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兰西第一帝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兰西殖民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到了现在只保留了分布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个不同的…”)
 
行 1: 行 1:
 法兰西 殖民 帝国 这个庞 帝国 到了现在只保留了分布在北 大西 、加 勒比海 印度洋、南 平洋及北太平洋中百多个不同的岛屿及群岛,以及 法属 南方和南极洲领地,总 积只有123,150 平方 千米,只是1939年所拥有土地面积的1%,其总人口只有2,543,000人。
+
{{Infobox
 +
|native_name = {{lang|fr|Empire français}}
 +
|conventional_long_name = 法蘭西帝國<ref name="FRANCine">But still domestically styled as ''French Republic'' until 1808: compare the French franc minted in 1808 [http://www.lesfrancs.com/francais/1f1808rh.jpg] and in 1809 [http://www.lesfrancs.com/francais/1f1809rh.jpg], as well as Article 1 of the [http://www.conseil-constitutionnel.fr/conseil-constitutionnel/francais/la-constitution/les-constitutions-de-la-france/constitution-de-l-an-xii-empire-28-floreal-an-xii.5090.html Constitution of the Year XII], which reads in English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is vested in an Emperor, who takes the title of Emperor of the French."''</ref><ref name="gallica.bnf.fr">[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4453562.image.f1.langFR The official bulletin of laws of the French Empire]</ref></span>
 +
|common_name = 法國
 +
|
 +
|continent = 歐洲
 +
|region    =
 +
|country  = 法國
 +
|era      = 拿破仑战争
 +
|status    =
 +
|status_text=
 +
|empire    =
 +
|government_type    =  绝对君主制
 +
|
 +
|year_start = 1804年
 +
|year_end = 1815年
 +
|life_span = 1804年-1814年<br /><br />1815年
 +
|
 +
|event_start = 立宪
 +
|date_start = 5月18日
 +
|event_end = [[百日王朝]]
 +
|date_end = 3月20日–7月7日
 +
|event1 = [[拿破仑|拿破仑一世]]登基
 +
|date_event1 = 1804年12月2日
 +
|event2 = [[提尔西特条约]]
 +
|date_event2 = 1807年7月7日
 +
|event3 = [[俄法战争|入侵俄国]]
 +
|date_event3 = 1812年6月24日
 +
|event4 = 枫丹白露条约
 +
|date_event4 = 1814年4月11日
 +
|event_pre  =
 +
|date_pre    =
 +
|event_post  =
 +
|date_post  =
 +
|
 +
|p1          =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
|flag_p1    = Flag of France.svg
 +
|p2          = 神聖羅馬帝國
 +
|flag_p2    = Banner of the Holy Roman Emperor (after 1400).svg
 +
|p3          = 荷兰王国 (傀儡国){{!}}荷兰王国
 +
|flag_p3    = 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
|p4          = 利古里亚共和国
 +
|flag_p4    = Flag of Genoa.svg
 +
|p5          = 西班牙波旁王朝{{!}}西班牙王国
 +
|flag_p5    = Flag of Spain (1785-1873 and 1875-1931).svg
 +
|s1          = 波旁复辟{{!}} 法兰西 王国
 +
|flag_s1    = Flag of the Kingdom of France (1814-1830).svg
 +
|s2          = 荷兰联合王国
 +
|flag_s2    = 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
|s3          = 莫里斯尼特
 +
|flag_s3    = Flag of Moresnet.svg
 +
|s4          = 萨丁尼亚王国
 +
|flag_s4    = Savoie flag.svg
 +
|s5          = 奥地利 帝国
 +
|flag_s5    = Flag of the Habsburg Monarchy.svg
 +
|s6          = 卢森堡{{!}}卢森堡 公国
 +
|flag_s6    = Flag of Luxembourg.svg
 +
|s7          = 托斯卡纳大公国
 +
|flag_s7    = Flag of the Grand Duchy of Tuscany.svg
 +
|s8          = 西班牙王国
 +
|flag_s8    = Flag of Spain (1785-1873 and 1875-1931).svg
 +
|
 +
|flag        =
 +
|flag_type  =
 +
|image_flag  = Flag of France.svg
 +
|symbol      = 法国國徽
 +
|symbol_type  = 國徽
 +
|image_coat  = Grandes Armes Impériales (1804-1815)2.svg
 +
|image_map    = First French Empire 1812.svg
 +
|image_map_caption  =法兰西 帝国 领土范围(1812年)。
 +
{{plainlist | style = padding-center: 0.6em; text-align: center; |
 +
* {{Legend|#002395|法兰 西 帝国}}
 +
* {{Legend|#9090FF|[[附庸国]]}}
 +
}}
 +
|capital          = [[巴黎]]
 +
|national_motto  =
 +
|national_anthem  = 《[[出征歌]]》<ref>{{citation |title = Le Chant du Départ |url = http://www.napoleon.org/fr/magazine/plaisirs_napoleoniens/musique/files/471097.asp?onglet=0/ |publisher=Fondation Napoléon|year=2008|accessdate=16 May 2012}}</ref><br/>{{lang-fr|Chant du Départ}}
 +
|common_languages = [[法語]]
 +
|currency        = [[法國法郎]]
 +
|religion    = [[罗马天主教]] [[信义宗]]、[[ 尔文主义|归正宗]] [[犹 教]]
 +
|leader1      = [[拿破崙一世]]
 +
|year_leader1 = 1804年–1814年/1815年
 +
|leader2      = [[拿破崙二世]]<ref>According to his father's will only. Between 23 June and 7 July France was held by a Commission of Government of five members, which never summoned Napoleon II as emperor in any official act, and no regent was ever appointed while waiting the return of the king. [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486114j.pleinepage.f281.langFR]</ref>
 +
|year_leader2 = 1815年
 +
|title_leader = [[法国君主列表|皇帝]]
 +
|legislature  = 法國國會
 +
|house1      = [[法國參議院]]
 +
|house2      = 法国立
 +
|stat_area1  = 860000
 +
|stat_pop1    = 44000000
 +
|stat_year1  = 1812年
 +
|today        = {{Collapsible list |titlestyle=font-weight:normal; background:transparent; text-align:left;|title=今 国家|{{flag|Andorra}}|{{flag|Austria}}|{{flag|Belgium}}|{{flag|Croatia}}|{{flag|France}}|{{flag|Germany}}|{{flag|Greece}}|{{flag|Italy}}|{{flag|Luxembourg}}|{{flag|Monaco}}|{{flag|Netherlands}}|{{flag|Slovenia}}|{{flag|Spain}}|{{flag|Vatican City}}|}}
 +
|footnotes = 注:本土 積860000 平方 公里
 +
}}
  
