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杭州湾」修訂間的差異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1 個標籤回退)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杭州湾1.jpg|缩略图|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既是海湾也是钱塘江的入海口。[[杭州湾]]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和上虞区之间的[[曹娥江]]收闸断面,东至扬子角到镇海角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西接[[绍兴市]],东连[[宁波市]],北接[[嘉兴市]]、[[上海市]]。有[[钱塘江]]、[[曹娥江]]注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
 +
'''杭州湾'''位于[[北半球]][[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和[[上海市]]之间。
 +
==概况==
 +
它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和[[慈溪]]之间的西三丰收闸断面,与[[钱塘江]]水域为界;东至上海[[扬子角]]-[[宁波]][[镇海]]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南连[[宁波市]],北接[[上海市]]和[[嘉兴市]]。<ref>[http://www.zj.xinhuanet.com/zjnews/20170318/3680850_c.html 宁波杭州湾跨江铁路通道尚在勘察设计中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8-11-01]]</ref>有[[钱塘江]]、[[曹娥江]]注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
  
'''杭州 '''位于[[北半球]][[太平洋]]西岸 [[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 ,[[ 浙江省]] 和[[上 市]]之间 它西起浙江[[海盐县]][[澉 镇]]和[[慈溪]]之间 西三丰收闸断面 与[[钱塘江]]水域为界;东至上海[[扬子角]]-[[宁波]][[镇海]]连线 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南连宁波市 北接上海市和[[嘉兴市]]
+
口宽约95公里 自口外向口内渐狭 [[ 澉浦]] 为20公里。 宁一带仅宽3公里 自乍 至仓前,七堡至闻家堰一带水下形成巨大 沙坎(洲) 长130公里 宽约27公里 厚约20米
  
== 参见 ==
+
==地理形成==
 +
[[杭州湾]]北侧[[金山卫]]一[[乍浦]]之间的沿岸海底有一巨大的冲刷槽,最深约40米。杭州湾(Hangzhou Bay,Hongzhou Wan)底形态自湾口至乍浦地势平坦;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湾]]北岸为[[长江三角洲]]南缘,沿岸深槽发育;南岸为[[宁绍平原]],沿岸滩地宽广。
 +
 
 +
湾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湾的喇叭形特征,使这里常出现涌潮或暴涨潮。杭州湾以[[海宁潮]]([[钱江潮]])著称,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历史上最大潮差曾达8.93米(澉浦)。湾外为[[舟山群岛]]。
 +
==历史形成==
 +
[[杭州湾]]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宁绍平原]]成陆密切相关。泥沙以海域来沙为主,其中长江来沙对杭州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物质以颗粒匀细的细粉沙为主,极为松散,抗冲能力小。冰后期海侵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盘山]]。
 +
 
 +
公元3~4世纪后,由于[[长江流域]]山地大量开发,固体径流增多,使三角洲迅速向东发展,湾口东移。湾口地形改变使外海潮流愈益受到约束,促进潮流强度增加,从而又引起湾内地形的改变。
 +
 
 +
杭州湾中,涨潮主流多经王盘山北,北岸岸线缓慢后退;落潮主流一般经王盘山南,因流速沿程降低,南岸发生淤积。两岸局部皆有海塘围护。湾域潮汐能源甚丰。湾口王盘洋为[[舟山渔场]]的一部分,两侧海涂已逐步围垦利用。航运条件较好,沿北岸深槽可通航万吨海轮。
 +
 
 +
[[孙中山]]曾拟在此建东方大港。乍浦陈山码头和杭州湾口南岸甬江口镇海港可泊海轮。杭州湾畔海盐县建有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秦山核电站]]。
 +
==杭州湾跨海大桥==
 +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杭州湾新区),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第二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
 +
 
 +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计划于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桥面铺装,大桥已于2008年5月1日晚11时58分正式通车。
 +
 
 +
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别是宁波市和[[嘉兴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完善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网布局及国道主干线,缓解沪、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压力;有利于改变宁波市交通末端的状况,从而变成交通枢纽,实施环杭州湾区域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江、浙、沪旅游发展的需要。<ref>[http://bbs.zxip.com/read.php?tid=2750181&HPPROTID=2a71939c 国家要在杭州湾画圈了,再死撑看空已没意思了|『 关注慈..._慈溪论坛  发帖时间: 2018年8月7日]</ref>
 +
=== 参见 ===
 
* [[杭州湾跨海大桥]]
 
* [[杭州湾跨海大桥]]
 
