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秋阁 (荆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秋阁 (荆州)
图片来自itsfun

春秋阁在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中山公园内。原是清朝嘉庆年间建在城西郊金龙寺前的一座戏楼,1931年迁建于此,以纪念镇守荆州三国名将关羽,阁内供奉关羽读《春秋》像,故而得名。2008年,春秋阁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阁分两层,上阁下室,高13米。上层面阔三间,歇山顶,斗拱枋额,朱檐金瓦。前设石栏,上刻精细纹饰。[1]

荆州市

荆州市,简称,古称江陵南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市境西达宜昌市,北接荆门市潜江市仙桃市,东临武汉市咸宁市,南界湖南省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主要为平原地貌,低山丘陵集中在西部。长江自西向东蜿蜒横贯,有松滋河、沮漳河、东荆河、内荆河等支流。湖泊众多,洪湖为全省最大,长湖次之。全市总面积14,099平方公里,人口523.12万[2],市人民政府驻沙市区。荆州得名于《禹贡》中的九州之一,建城史始于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纪南城,至今有三千多年。市区内(荆州区)有古代荆州城遗址,是中国南方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也是目前中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古城。

历史

荆州得名于境内的荆山。前9世纪初叶,周夷王年间,楚国君熊渠封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句亶国即后来的郢都一带(今荆州城北五千米外纪南城)。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置江陵

荆州是古代传说的九州之一,也是东汉13个之一,包括了现在湖北湖南等地(湖南也被称为荆南)。主要在汉水流域,及长江中游地区。有,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等郡。

三国时期正处与三国交界处,由于交通四通八达,水陆可通,为兵家必争之要地,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在这里爆发。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荆州,以图进攻益州,益州到手之后,孙权遣使欲拿回荆州,刘备借口说夺下凉州再给,孙权不悦,孙权想发兵夺回荆州,但关羽在与吕蒙对峙之沿岸筑起烽火台,日日夜夜监视吕蒙的行动,戒备森严,随后陆逊用计,关羽戒心大减,将多数兵力调往北上支援,陆逊闻讯之后,趁关羽北上进攻樊城之时,率兵奇袭攻下荆州各郡,随后关羽即败走麦城

关羽被孙吴斩首之后,刘备立即率领大军进攻孙吴,在夷陵惨遭大败,刘备军势大减,再也无夺回荆州之力,随后在白帝城病逝,而荆州也魏吴两国分家,而“大意失荆州”成语亦不迳而走。

晋朝时荆州刺史治江陵,江陵城作为荆州的州城由此有了“荆州城”之别称。

南北朝时期,齐中兴元年(501年)3月,齐和帝萧宝融在江陵建都,自立为帝,史称西齐,后被梁武帝所灭。552年梁元帝一度在江陵建都。

明淸江陵故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于江陵县荆州镇管辖,199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次年,荆州镇撤镇设东城西城城南荆北(今凤凰街道郢城镇)4个街道。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地理

资源

土地资源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农业普查(1996年)[3]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生物资源

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荆州是中国小龙虾产业的核心产区。2017年时,下辖的监利县年产11万吨小龙虾,位居中国所有产区(县级行政区)之首。荆州全市的小龙虾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30%[4]

矿产资源

荆州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水资源

荆州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 %、水库占5.4%。

气候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关庙与春秋阁. 荆州e网. [2009-10-25]. 
  2. 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3.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17-07-31]. 
  4. 邵海鹏、周芳. 小龙虾消费大数据:规模千亿级 带动500多万就业. 编辑:陈海峰. 中国新闻网,来源:第一财政经. 2019-06-27 [2021-02-23]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