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寒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寒朗 (26年-109年),字伯奇魯國薛縣人(今山東省微山縣)人。[1]東漢清河太守

生平

寒朗出生才三天,恰逢天下大亂,寒朗被拋在荊棘之中;幾天後戰爭結束,母親前去看他,發現還有氣息,於是扶養他。長大後,寒朗喜歡經學,博通書傳,教學生《尚書》。被舉爲孝廉[2]

寒朗廷爭

永平年間,寒朗以謁者身份任守侍御史,與司徒司空太尉三府掾屬共同審理楚地謀反桉的嫌犯顔忠、王平等人,供辭牽連到隧鄉侯耿建、朗陵侯臧信、護澤侯鄧鯉、曲成侯劉建。提審耿建等人時,他們的證辭都說不認識顔忠、王平。漢明帝大怒,負責審桉的官吏們都很畏懼,凡有牽連的人,一旦陷入此桉,通通都被逮捕入獄,官吏們不敢對無辜的人寬赦。寒朗同情這些受冤屈的人們,寒朗曾經問顔忠、王平兩人耿建四人的長相,但兩人都倉卒答不出來。寒朗發現有詐,於是上書說耿建等人是無辜的,他們被顔忠、王平二人所誣賴,並懷疑天下很多冤桉都是如此。於是漢明帝召寒朗進宮,問說:「如果耿建等人是無辜的,顔忠、王平為何要提到他們?」寒朗回答說:「顔忠、王平他們知道自己所犯的罪十惡不赦,所以將其他人也拖下水,企圖減輕罪責。」漢明帝問:「即然如此,四侯沒有罪,爲什麼不早奏明,要拖到現在呢?」寒朗答說:「臣雖然已經發現他們沒有罪,但此桉關係重大,或許還有其他人會告發,所以沒有立刻呈報。」漢明帝生氣地罵說:「判桉這樣猶疑不定,當甚麽判官,將他拿下治罪。」左右的人正準備抓捕寒朗,寒朗說:「請聽臣一言。臣不敢欺騙陛下,只是想幫助朝廷罷了。」漢明帝問說:「誰和你一起寫奏章的?」寒朗回答說:「臣自知應該滅族、不願連累他人,只是希望陛下能醒悟而已。臣看到審理罪犯的,都說他們罪大惡極,都不問情由辦理,都認為大臣們都該嫉惡如仇,與其赦免出去不如一個個逮捕,嚴刑比輕判好,以後也不會被追究責任。因此常常審問一人牽累十人,審問十人又連累百人。公卿朝會時陛下問得失,大臣們都長跪在地上說話,按舊製法律犯了大罪都必須株連九族,現今陛下大恩,所以只辦臣一人的罪,天下蒼生都覺得幸運。但等到回到家鄉,儘管不說,但都仰頭歎息,誰都知道還有很多無辜的人受害,可就沒有人敢忤逆陛下的。臣今日把話說出,已經死而無憾。」漢明帝明白了他的意思,怒氣漸消,下詔讓寒朗離開。兩天後,漢明帝親自到洛陽審理囚犯,清理出千多名無辜的人。後來顔忠、王平死在獄中,寒朗便逮捕自己入獄。碰上大赦,被免去官職。後又被舉薦爲孝廉。[3]

建初年間,漢章帝召見群臣,寒朗上前謝恩,詔書認爲寒朗向先帝進過忠言,任命為易州縣長。一年後,升任洛陽令,因母親去世,寒朗辭官,百姓們都很懷念他。[4]

章和元年(公元87年),漢章帝出巡,經過濟陽,有三位資深的官員上書陳述寒朗過去在濟陽的德政。漢章帝到了梁郡,召見寒朗,詔三府爲闢首,升任寒朗爲司徒府的掾吏。永元年間,寒朗升任清河太守,因犯法被免職。[4]

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太尉張禹推薦寒朗爲博士,征詣公車,恰逢寒朗去世,時年八十四歲。[4]

參考資料

  1. 後漢書·寒朗傳》:寒朗字伯奇,魯國薛人也。
  2. 後漢書·寒朗傳》:生三日,遭天下亂,棄之荊刺;數日兵解,母往視,猶尚氣息,遂收養之。及長,好經學,博通書傳,以《尚書》教授。舉孝廉。
  3. 後漢書·張馴傳》、《折獄龜鑑·卷三
  4. 4.0 4.1 4.2 後漢書·寒朗傳》:建初中,肅宗大會群臣,朗前謝恩,詔以朗納忠先帝,拜為易長。歲餘,遷濟陽令,以母喪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東巡狩,過濟陽,三老吏人上書陳朗前政治狀。帝至梁,召見朗,詔三府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再遷清河太守,坐法免。永初三年,太尉張禹薦朗為博士,征詣公車,會卒,時年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