在16 隨著航海家維拉薩諾及卡蒂亞開拓了航線後 ,法國 漁民便開始 紐芬蘭 帶航行 這樣就揭開 了法 蘭西殖民 擴張 序幕 西 班牙 北美 壟斷 ,以及法 國在16世紀晚期 國宗教 爭中 失利所 造成 內亂 都使得 法國 有必要建立殖 。法國 在早期曾經企圖 以巴 西作為殖 並在1555 及1612 入侵里約熱內盧 路易 兩地 ,但 由於葡萄牙 西班牙 戒備 阻止 使 得法 兩地及北美佛羅里達 侵略均告失敗
+
'''法蘭西帝國'''({{lang-fr|Empire français}}),史称'''法蘭西第一帝國'''({{lang-fr|Premier Empire}}),是[[法国]]在1804年5月18日建立的[[帝国|帝国政权]]。时间分为两段:第一阶段从《共和十二年宪法》(《1804年宪法》)宣布[[拿破仑一 |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国人的皇帝”到1814年4月14日拿破仑·波拿巴第一次退位;第二阶段从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波拿巴[[百日王朝|回到巴黎]]到1815年7月7日出现“1815年法国临时政府”为止。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执政府]] 中间曾被第一次波旁复辟打断,拿破仑·波拿巴在[[百日王朝]]又重新掌权 然而最终为第二次波旁复辟所取代。
  在1605年7月27 日, 法國在新 斯科舍 建立起皇 家港開始 就揭開 了法 蘭西第 民帝 序幕 ,法國 探險家山 姆· · 尚普蘭建立起魁北 ,而 它亦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 殖民 地, 稱為新法蘭西( 或稱為加 拿大)。 其後 法國更把其勢 擴展至聖勞倫 河河谷 隨著勢力 擴展 ,法 國都把這些新 疆土作為貿易 本土發展 有更 大的 野心 而對殖民地 展的 興趣則不 大, 因此後來 拿大 發展並不如 英國在 北美 發展 更在1713年 烏得勒支 約中失去 了阿卡 迪亞 地。但法國 在1699年聲稱自己 北美 不斷 大, 遠至北美 路易 安娜 西西 比河 此外 ,它 美洲從 非洲奴隸 交易 法國 的殖民地 擴張 陸進行 更在其 他地 方發展 如1624 年法 國就 在西 塞內加爾岸邊 建立第一 個貿 此外 ,法 屬東印 度公 司亦在東 方建立 起貿易 如孟加拉 的金 德訥格爾 印度 本地治裡等。
+
 
