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扬州市第一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扬州市第一中学“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当你徜徉于市区主干道文昌中路,饱览扬城烟花三月的优美景致扬州时,一定会被扬州市一中古朴典雅、庄严雄伟的门楼以及苍翠欲滴、花香四溢的校园临街花园所倾倒。扬州市第一中学坐落在古城繁华地区,东傍古运河,西邻琼花观,校园整洁美丽,秀丽精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获“全国师德[1]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宏志教育研究中心校”“扬州市先进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

办学历史

在这一校址上,1902年就兴办扬州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至今已有百年。1952年,由扬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建校命名为“扬州市第一中学”,学校已度过70多个春秋。几十年来,在一代代博学名师的精心培育下,从这里走出了许多饮誉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朱自清先生曾在这块热土上教过书,江泽民主席曾在这里求过学,当代物理学家朱物华、化学家柳大纲、诗人毕朔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万福、新加坡数学博士王宏玉等,都从这里踏上了他们的成才之路。今天,秉承先辈传统的一中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重振往日雄风,再现当年辉煌,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才子。

硬件设施

现有教室全部建成多媒体现代化教室,配备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另有5间标准理化生实验室[2];全校有完备的校园网,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班班通;安装有最新计算机全控式图书借阅系统的图书馆;全塑胶面层的300米6跑道的运动场;还建有 320平米安装了多媒体视听设备、可供学生观赏科普影片的多功能报告厅、设备一流的的语言实验室和多功能现代化艺术教室等,为老校增添了浓厚的现代化活力。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30个高中班学生1872人,教职工167人。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迅速发展,已成为一所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师资雄厚、特色显著、成果辉煌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紧密融合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为家庭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宏志班”,学校积极打造和扩大“宏志班”这一集群式教育帮扶品牌。该校从1999年开始举办宏志班,从当初只有1个班50名同学,到21个班996名同学的规模。在全国是处在北京宏志学校之后规模第二的平民教育特色学校位置。举办宏志班,已成了政府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也在老百姓心目中成为弱势群体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一块品牌。宏志班的同学发挥“放飞宏志、报效祖国”的精神,努力拼搏,在升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荣誉

学校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宏志教育研究中心校”、“扬州市先进学校”、“扬州市文明单位”、“扬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等称号;学校党总支被中共扬州市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有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54人。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285篇;近百人次老师在市级以上各赛中获奖。该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项。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师生为本、高效开放、尊重个性、科学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创立特色,全面发展,构建以初步形成影响的帮扶家庭困难学生的“宏志班”为横向、以多年取得成绩的艺术教育为纵向,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支撑的立体化特色办学模式,以特色教育来提升普通教育,以普通教育来促进特色教育,把学校建成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具有鲜明特色的三星级高级中学。

教育特色

艺术特色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历史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积极探索和实践艺术特色教育的新路,以被评为省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为契机,深入研究和精心安排艺术实验班的课程设置、管理体制、教学模式、质量体系和操作系统,为获得本科进线率的大幅度提高作出显现成效。学校高中有6个艺术班,在学校统筹安排下,263多名同学正在进行艺术高考的专业和文化学习,成为学校本科入线率的新的增长点。

德育教育

学校一直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教育又是该校一大特色。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工作思路,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不断探索从德育内涵发展的新思路,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利用扬州地方文化和学校丰厚的人文资源,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艺术文体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领会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美德,进行民族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已逐步形成具有一中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 浅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参考网,2017-11-08
  2. 浅谈实验室在理化生教学中的作用,行知部落,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