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河南大学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南大学图书馆是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 。创建于1912年,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

河南大学图书馆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建国前的38年,历经战乱磨难、步履维艰,直到建国初期,藏书仅15万余册。建国后的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图书馆也遇到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411万册。图书馆现设有读者服务窗口43个,其中各类阅览室、书库34余个,阅览座位6647席。

图书馆简介

历史变迁

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1923)、河南中山大学(1927)、省立河南大学(1930)、国立河南大学(1942)、河南大学(1949)、河南师范学院(1953)、开封师范学院(1956)、河南师范大学(1979)图书馆等。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

2000年7月,按教育部的指示,原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新的河南大学。

文献与设施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75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54万册,电子资源403万册(件)其中线装古籍近18万册;外文18万余册;报刊合订本37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馆舍面积达6.5万余㎡,明伦校区图书馆18248㎡,金明校区图书馆47000㎡,分别位于两校区的中心地带;新校区图书馆大楼,作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标志着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河南大学的形成。

优势特色

近百年来,图书馆在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馆藏优势:河南地方史志较为丰富;大型古籍丛书基本齐全;珍本孤本稿本钞本颇具特色,如刻本明成化《河南总志》、明嘉靖《河南通志》等为大陆唯一,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流浪中的图书馆就在宝鸡市郊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先生提供了《道藏》等文献的借阅服务。整理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共5203册收录古典文献14329种,该馆已收藏齐全,形成系列。

河南大学位于“宋代古都”之上,广泛搜集宋代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建设“宋代文献中心”一直是图书馆努力的目标,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正在进行KALIS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以古都文化、河南文献为特色,以重点学科专业文献为支柱,以教学科研所需文献为基础,积极寻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全面发展,除了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等专业文献的有效保障外,还逐步形成了以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物理植物学等学科文献征集为重点的态势,强化了理工科文献的收藏力度。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理并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共存的文献收藏体系。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淳朴的馆风,建馆初期,河南中州大学校长张鸿烈就请留美博士冯友兰任文科主任并关注“图书仪器的购置问题”。冯友兰力荐在美国罗省公立大学图书馆学毕业的化学硕士李燕亭先生出任图书馆主任。他们把传统的治学精神与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统一起来,在当时的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很有影响。近百年来,一代代图书馆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为河南大学以及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服务方式与服务特色[2]

视频

河南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河南大学图书馆街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