 +
蘭西第一帝 不同于[[法国历史]]上的其他[[政体]]:首先 于它的独创性,它为法国开创了一种新颖的政治体制——[[帝国]];其次是它一直处于交战状态,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拿破崙戰爭]],从1805到1815年,它连续五次迎战反法同盟。通过这些战争,[[拿破仑 世|拿破仑]]征服了除[[斯堪的纳维亚]]和[[巴尔干半岛]]以外的[[欧洲大陆]]的大部分领土 并且在1812年达到 巅峰,此时,它的领土从[[里斯本]]一直绵延到[[莫斯科]]。在欧洲大陆,[[法国]]的领土最多达到86万平方公里,包含135个[[省 ( 语区划名)|省]],像[[罗马]]、[[汉堡]]、[[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杜布羅夫尼克]]这些城市都成为法国的[[法语国家和 行政中心|省会]]
 +
 
 +
法兰 西 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成就体现 在一 系列重大 军事胜利上:[[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會戰|耶拿战役]],奥埃尔斯特战役,[[埃劳战役]] [[弗里德蘭戰役]],[[華格姆戰役|瓦格兰战役]]。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人员的重大伤亡 以及 殖民计划的瓦解: 国付出了80万条生命;“法兰西第一殖民帝国”不复存在;[[路易斯安那購地|卖掉了路易斯安那]];在[[安的列斯群島]]最重要的殖民地[[馬提尼克]]也被英国占领(英国一直是[[法国大革命]]的敌人,也是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的主要敌人)。由于进攻[[不列顛群島]]反复受挫(爱尔兰登陆战、[[特拉 加海 ]]),使得英国有能力资助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俄法战争]]成为其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战略 败之后,法国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庞大的军队——“大军团”。
 +
 
 +
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波拿巴王朝|波拿巴家族]]为其自身 建立 第一个法兰西帝国。后来,1852年 [[拿破仑三世|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再次建立法兰西帝国——[[ 蘭西第二帝 ]]。
 +
 
 +
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于1804年5月18日,这一年,《共和十二年宪法》(《1804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国人的皇帝”。随后在1804年11月6日通过[[全 表决]]加以确认。
 +
 
 +
法兰西第一 国结束于1814年4月6日(4月2日,参议院宣布废黜拿破仑,4月6日,拿破仑在[[枫丹白露]]退位,4月20日,拿破仑被流放、前往[[厄尔巴岛]])。随后是[[波旁复辟]]时代,1815年3月20日到7月7日,经历了短暂的[[百日王朝]]
 +
 
 +
{{ 法國 歷史}}
 +
 
 +
== 歷史 ==
 +
 
 +
=== 从执政府到帝国 ===
 +
{{See also|雾月政变|执政府|共和十二年宪法}}
 +
 
 +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被任命为首席执政官。拿破仑·波拿巴管理下的共和国重新变得繁荣起来,作为国家元首,他将自己视为共和国可 信赖的“天降英才”。1804年2月保皇党人[[乔治·卡杜达尔|卡杜达尔]]策划了一场阴谋,为避免君主制的复辟,1804年3月27日,参议院毫不犹豫地向拿破仑·波拿 提出,把政府变为世袭的。
 +
 
 +
1804年5月18日,一份“参议院法令”将共和国政府交付给[[拿破仑一世|首席执政官]],并授予他“法国人的皇帝”的头衔。1804年11月6日,公布了[[全 表决]]的最终结果:357万2千票同意,2572票反对 这份参议院的法令获得了通过。于是《共和十二 宪法》(1804 宪法)建立了法兰西帝国。这份参议院法令将共和国政府交付给一位世袭的皇帝,以 他的婚生后代、未婚生后代、收养的后代,但不包括婚外生后代,在没有后代的情况下,还包括他的兄弟[[约瑟夫·波拿巴]]和[[ 路易 ·波拿巴]]的后代 ,但 不包括[[吕西安·波拿巴]]和[[热罗姆·波拿巴|杰罗姆·波拿巴]]的后代(因为他们和社会地位低的人结婚)。
 +
 
