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暴馬丁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暴马丁香
暴马丁香(学名: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 Hara var. amurensis (Rupr.) J. S. Pringle):別名[1]暴馬子皮白丁香。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春末夏初花繁叶茂。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全缘。圆锥花序大而稀疏,花序大型,长20-25厘米, 密集压枝,花冠白色或黄白色、筒短,且芳香。蒴果矩圆形、平滑或有疣状突起。花期在5-6月,果期9月。生山坡灌丛或林边、草地、沟边,或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10-1200米。该种喜光,也能耐阴,耐寒、耐旱、耐瘠薄。主要产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朝鲜日本俄罗斯有分布。栽培上多用播种繁殖,大树移栽需带土球。育苗中通过修剪可培育成小乔木


簡介

暴馬丁香形態特徵  
原圖鏈接  

暴馬丁香是落葉小喬木或大喬木,[2]高4-10米,可達15米,具直立或開展枝條;樹皮紫灰褐色,具細裂紋。枝灰褐色,無毛,當年生枝綠色或略帶紫暈,無毛,疏生皮孔,二年生枝棕褐色,光亮,無毛,具較密皮孔。

暴馬丁香的葉片厚紙質,寬卵形、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為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厘米,寬1-6(-8)厘米,先端短尾尖至尾狀漸尖或銳尖,基部常圓形,或為楔形、寬楔形至截形,上面黃綠色,乾時呈黃褐色,側脈和細脈明顯凹入使葉面呈皺縮,下面淡黃綠色,秋時呈銹色,無毛,稀沿中脈略被柔毛,中脈和側脈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2.5厘米,無毛。

暴馬丁香的圓錐花序由1到多對著生於同一枝條上的側芽抽生,長10-20(-27)厘米,寬8-20厘米;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無毛;花序軸具皮孔;花梗長0-2毫米;花萼長1.5-2毫米,萼齒鈍、凸尖或截平;花冠白色,呈輻狀,長4-5毫米,花冠管長約1.5毫米,裂片卵形,長2-3毫米,先端銳尖;花絲與花冠裂片近等長或長於裂片可達1.5毫米,花藥黃色。

暴馬丁香的果長橢圓形,長1.5-2(-2.5)厘米,先端常鈍,或為銳尖、凸尖,光滑或具細小皮孔。

暴馬丁香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庭园普遍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2]

地理分布

产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生山坡灌丛或林边、草地、沟边,或针、阔叶混交林中,海拔10-1200米。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兴安岭。

繁殖方式

育苗
在暴马丁香天然林内,选择树干高大、树冠圆满的暴马丁香作为采种母树,暴马丁香的果实为蒴果,成熟期9月下旬,采种时间一般9月22日-10月1日。果实采集后放室内晾干,脚踩和棍棒敲打后,用0.3厘米×2.0厘米长孔筛,筛出纯净的种子,种子千粒重25g左右。种子调制好,装入编织袋,放在3℃-8℃的地方,供第2-3年播种使用。9月中旬以后当暴马丁香蒴果果皮颜色呈现棕褐色,果实尖端微微开裂,即可采种。果实采集过晚易遭虫害,故宜适时采种。采种时可用手枝剪将果穗剪下,摊晒在通风向阳处,底下铺上塑料布,经常翻动,促使果实裂开,种子自然脱落,除去果皮及果梗,风选后即可得到纯净种子。种子千粒重24克。
播种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将种子用40-45℃温水浸泡,再用凉水浸2天后用0.5%的高锰酸钾浸20-40分钟,在15-20℃下沙藏25-30天后进行播种。露地直播在10月下旬-5月上旬,选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圃,深翻30厘米,施腐熟的有机肥,耙细搂平后作床。撒播或条播均可,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覆土1.5厘米。覆土后浇透水,用草帘覆盖床面。第1年出苗少,第2年出苗多且整齐,当苗高10厘米时间苗并除草松土。播种后第3年换床移栽。移栽前把床面浇透水,挑选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施足基肥,按株行距30×40厘米移栽。栽苗时要注意使根系舒展,不要窝根,然后踏实、填土、灌水,注意除草松土。第5年苗木出圃定植,可做绿化、观赏、药用树。

种植技术

选种
种子处理在1-2月末进行,利用0.1%高锰酸钾对种子消毒10分钟,用自来水清洗2-3次,放到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36小时,捞出种子,把种子与河沙按1:3比例混合均匀,装入编织袋内,变温处理,放在温度16℃的地方约14天,移到温度8℃的地方约20天,首先放置温度16℃约25天,再放到24℃的地方约15天,放到17℃的地方3天,放到22℃的地方4天,发芽率达到35.0%左右即可播种。种子处理期间,每天翻动1次,适时浇水,保持60%的含水率
扦插
可于花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15-18小时,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个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0%-90%。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一般于露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行。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的饱满休眠芽,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芽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动前需将枝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
换床
S1-0幼苗换床时间4月中下旬,株距6厘米,行距10厘米,密度160株/㎡,换床后浇足水,5-8月进行除草、松土、浇水等田间管理,6月上旬施尿素10㎏/亩,促进苗木生长,每年8月23日叶面喷施0.1%的磷酸二氢钾,促进苗木木质化,秋季S1-1苗木树高48厘米,地径4.8㎜。
管理
1、造林地选择:造林地选择排水良好退耕还林地或河流两岸荒地,土层厚度≥40厘米。
2.、造林:春季造林,土壤化冻25厘米即可开始,造林采用垄式,垄宽0.7米,垄高20厘米,栽植深度0.25厘米,初植密度2.8万株/hm2。造林前利用浓度50ppm ABT1号生根粉溶液,处理苗木根系5分钟。另外,暴马丁香根系发达,根系过长需要修剪,避免造林窝根,根系长度保留25厘米。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5%。
3、幼林抚育管理:暴马丁香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抚育次数3年9次,即4.3.2,造林当年,5月中旬进行全面除草1次,6月中旬除草1次,7月上旬趟地1次,8月中旬除草1次;第二年,6月上旬除草1次,7月上旬趟地1次,8月中旬除草1次;第三年,6月上旬除草1次,8月中旬除草1次。