* [[嘉绍大桥]]
 
* [[嘉绍大桥]]
 
* [[杭州湾湿地]]
 
* [[杭州湾湿地]]
 
* [[杭州湾新区]]
 
* [[杭州湾新区]]
==链接==
+
===链接===
 
*中国海洋
 
*中国海洋
 
*Zhejiang topics
 
*Zhejiang topics
行 13: 行 35:
 
*PRChina-geo-stub
 
*PRChina-geo-stub
 
*DEFAULTSORT:Hangzhou
 
*DEFAULTSORT:Hangzhou
*[[浙江海湾]]
+
==参考文献==
*[[宁波地理]]
+
{{reflist}}
*[[杭州地理]]
 
*[[绍兴地理]]
 
*[[嘉兴地理]]
 
*[[东海]]
 
*[[河口湾]]
 
*[[浙江地理之最]]
 

於 2022年8月25日 (四) 12:26 的最新修訂

杭州灣: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北部,既是海灣也是錢塘江的入海口。杭州灣西起浙江海鹽縣澉浦鎮和上虞區之間的曹娥江收閘斷面,東至揚子角到鎮海角連線。與舟山、北侖港海域為鄰;西接紹興市,東連寧波市,北接嘉興市上海市。有錢塘江曹娥江注入,是一個喇叭形海灣。

杭州灣位於北半球太平洋西岸,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浙江省上海市之間。

目錄

概況

它西起浙江海鹽縣澉浦鎮慈谿之間的西三豐收閘斷面,與錢塘江水域為界;東至上海揚子角-寧波鎮海連線,與舟山北侖港海域為鄰;南連寧波市,北接上海市嘉興市[1]錢塘江曹娥江注入,是一個喇叭形海灣

灣口寬約95公里,自口外向口內漸狹,到澉浦為20公里。海寧一帶僅寬3公里。自乍浦至倉前,七堡至聞家堰一帶水下形成巨大的沙坎(洲),長130公里,寬約27公里,厚約20米。

地理形成

杭州灣北側金山衛乍浦之間的沿岸海底有一巨大的沖刷槽,最深約40米。杭州灣(Hangzhou Bay,Hongzhou Wan)底形態自灣口至乍浦地勢平坦;從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錢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灣北岸為長江三角洲南緣,沿岸深槽發育;南岸為寧紹平原,沿岸灘地寬廣。

灣底的地貌形態和海灣的喇叭形特徵,使這裡常出現涌潮或暴漲潮。杭州灣以海寧潮錢江潮)著稱,是中國沿海潮差最大的海灣,歷史上最大潮差曾達8.93米(澉浦)。灣外為舟山群島

歷史形成

杭州灣的形成與長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寧紹平原成陸密切相關。泥沙以海域來沙為主,其中長江來沙對杭州灣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物質以顆粒勻細的細粉沙為主,極為鬆散,抗沖能力小。冰後期海侵以來,長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盤山

公元3~4世紀後,由於長江流域山地大量開發,固體徑流增多,使三角洲迅速向東發展,灣口東移。灣口地形改變使外海潮流愈益受到約束,促進潮流強度增加,從而又引起灣內地形的改變。

杭州灣中,漲潮主流多經王盤山北,北岸岸線緩慢後退;落潮主流一般經王盤山南,因流速沿程降低,南岸發生淤積。兩岸局部皆有海塘圍護。灣域潮汐能源甚豐。灣口王盤洋為舟山漁場的一部分,兩側海塗已逐步圍墾利用。航運條件較好,沿北岸深槽可通航萬噸海輪。

孫中山曾擬在此建東方大港。乍浦陳山碼頭和杭州灣口南岸甬江口鎮海港可泊海輪。杭州灣畔海鹽縣建有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秦山核電站

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谿水路灣(杭州灣新區),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第二長的跨海大橋,比連接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40億元。2003年11月14日開工,經過43個月的工程建設,2007年6月26日全橋貫通,計劃於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橋面鋪裝,大橋已於2008年5月1日晚11時58分正式通車。

大橋的建設有利於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別是寧波市和嘉興市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布局及國道主幹線,緩解滬、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壓力;有利於改變寧波市交通末端的狀況,從而變成交通樞紐,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江、浙、滬旅遊發展的需要。[2]

參見

鏈接

  • 中國海洋
  • Zhejiang topics
  • 上海市功能性區域
  • PRChina-geo-stub
  • DEFAULTSORT:Hangzhou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