 +
第一共 国并没有马上消失:它仍然在新政权的官方文件的编号上延续了一段时间;它还出现在皇帝加冕礼 宣誓中(1804年12月2日);它还存在于 官方表述上(直到1807年7月);以 普通人的各种民事文件上(直到1805年底);还有硬币上(金法郎,直到1808年)。1807年8月19日的参议院法令撤销了法案评议委员会,还修改了建立这个政体的《[[共和十二年宪法]]》。之前,颁布的各项法律的开头段落都是:“'''拿破仑''',源自上帝和共和国宪法的恩典,'''法国人的皇帝''',从今世到永远,'''得永福'''”。1807年之后,它的表述变成了:“'''拿破仑''',源自上帝和宪法的恩典,'''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和萊茵邦聯保护者''',从今世到永远 ''' 永福'''”。 兰西帝国成为了包含许多附庸国的欧洲大陆政治体系的中心,而且,仅仅是 一个人的统治之下,他拥有至高无上 权力——拿破仑
 +
 
 +
=== 帝国的开端(1804年) ===
 +
1804年5月25日,拿破仑签署了一项政令,在[[永河畔拉罗什]]市建立了旺代省政府,这也是基于一项宏大的城市规划项目。这项法案旨在消除[[旺代省]]的不稳定。
 +
 
 +
7月15 日, 第一次颁发[[ 法國 榮譽軍團勳章]]。
 +
 
 +
==== 1804年12月2日加冕礼 ====
 +
[[Image:Ingres, Napoleon on his Imperial throne.jpg|thumb|left|200px|upright|''《帝国宝座上的拿破仑》'',作者:[[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1806年),[[巴黎军事博物馆]]]]
 +
[[Image:Jacques-Louis David, 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jpg|thumb|400px|1804年12月2日 : ''《拿破仑的加冕礼》'',作者:[[雅克-路易·大卫|达维特]](1807年);达维特以他当时的速写为依据,用这张画重现了拿破仑从教宗[[庇护七世]]手中拿过皇冠戴到[[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约瑟芬皇后]]头上的时刻。]]
 +
 
 +
拿破仑一世 [[巴黎聖母院]]由教宗[[庇护七世]]加冕为皇帝。拿破仑实际上是经过教宗祝圣加冕的,因为加冕礼在于敷圣油,而教宗也的确这么做了,像为其他的统治者一样为拿破仑在身体上传统的地方敷了圣油。因此,拿破仑自己将皇冠戴到头上与加冕无关,因为皇冠只是一件象征皇权的物品,跟十字圣球、佩剑没什么区别。
 +
 
 +
皇帝不是一位对宗教有热情的教徒,他没有在加冕礼的[[弥撒]]上领圣体。我们或许还记得[[查理曼|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礼,就像很久以前那样,拿破仑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随后,他给妻子[[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约瑟芬]]戴上了皇冠。于是,约瑟芬成为皇后。这一场景被画家[[雅克-路易·大卫|雅克-路易·达维特]]那张著名的油画《拿破仑的加冕礼》记录下来。
 +
 
 +
帝国的加冕礼上充满了各种[[符号]]。从[[共和制|共和国]]过渡到[[帝国]],这需要创立帝国的纹章,以及一些 的象征性的符号,为的是 建立 一种前所未有的传统。[[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把自己看作是实现统一的人,他决定将代表着以前的[[法国]]的那些符号,以及代表着现在这个欧洲强权的符号都给结合起来。
 +
 
 +
蜜蜂被认为是映照了[[墨洛溫王朝]],它在纹章和帝国披风上的布局让人想 [[卡佩王朝]]的[[百合花飾|百合花]]。正义之手被使用在[[卡佩王朝]]的加冕仪式上,这一次,它用来表明帝国继承了卡佩王朝的权力。在[[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之后,[[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希望证明自己是“第四王朝”——[[波拿巴王朝]]——的开创者。加冕礼上使用的其他符号都带有精神层面的寓意。因此,拿破仑用手握了一下[[查理曼|查理曼大帝]]的十字圣球,并且戴了查理曼大帝的 冠。他的佩剑和权杖据说也“出自于[[查理曼|查理曼大帝]]”:事实上,它们已经在[[瓦盧瓦王朝]]和[[波旁王朝]]的加冕仪式中使用了几个世纪。
 +
 
