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条约背景
 
行 21: 行 21: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同日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再以116:85(26票弃权)之多数通过。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改由格奥尔基·契切林接任。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只得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发生动摇。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宁的意见,但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同日在[[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上再以116:85(26票弃权)之多数通过。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改由格奥尔基·契切林接任。
  
2月24日,苏维埃政权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条约<ref>[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20/04/417582.html 网友对列宁与德国签订 “‘布列斯特条约’看法”商榷],乌有之乡 - ,2020-4-30</ref>,[[俄国]]其它政权组织亦停止了对侵入俄罗斯的德、奥匈军队的作战,俄国彻底退出一战。而德国与[[协约国]]的战事还在继续。
+
2月24日,苏维埃政权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3月3日,苏维埃政权与德国签订条约<ref>[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20/04/417582.html 网友对列宁与德国签订 “‘布列斯特条约’看法”商榷],乌有之乡,2020-04-30</ref>,[[俄国]]其它政权组织亦停止了对侵入俄罗斯的德、奥匈军队的作战,俄国彻底退出一战。而德国与[[协约国]]的战事还在继续。
  
 
1918年10月29日德国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11月9日[[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亦崩溃,11月11日德国投降,同盟国宣告战败。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第二款《关于德国东部边界的规定》之第15条规定德国放弃《布加勒斯特和约》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及其补充条约。随后苏维埃政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亦于11月13日通过决议单方面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12月,德国[[斯巴达克同盟]]联合不莱梅左派建立德国共产党。
 
1918年10月29日德国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11月9日[[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亦崩溃,11月11日德国投降,同盟国宣告战败。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与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其中第二款《关于德国东部边界的规定》之第15条规定德国放弃《布加勒斯特和约》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及其补充条约。随后苏维埃政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亦于11月13日通过决议单方面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12月,德国[[斯巴达克同盟]]联合不莱梅左派建立德国共产党。

於 2020年9月5日 (六) 18:30 的最新修訂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俄語:Брестский мир;德語:Friedensvertrag von Brest-Litowsk;常被簡稱為布列斯特條約或布列斯特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蘇維埃政權與同盟國(包括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簽訂的和約。

條約背景

1914年,俄羅斯帝國參加一戰,戰場的失利和國內經濟崩潰引發二月革命。但隨後成立的俄國臨時政府繼續參加一戰並發動「克倫斯基攻勢」,短暫勝利後迅速被同盟國擊敗,俄國經濟雪上加霜,工人和士兵也處於飢餓邊緣。

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由於原來俄國屬於協約國一方而與同盟國處於交戰狀態,為了退出戰爭,新成立不久的蘇維埃政權在提出的和平建議被協約國拒絕後,便與同盟國的德國進行和平談判。

1917年12月3日,談判開始,德國提出了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局部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割讓給德國並賠款30億盧布的苛刻條件,這引起了布爾什維克黨內嚴重的分歧。列寧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為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季諾維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爾喬姆、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員支持列寧;布哈林為代表的「左派共產主義者」反對簽訂和約,主張對帝國主義繼續世界大戰,中央委員布勃諾夫、烏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則主張停戰,復員軍隊,但不與德國簽約(即「不戰不和」),中央委員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越飛支持托洛斯基。

1918年1月2日,蘇維埃政權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60人出席的會議上,贊成布哈林主張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張的16人,贊成列寧主張的僅15人。最終,列寧的主張因處於少數而未能被通過。

1918年1月24日,蘇維埃政權召開中央會議,重新表決簽約的問題。托洛茨基的主張以9票對7票的多數通過,列寧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談判恢復。作為外交人民委員(即外交部長)、談判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臨行前與列寧約定:如果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就讓步簽約。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後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寧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覆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托洛茨基沒有接受列寧的建議,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聲明,率團離開布列斯特。結果,德國執行了拳擊行動,德軍和奧匈帝國開始對俄羅斯大舉進攻,另外在高加索,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尼亞、喬治亞和阿塞拜疆等新建的蘇維埃政權展開進攻。

2月18日,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蘇俄中央委員會召開了緊急會議。會上,列寧的主張又被以6:7的票數否決。隨後,中央又連夜開會,經過激烈的爭論,托洛茨基轉而支持列寧,會議結果以7票贊成、5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列寧的提案。蘇俄政府連夜通知德國方面,同意簽約。

但是,德國在得到通知後沒有停止進攻,並於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蘇俄黨中央又召開有15名委員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中,大多數委員表示不贊成列寧的主張。列寧只得提出,如果這種空談繼續下去,他就要辭職,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員會。布哈林對此毫不在乎,斯大林也未發生動搖。托洛茨基不同意列寧的意見,但為了防止列寧辭職和黨的分裂,他的態度發生變化。在他的影響下,出現了4票棄權。結果列寧的主張以7票贊成、4票棄權、4票反對獲得通過。同日在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上再以116:85(26票棄權)之多數通過。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員的職務,改由格奧爾基·契切林接任。

2月24日,蘇維埃政權重新派出了談判代表團與德國進行談判。3月3日,蘇維埃政權與德國簽訂條約[1]俄國其它政權組織亦停止了對侵入俄羅斯的德、奧匈軍隊的作戰,俄國徹底退出一戰。而德國與協約國的戰事還在繼續。

1918年10月29日德國發生德國十一月革命,11月9日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國亦崩潰,11月11日德國投降,同盟國宣告戰敗。德國於1918年11月11日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其中第二款《關於德國東部邊界的規定》之第15條規定德國放棄《布加勒斯特和約》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及其補充條約。隨後蘇維埃政權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亦於11月13日通過決議單方面廢除此條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12月,德國斯巴達克同盟聯合不萊梅左派建立德國共產黨。

1922年,新成立的蘇維埃聯盟蘇聯與一戰後成立的德意志魏瑪共和國簽署了《拉帕洛條約》,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條約的廢棄

德國戰敗後,於1918年11月11日同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其中第二款《關於德國東部邊界的規定》之第15條規定德國放棄《布加勒斯特和約》及《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及其補充條約。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隨後於11月13日通過決議單方面廢除此條約,使得該條約的內容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2]

1922年,蘇維埃俄國與德意志國簽署了《拉帕洛條約》。兩國藉此宣布放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一戰後向對方提出的領土和金錢之要求。

視頻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 相關視頻

8分鐘看完《布列斯特要塞》,二戰蘇德第一戰,打到彈盡水絕
布列斯特要塞戰役蘇聯政委只說了一句話, 救了全部人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