花崗岩在漫長的地質發展史上,幾經構造變動、斷層,節理十分發育,它們在各種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塑造了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勢崢嶸的險、奇景色。太白山高山區至今還保留着完整的、千姿百態的第四紀冰川遺蹟。

高山湖泊、古人及當地老人都稱其為「神湖」,實則為「說蝕湖」。這些冰蝕湖自古就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由拔仙台環眺四周,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階等第四紀冰川所特有的地貌是研究第四紀冰川最好的天然博物館之一。

低山區是被黃土覆蓋的石質低山;中山區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千姿百態;高山區是遺留下來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冰斗角峰槽谷冰磧堤等。殘留的古冰川遺蹟,對研究氣候,地質的變化均具重要意義。

主要景點

太白國家森林公園

以園內40公里旅遊公路和28公里人行旅遊步道聯結公園八個景區140多個景物景點,其主要的景區景點有:

龍山鳳山風泉三大景區。可觀賞眉縣八景鳳泉神澤、魚洞仙音;登覽唐子城遺址、鳳山絕頂風泉宮神功石等;謁拜道觀青牛洞、太白藥王廟、龍鳳山廟、觀音洞等。各旅遊飯店、商業攤點、遊樂設施均集中於該區。

洞天福地景區:據載是鬼谷子隱身、修道、帶徒傳藝之地,可觀覽玄德洞天門樓、 獨山、點將台等。

九九峽景區:景點密集,景色優美,為公園山水風光之精華。銅牆鐵壁壁立千仞,氣勢恢宏;蓮花峰瀑布直瀉千尺,驚心動魄;懸崖棧道蜿蜒於懸崖陡壁;潑墨山墨汁淋漓,形象生動;世外桃源小橋流水,一派田園風光;碓窩坪孫思邈活動遺 跡尚存,並有秀女玉立、劍劈峰,升仙石、仙姬出浴、藥王棧道等多處景點[3]

仙橋谷景區:位於九九峽東側,有巨石仙橋、大架(古木棧道),三級千尺瀑等景點。

開天關景區:是以大片原始森林為主體的寒溫帶遊覽區。可觀賞松立紅樺兩個景觀林帶,有笑佛飛瀑神仙洞重陽宮蓮花幽谷牡丹溝等景點。觀雲海景區:海拔2300--3511米,跨亞寒帶和寒帶兩個氣候帶,可觀賞太白山冷杉落葉松高山灌叢草甸三個植物景觀林帶。第四紀冰川遺蹟形態多樣,千奇百怪。氣溫較山下低5--15攝氏度。是避暑、渡假、科研教學的理想之地。

溫泉區:公園低山區有豐富的地熱田,溫泉水溫達72攝氏度,內含二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優良的醫療礦泉水。

自然資源

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蒼山奇峰為骨架,清溪碧潭為脈絡,文物古蹟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動態美與靜態美相協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的生動畫卷,是中國西部不可多得的自然風光旅遊區,被譽為中國西部的一顆綠色明珠。

一是生物種類豐富珍奇

秦嶺是中國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線,是華北華中華西植物區系的交匯點,古北界、東洋界動物區系的過渡帶,公園內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區系複雜,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計有種子植物、苔蘚植物1850多種,森林動物、昆蟲1690多種,並有國家保護樹種和瀕危保護植物26種,珍奇保護動物9種。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生種類繁多,起源古老,是天然的物種基因庫,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之稱。在太白山複雜多變的地理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太白山特有種和新種,如太白紅杉眉柳太白參太白烏頭太白貝母太白忍冬等。園內共有種子植物1850種。

由於太白山森林植被的古老性,稀有種、孑遺種多,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太白紅杉、水青樹蓮香樹山白樹杜仲獨葉草星葉草大果青杄狹葉瓶爾小草等9種。三級保護樹種有廟台槭金錢槭領春木紫斑牡丹延齡草等11種。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豐茂的森林資源、複雜的自然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是珍禽異獸的天然樂園。公園內有森林動物、昆蟲1690餘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動物有金絲猴大熊貓羚牛等3種,二類保護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紅腹角雉[4]蘇門羚大鯢等7種。

二是山地地貌奇特險峻

低山區谷狹深幽,山色雲影開合得體;中山區山勢陡峭,梁脊齒狀,奇峰對峙,重巒疊嶂;高山區第四紀冰川遺蹟的地貌形狀特殊。

中心保護區

1965年以太白山為中心建立自然保護區,面積56,325公頃,以保護暖溫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5年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中國生物圈保護網絡」[5]。太白山具有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和寒帶的垂直分異,具有複雜而豐富的生物類群。南北生物氣候的過渡性質是該保護區最突出的特點。

在植物區系組成上,亞熱帶暖溫帶的植物成分在此交匯,同時因山體垂直變化的影響,中溫帶甚至寒溫帶的植物也一同滲入。在該保護區範圍內統計到1,550種種子植物,約占秦嶺植物總數的60% 。其中屬於中國國家二、三級保護植物及本區特有植物,如串果藤杜仲獨葉草金錢槭連香樹領春木廟台槭水青樹山白樹太白紅杉秦嶺烏頭鐵杉太白楊星葉草紫斑牡丹等。野生動物約有獸類64種、鳥類192種、還有部分兩棲類、爬行類及魚類。

景區建設

截至2000年,以森林公園為基礎的旅遊開發區已建成賓館招待所20家,接待床位4000張,餐座4500多個,文化娛樂設施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接待體系。1998年投資建設的太白山旅遊索道,全長1100 米,海拔2800--3200米之間,運量為300人次/小時,乘坐索道飄然而上,不但可代步,還可凌空欣賞浩瀚壯觀的萬畝杜鵑,太白雲海及冰川遺蹟等奇觀。

視頻

太白山相關視頻

陝西眉縣太白山紀錄片
陝西太白 公路邊相繼發現大熊貓 羚牛
太白山天下索道體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