 +
纹章上还放了鹰的图案,这是参照了罗马军团的鹰,同时,鹰也是[[查理曼|查理曼大帝]]的符号。帝国披风的红色直接参照了罗马帝国的紫色。这样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把自己打扮成 [[羅馬帝國]]和[[查理曼|查理曼大帝]]的继承者。
 +
 
 +
[[拿破仑一世]]在加冕仪式上的宣誓:
 +
 
 +
{{quote|“我宣誓维护共和国领土的完整;遵守并确保教会协议和信仰自由;遵守并确保权利平等,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维持已售教会财产的现状;不提高任何税赋,仅依照 律增加税种;维护荣誉军团;将法国人民的利益、幸福和荣誉视为管理法国的唯一准则。”}}
 +
 
 +
在人民的眼中,[[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成为这样一位[[國家元首]]:他代表了 族和一位[[君主]]所达成的政治共识,而且,这位君主是 ''被上 帝的 恩典 ''所拣选和庇护的。然而,在国外,他被视为革命的继承者,本质上是反对君主制的。这种模糊显然成为新政权的弱点
 +
 
 +
=== 帝国的扩张(1805 -1812年) ===
 +
[[Image:Austerlitz-baron-Pascal.jpg|thumb|right|400px|''1805年12月2日,《[[奧斯特利茨戰役]]》'' 作者:弗朗索瓦·杰拉尔(1810年),[[凡尔赛宫]]。]]
 +
 
 +
拿破仑·波拿巴是通过军事上的胜利和联盟使帝国成为欧洲强权的。帝国涵盖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受到英国军事上和财政上的支持,欧洲的君主们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反 同盟,但都被拿破仑所粉碎。
 +
 
 +
1805年,受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支持,[[俄罗斯帝国]]和[[奧地利帝 ]]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面对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开始了第一次奥地利战争。拿破仑的七个军穿过奥地利,越过莱茵河,迎战了[[德国]]。拿破仑皇帝把他的敌人[[卡尔·马克·冯·莱贝里希|卡尔·马克]]包围在[[乌尔 ]]。10月19日,[[卡尔·马克 · · 莱贝里希|马 ]]投降。对拿破仑来说,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他还要面对[[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库图佐夫]]的俄罗斯军队和其他 利军队。
 +
 
 +
得知乌尔姆失利的消息 奥地利大公[[卡尔大公 ( 奥地利-特申)|卡尔]]被迫退回[[維也納]]。 破仑的大军团进入[[摩拉维亚]],但这并不能阻止库图佐夫的军队同[[亚历山 一世 (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和[[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一世]]的军队在奧斯特利茨汇合
 +
 
 +
为了取得胜利 [[拿破仑一世]]打算让他的敌人误以为自己的军队实 太差,好让他们发起一场鲁莽的进攻。于是, 他使了大量的诡计(稍一接触就马上撤退,请求另外两位皇帝接受自己谈判的请求,......)。就这样,敌人以为拿破仑只有4万人。库图佐夫没有上当,可是,那些年轻的将军们想在他们的皇帝面前表现一下,结果冲进了拿破仑的陷阱。
 +
 
 +
1805年12月2日,在[[奧 特利茨戰役]]中,尽管处于兵力数量上的劣势,[[拿破仑一世]]和他的7万3千名士兵使奥俄联军遭受了 场屈辱的败仗 他的战术被认为是成功 军事杰作。
 +
 
 +
12月26日,[[奥地利]]签署了[[普雷斯堡和约]]。这样 ,法 国可以随心所欲地重组德意志:拿破仑一世建立了[[萊茵邦聯]],这就事实上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奥地利需要支付四千万盾赔款,这是它国民收入 七分 一。
 +
 
 +
[[普魯士]]不接受法国的霸权通过[[莱茵邦联]]延伸到自己的固有边界。在[[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和[[英国]]的推动下,1806年8月9日,[[腓特烈·威廉三世]]发布动员令,准备对法国开战
 +
 
 +
1806年10月,普鲁士、英国、[[俄罗斯帝国]]、萨克森选侯国和[[瑞典]]组成了[[第四次反 同盟]]。
 +
 
 +
于是拿破仑不得不准备一场新的战争。他把自己的军队集中 莱茵河 ,9月25日,他向萨克森发起了进攻,兵力 约16万人(出发时 兵力,战斗期间有所增加)。第一次交战发生在萨尔费尔德战役,在这场战役中 [[路易·斐迪南亲王 (1772-1806)|普鲁士的路易·费迪南]]亲王阵亡。
 +
 
