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诗。

杜甫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1]”。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2]

杜甫的诗风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3]。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并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目录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4]”。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5]。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天宝三年(744年)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6]

视频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相关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

参考文献

  1. 杜甫为什么会被称之为“诗圣”?,搜狐,2020-11-07
  2. 杜甫的诗赏析,瑞文网, 2017-09-07
  3.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不同的代表诗作欣赏!,搜狐,2016-07-05
  4. 杜 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9-18
  5. 著名诗人介绍之杜甫 ,搜狐,2018-08-20
  6. 杜甫:舟中长逝 时年59岁,中国历史网,201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