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寒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寒朗 (26年-109年),字伯奇鲁国薛县人(今山东省微山县)人。[1]东汉清河太守

生平

寒朗出生才三天,恰逢天下大乱,寒朗被抛在荆棘之中;几天后战争结束,母亲前去看他,发现还有气息,于是扶养他。长大后,寒朗喜欢经学,博通书传,教学生《尚书》。被举为孝廉[2]

寒朗廷争

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任守侍御史,与司徒司空太尉三府掾属共同审理楚地谋反桉的嫌犯颜忠、王平等人,供辞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提审耿建等人时,他们的证辞都说不认识颜忠、王平。汉明帝大怒,负责审桉的官吏们都很畏惧,凡有牵连的人,一旦陷入此桉,通通都被逮捕入狱,官吏们不敢对无辜的人宽赦。寒朗同情这些受冤屈的人们,寒朗曾经问颜忠、王平两人耿建四人的长相,但两人都仓卒答不出来。寒朗发现有诈,于是上书说耿建等人是无辜的,他们被颜忠、王平二人所诬赖,并怀疑天下很多冤桉都是如此。于是汉明帝召寒朗进宫,问说:“如果耿建等人是无辜的,颜忠、王平为何要提到他们?”寒朗回答说:“颜忠、王平他们知道自己所犯的罪十恶不赦,所以将其他人也拖下水,企图减轻罪责。”汉明帝问:“即然如此,四侯没有罪,为什么不早奏明,要拖到现在呢?”寒朗答说:“臣虽然已经发现他们没有罪,但此桉关系重大,或许还有其他人会告发,所以没有立刻呈报。”汉明帝生气地骂说:“判桉这样犹疑不定,当甚么判官,将他拿下治罪。”左右的人正准备抓捕寒朗,寒朗说:“请听臣一言。臣不敢欺骗陛下,只是想帮助朝廷罢了。”汉明帝问说:“谁和你一起写奏章的?”寒朗回答说:“臣自知应该灭族、不愿连累他人,只是希望陛下能醒悟而已。臣看到审理罪犯的,都说他们罪大恶极,都不问情由办理,都认为大臣们都该嫉恶如仇,与其赦免出去不如一个个逮捕,严刑比轻判好,以后也不会被追究责任。因此常常审问一人牵累十人,审问十人又连累百人。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得失,大臣们都长跪在地上说话,按旧制法律犯了大罪都必须株连九族,现今陛下大恩,所以只办臣一人的罪,天下苍生都觉得幸运。但等到回到家乡,尽管不说,但都仰头叹息,谁都知道还有很多无辜的人受害,可就没有人敢忤逆陛下的。臣今日把话说出,已经死而无憾。”汉明帝明白了他的意思,怒气渐消,下诏让寒朗离开。两天后,汉明帝亲自到洛阳审理囚犯,清理出千多名无辜的人。后来颜忠、王平死在狱中,寒朗便逮捕自己入狱。碰上大赦,被免去官职。后又被举荐为孝廉。[3]

建初年间,汉章帝召见群臣,寒朗上前谢恩,诏书认为寒朗向先帝进过忠言,任命为易州县长。一年后,升任洛阳令,因母亲去世,寒朗辞官,百姓们都很怀念他。[4]

章和元年(公元87年),汉章帝出巡,经过济阳,有三位资深的官员上书陈述寒朗过去在济阳的德政。汉章帝到了梁郡,召见寒朗,诏三府为辟首,升任寒朗为司徒府的掾吏。永元年间,寒朗升任清河太守,因犯法被免职。[4]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太尉张禹推荐寒朗为博士,征诣公车,恰逢寒朗去世,时年八十四岁。[4]

参考资料

  1. 后汉书·寒朗传》: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
  2. 后汉书·寒朗传》:生三日,遭天下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3. 后汉书·张驯传》、《折狱龟鉴·卷三
  4. 4.0 4.1 4.2 后汉书·寒朗传》: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馀,迁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再迁清河太守,坐法免。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