 +
法国军队 十分迅速,这让他们有能力消灭普鲁士的25万军队。事实也 确如此,[[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和[[路易·尼古拉·达武|达武]]元帅在1806年10月14日的[[耶拿會戰|耶拿战役]]和奥埃尔斯特战役中击溃了普鲁士的军队。在这一天中,普鲁士军队损失了 约4万3千人,和全部的炮兵。这些失败使[[古普鲁士人|普鲁士人]]陷入混乱。于是我们看到,10月29日,500名法国轻骑兵在[[安托萬·夏爾·路易·拉薩爾|拉薩爾]]将军的指挥下 独自占领了坚固 [[什切青]],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普鲁士军队不复存在。
 +
 
 +
10月27日,[[拿破仑一世| 破仑]]在队伍前列带领他的“ 军团”进入[[柏林]]。从向[[普魯士]]发起进攻,到进入[[柏林]],拿破仑总共只用了十九天。
 +
 
 +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一世下令对 国进行[[大陆封锁]]。
 +
 
 +
在战胜了普鲁士人之后,[[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决定在[[俄羅斯帝 陸軍|俄罗斯军队]]到来之前入侵普鲁士所占领的[[波兰]]。
 +
 
 +
最近一次[[瓜分波蘭]]发生在11年前,这时,在所有的城市, 所有 战役中 拿破仑的士兵作为解放者受到了欢迎。尤其是他们中间还有以前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东布罗夫斯基]]意大利波兰军团士兵。波兰各省对普鲁士 俄罗斯占领者的起义为拿破仑提供了3万人。
 +
 
 +
在[[华沙]]前,俄罗斯人退缩 ,他们拒绝开战。[[若 尚·缪拉|缪拉]]占领了波兰首都的外围普拉格。12月19日,[[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抵达[[华沙]]。拿破仑不可避免要在[[波兰]]过冬,于是,他在华沙度过了1807年的整个1月。在这里他遇到了玛丽·瓦莱夫斯 。实际上,法国军队需要休整,他们没法马上迎战俄罗斯军队。于是,法军合拢到[[维斯瓦河]] 冬季宿营 等待国内的增援。幸运的是,在波兰人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么温暖的冬天。对法国人来说,在这个季节里,这里的温度要比巴黎温和。
 +
 
 +
1807年1月底,俄罗斯将军[[列文·奥古斯特 (本尼格森伯爵)|本尼格森]]发起进攻,这使得[[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不得不在2月8日投入了那场激烈的、举棋不定的[[埃劳战役]] 尽管双方都损失惨重, 俄罗斯主动后撤。
 +
 
 +
法国军队于是反攻。6月10日,在海尔斯堡战役中,[[若阿尚·缪拉|缪拉]]的骑兵以一场不可思议的冲锋迫使[[列文·奥古斯特 (本尼格森伯爵)|本尼格森]]的军队再次后撤。 国人主动追击,终于在6月14日的[[弗里德蘭戰役]]中取得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对这场战役的构想,从兵力的运用到战场形势的判断,都可以与奧斯特利茨戰役相媲美,堪称典范。毫无疑问,[[弗里德蘭戰役]]标志着法国军队取得了胜利。
 +
 
 +
7月7日,两国元首在[[苏维埃茨克 (加里宁格勒州)|提尔西特]]签署了以所在城市命名的《[[提尔西特条约]]》。[[俄罗斯帝国|俄罗斯]]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盟国,割让[[科托爾]]和[[伊奧尼亞群島]]的地中海领土,并且加入[[大陆封锁|对英国的大陆封锁]]。对[[普魯士王 ]]来说,这是一场灾难:它割让[[易北河]]以西的领土,用于建立[[威斯特法伦王国]],拿破仑皇帝的弟弟[[热罗姆·波拿巴|杰罗姆]]将成为这个新国家的国王。它必须割让 [[波兰]]占领 的土 地,用来建立[[華沙公國]],而且,必须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拿破仑皇帝从没有获得如此大的权力。
 +
 
 +
从1807年底开始,法国对[[伊比利亚半岛]]事务 (入侵葡萄牙迫使其实施 陆封锁,干涉西班牙王朝的危机)引发了[[半岛战争|西班牙战争]]。这是一场持续了六年多的冲突,并将严重地削弱法兰西帝国。
 +
 
