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富春山居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创作于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浓淡干湿并用,用墨秀润淡雅,但气度不凡、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获后世赞誉为“画中之兰亭”、“山水画第一神品”,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注 1]之一。总长约690公分,画作非一气呵成,黄公望在题跋提到这幅画从至正7年一直画到至正10年,他会随身带著依兴致添加笔墨,反复画了好几年,使“富春山居图”前段和后段不尽相同。

山居图辗转史

富春山居图全图明末原为董其昌收藏,之后董其昌转卖给吴之矩,骑缝印是吴之矩盖的,清初顺治年间画传给儿子吴问卿。吴问卿过世前,决定把智永的“千字文”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藏品当作陪葬,这些画丢到火炉时,侄子吴贞度从火堆抢救“富春山居图”,但画卷已经被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原卷首小段经过修补后称为“剩山图”,横51.4公分,高31.8公分,占原画1/14,后段画幅较长,称为“无用师卷”,横636.9公分,高33公分,占原画12/14。

无用师卷与剩山图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无用师卷”名称原由是因为题跋说明画给“无用师”,无用师本姓郑,号无用,是个道士,是黄公望师弟。1746年收藏家安仪周死后家道中落,“无用师卷”变卖后由清宫收藏。

乾隆皇帝认定1745年收藏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为真,在“子明卷”画卷空白处题写评语55处并加盖玉玺,在他出巡时常比对真实风景与画中风景。“无用师卷”则因不获视为真迹而没有他的题字,仅有“大臣梁诗正奉敕敬书乾隆御识”文字,但也使黄公望在画中的留白空间得以保留。

“剩山图”有1669年王廷宾的题跋,说明1650年吴洪裕火烧“富春山居图”的故事。民国初年曾流落民间,后来被上海吴湖帆收藏,并用篆字提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前韩葑题“富春一角”,意指现存者只是残留的一小部分。

合璧展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0年发表谈话,以希望《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暗喻海峡两岸分合使此作声名大噪。2010年4月中国大陆并发行合体邮票,但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并未受予“无用师卷”之版权。

本图前后两段分隔361年之后,“剩山图”与“无用师卷”于2011年6月2日在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展出,但合璧亮相的两幅富春山居图真迹并不是连接在一起,而是同陈列在长16公尺的柜子内,右段先摆“剩山图”,中间是题跋,左段再摆上“无用师卷”,对侧则展出临仿本“子明卷”,为满足民众想像,故宫特别将两幅复制画连在一起,立于柜上。在开幕式中,中华文化总会刘兆玄、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广达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林百里,及中共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等出席。特展分为两期,第一期2011年6月2日到7月31日,展出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并规画“黄公望的书画珍迹”、“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的师承与交游”四个单元。第二期从2011年8月2日到9月5日,分“明清时期黄公望的影响”及“黄公望传称作品”单元展出。

摹本

子明卷

乾隆皇帝在1745年读到大臣沈德潜的文集,文中对“富春山居图”大为称赞,同年得到“子明卷”,“子明卷”名称是因为题跋指是画给“子明隐君”,但尚未考证出实际人员。直到国民政府点收北京故宫文物,故宫博物院发现黄公望曾在曹知白的《群峰雪霁》上题字,借由该字迹辗转证实“无用师卷”才是真迹,但由于子明卷是富春山居图被烧前所仿摹,故成为了解富春山居图原作之重要参考。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子明卷”今收藏于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剩山图”今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沈周仿本

沈周曾经收藏《富春山居图》,因请人题识,被儿子据为己有,后来出售。沈周于1487年中秋,依记忆仿绘此卷。此卷是已知最早的临仿本,起首布局与“子明卷”相同,可推测原作被烧之前卷首的状况。今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沈周仿《富春山居图》

影视作品

电影

  • 天机:富春山居图“是根据2011年该图在台北合璧展览的事实为基础而虚构出来的[[动作片],2011年10月开拍,于2013年6月上映。

注释

  1.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为:

参考书籍

  • “隔江山色 - 元代绘画”,高居翰(美国),三联书店,2009年8月
  • 《中国巨匠美术周刊》,中国系列065集黄公望(总编号165),锦绣出版社,台北,1995年11月25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