病虫防治

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萎蔫病等,另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害虫有毛虫、刺蛾、潜叶蛾及大胡蜂、介壳虫等。应注意防治。 丁香在过湿情况下,易产生根腐病,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以死。丁香常见虫害有家茸天牛,为害枝干;还有蓑蛾刺蛾蚜虫等为害嫩枝及叶。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杀之。

主要价值

经济
暴马丁香全身是宝,树皮、树干及枝条均可药用,味苦,性微寒。用于治疗消炎、利尿、痰鸣喘嗽、痰多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心脏性浮肿等症。此外,暴马丁香的花也有一定药效,常采集做暴马丁香花茶,用于治疗咳嗽和身体保健。暴马丁香除药用外,叶含单宁19.50%,树含单宁5.72%,可作烤胶原料;木材材质坚实致密,结构均一,具有特殊清香气味,可供建筑、器具、家具及细木工用材,尤宜作茶叶筒,食具等;根可作熏香原料;花又可做为蜜源,并含芳香油0.05%,可提取;种子含脂肪油28.6%,可榨取供工业用,可见暴马丁香是个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的树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木材纹理通直,材质较轻,含挥发油,可做锄把、茶筒、茶杯、烟盒等,有特异清香气味且不变形。
医药
' 全株可入药,其嫩叶、嫩枝、花可调制保健茶叶,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可治疗支气管癌、肉瘤、白血病、高血压、心脏病、浮肿、动脉硬化等疾病。树皮、树干及茎枝入药,具消炎、镇咳、利水作用;花的浸膏质地优良,可广泛调制各种香精,是一种使用价值较高的天然香料。市场用暴马丁香花生产的保健茶及用树皮提取物紫丁香苷生产的芩暴红止咳片,芩暴红止咳胶囊,对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有很好的疗效。
园林
暴马丁香花序大,花期长,树姿美观,花香浓郁,花芬芳袭人,为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在中国园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开花时,清香入室,沁人肺腑。植株丰满秀丽,枝叶茂密,且具独特的芳香,广泛栽植于庭园、机关、厂矿、居民区等地。常丛植于建筑前、茶室凉亭周围;散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形成美丽、清雅、芳香,青枝绿叶,花开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花等用。
饮用
暴马丁香花茶。其特点是在每年的四月十日--五月十日采摘暴马丁香的嫩叶芽、嫩茎,杀青:用杀青机杀青25-35分钟或者是用蒸笼在其中蒸杀25-35分钟,揉捻:使暴马丁香叶芽紧索,干燥:可用自然干燥或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在烘干机中进行20-30分钟,吸附香型:在每年的六月中旬采摘暴马丁香含苞鲜花,按茶:花苞=95∶5的比例放进窖箱中窖制十天,让茶丕充分吸附花香,添加花茶:吸附香型后的茶丕,可添加10%的茉莉花茶作为附加香型和添加10%的莲芯。可以是条型、珠型、末型。制做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花茶的一切特点,还可以预防和抑制气管及其呼吸系统病变。

植物文化

佛门在寺院栽种菩提树,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坚和虔诚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纪念佛祖得道成佛。可是,真正的菩提树只适种于热带、亚热带,在中国只有华南、东南沿海一带才适宜生长。因此佛门弟子只好选用一些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树种代替菩提树。如南方的一些寺院,选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这树广东人称木榄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该树果核黑色、十分坚硬,可作念珠,被视为吉祥之物,佛门也把这种树称作菩提子树。北方一些寺院,则多选用珍稀名贵的银杏树代替菩提树。银杏树高大雄伟,寿命长,被誉为“中国的菩提树”。

可是在中国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由于高原气候的影响,以上几个树种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选用暴马丁香(与紫丁香同属的一种丁香)代替菩提树。人们称暴马丁香为“西海菩提树”。现北京法原寺内的丁香树,据传是明代的遗物。再如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罂昙寺里的一棵暴马丁香树,相传是明朝洪武年间修建该寺院时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青海高原的东部,距省会西宁市25公里的湟中县沙尔镇,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喇嘛教圣地--塔尔寺,是佛教格鲁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据说这座宏伟壮观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于一棵奇异的暴马丁香树。

相传藏族地区佛教大师宗喀巴诞生以后,在他出生的地方长出一棵白旃檀树(暴马丁香树)。它根粗叶茂,树上生有约十万个叶子,每个叶片上都能自然出现一尊狮子吼佛的形象,就连树皮上也会出现许多天然身像及字迹,故名“衮木”(意为十万身像)。这棵不寻常的白旃檀树(暴马丁香)被佛教信徒誉为菩提树。

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学经,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乡探亲。宗喀巴收信后考虑:回青海路途遥远,影响学经,决定不返故里。于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绘成的个人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轴。信中说:“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万尊狮子吼佛像及菩提树(暴马丁香树)为中心,建一座佛塔,则如同亲晤儿面。”他母亲收到此信后,十分悲恸,便将两尊画像虔诚供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其信徒的资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师的嘱咐,以白旃檀树(丁香树)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尔大灵塔。后因塔之盛名,于明嘉庆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尔寺。寺内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等十余座大型建筑,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该寺昌盛时僧人达一千余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棵奇异的暴马丁香树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此后,暴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门视为菩提树了。


參考文獻

  1. 暴馬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每日頭條. 2015-12-04. 
  2. 暴馬丁香形態特徵. 護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