 +
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枫丹白露条约]]》(1807)允许法国在伊比利亚半岛进行干预以控制葡萄牙:1807年11月27日 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和他的朝臣在英国舰队的帮助下流亡[[巴西]]。几个月后,前往葡萄牙 法国军队正控制着许多西班牙城市,就在1808年5月2日马德里起义之后,拿破仑在[[巴约讷 (比利牛斯-大西洋省)|巴约讷]]使[[卡洛斯四世]]退位,并且,[[卡洛 四世]]放弃了他儿子[[费尔南多七世]]以 [[费尔南多七世]]的兄弟们的王位继承权。《巴约讷条约》(1808)允许拿破仑将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扶上西班牙王位。然而,对这个国家的控制却十分困难。一方面是由于西班牙人民的起义,尤其是[[游击战]];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的干涉,它驱逐葡萄牙的法国军队(1808年8月30日的《辛特拉協定》)。法国军队再也没有能够征服葡萄牙。
 +
 
 +
1809年,法国和[[奧地利帝國|奥地利]]再次发生冲突。法国在[[華格姆戰役|瓦格兰战役]]中战胜了[[第五次反法同盟]],并且迫使[[哈布斯堡王朝]]签订了[[申布倫條約]]。
 +
 
 +
[[File:Carte de l'Empire Français 1812.jpg|thumb|center|500px|《1812年法兰 西 帝国地图,下辖133个省,包括西班牙王国(1808年至1813年),[[葡萄牙王國|葡萄牙王國]],[[意大利王国 (拿破仑时代)|意大利王国]](1805年至1814年),那不勒斯王国(1806年至1815年),[[莱茵邦联]]和[[伊利里亞省|伊利里亚和達爾馬提亞]]》。]]
 +
 
 +
=== 帝国的颠峰(1812年) ===
 +
[[File:Map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the First French Empire 1812-fr.svg|right|thumb|400px|upright=1.3|1812年法国行政划分]]
 +
1812年,在其巅峰时期,法兰 西 帝国包含130个省,超过4千4百万国民 在盟国的协助下 ,它 有能力动用60万军队对抗俄罗斯。它 [[德国|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和[[華沙公國]]维持广泛的军 存在。[[普魯士王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奧地利]]是它 盟国 另外,[[伊利里亚省]]直接受帝国的管辖,虽然并没有获得传统意义上省 地位(1811年废弃了 殖民地 设省计划),同时,加泰罗尼亚在1812年1月脱离西班牙王国,直接被拿破仑皇帝的权力所统治。
 +
 
 +
=== 帝国的衰亡(1812年-1815年) ===
 +
 
 +
1808年2月,[[若阿尚·缪拉|缪拉]]接管了驻扎在西班牙的法国军队,以支援对葡萄牙的入侵。马德里人民十分关切被拿破仑召唤到巴约讷的西班牙王室,5月2日,他们对法国军队奋起反抗(''Dos de mayo:五月二日''起义,西班牙语)。于是,在5月2日到3日的那天夜里,缪拉进行了一次残酷的镇压。从1809年到1810年,西班牙游击队的斗争是犹豫 定的。从1811年到1812年,法国 西班牙的失败倍增,同时,大陆封锁政策和《提尔西特条约》增加了法兰西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经济敌对,两国之间的的外交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
 
 +
1812年6月24日,法国和俄罗斯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导致拿破仑和他的“大军团”[[俄法战争|入侵]]俄罗斯领土,这支“ 军团”由二十个国家民族的士兵所组成。[[俄法战争]]对法兰西帝国来说是灾难性的。俄罗斯人使用了[[焦土政策]] ,他 们毁坏自己的粮食和家园,以防止敌方士兵获得食物或居所。“大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出发的时候是60万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大约3万士兵还能战斗),而此时,以前的盟友普鲁士和奥 利,分别在1813年2月和8月重新成为敌人
 +
 
 +
1813 ,跟[[第六次反 同盟]]的战争导致帝国军队被驱逐出[[德国|德意志]](10月19日的[[莱比锡战役]]),只剩下几个据点。1814年,从1月到3月间,爆发了“法国战争”,反法同盟入侵了法国。拿破仑在1814年4月6日退位,随后,奥地利人、普鲁士人和俄罗斯人占领了法国。
 +
 
 +
1815年3月20日到6月22日的[[百日王朝]]是拿破仑最后的回归,它以法国军队在[[滑铁卢战役|滑铁卢]]的溃败(6月18日)而告终。
 +
 
 +
{{See also|百日王朝}}
 +
 
 +
== 评价 ==
 +
 
 +
至少 开始的时候,法兰 西 帝国把自己表现为执政府和共和国的继承者。军队的胜利向被占领 国家传播了[[法国大革命|革命]]的经验。法国军队所到之处,封建领主们的司法权和薪俸都被废除。除了[[波兰]],[[贵族政治|贵族阶层]]的特权都被消灭。拿破仑法典被引入到许多国家,尤其是荷兰、德意志和意大利,使每一个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 建立 了陪审团制度并使[[离婚]]合法化。
 +
 
 +
法兰西帝国也是新贵族的熔炉。拿破仑借着重新划分欧洲版图的机会,让他的家庭和亲戚得到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御座|王位]],还仿效旧制度给他的主要合作者们授予了[[贵族等级|贵族头衔]]。
 +
 
 +
== 大事年表 ==
 +
 
 +
* 1804年5月18日:宣布[[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国人的皇帝”
 +
* 1804年5月24日:确立[[永河畔拉罗什]]的扩建计划
 +
* 1804年7月15日: 第一 次颁发[[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
* 1804年12月2日:教宗[[庇护七世]]为拿破仑加冕
 +
* 1805年12月2日:[[奧斯特利茨戰役]]
 +
* 1806年10月14日:[[耶拿會戰|耶拿战役]]和奥埃尔斯特战役
 +
* 1806年12月21日:确立“[[大陆封锁]]”政策
 +
* 1807年2月8日:[[埃劳战役]]
 +
* 1807年6月14日:[[弗里德蘭戰役]]
 +
* 1807年7月7日:同[[俄罗斯帝国|俄罗斯]]签署《[[提尔西特条约]]》,归于和平
 +
* 1808年5月2日:[[半岛战争|西班牙战争]]开始
 +
* 1809年12月15日:[[拿破仑一世]]和[[约瑟芬·德·博阿尔内]]离婚
 +
* 1810年4月2日:[[拿破仑一世|拿破仑]]和[[瑪麗·路易莎|奥地利的瑪麗·路 莎]]结婚
 +
* 1811年3月20日:皇位继承人[[拿破仑二世]]出生
 +
* 1812年6月24日至12月30日:[[俄法战争]]
 +
* 1813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莱比锡战役]]
 +
* 1814年1月至3月:法国战争(包括[[汉斯战役 (1814年)|兰斯战役]]);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占领法国
 +
* 1814年4月6日:拿破仑第一次退位
 +
* 1814年5月30日:[[巴黎条约 (1814年)|第一次巴黎和约]]
 +
* 1815年3月20日至6月22日:[[百日王朝]]
 +
* 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
 +
* 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第二次退位
 +
* 1815年12月20日:[[巴黎条约 (1815年)|第二次巴黎和约]]
 +
 
 +
== 政治 ==
 +
 
 +
=== 政府 ===
 +
 
 +
在法兰西帝国时期,每一个[[部長]]直接为[[拿破仑一世]]工作:所有的权力都在他手中<ref name="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p. 297">''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André Palluel-Guillard, {{p.|297}}</ref>。他们被简化为没有主动性、仅仅负责执行的代理人。他们的工作在于监督法律的实施<ref name="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p. 299">''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André Palluel-Guillard, {{p.|299}}</ref>。
 +
 
 +
为了协助部长,还要成立由[[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成员所领导的部门——总局,不过,总局是有大量工作的,它几乎是独立于部长的 于是,1804年成立了邮政总局,1805年成立了林业总局,1806年成立了军事查核和征兵总局,1808年成立了军粮总局,1810年成立了矿业总局,再加上[[執政府]]时期成立的总局<ref name="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p. 299"/>。
 +
 
 +
=== 地方 ===
 +
[[File:France.1804.jpg|thumb|400px|1804年法国]]
 +
 
 +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称帝的时候 ,法 国拥有106个[[省 (法国)|省]]。它不仅包括旧制 下的[[行省 (法国)|行省]]所划的八十三个省和[[教皇国#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教宗国]]原来在法国的飞地(Comtat Venaissin),还有[[法国大革命战争]]所占领的[[比利时]]和[[卢森堡]]分成的九个省,莱茵河左岸分成的四个省,合并[[萨伏依 国]]、尼斯郡和日内瓦共和国后分成的三个省,原属于[[薩丁尼亞王國|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大区|皮埃蒙特]]分成的六个省。
 +
 
 +
机构 建立 于一个新的原则之上:治理是一个人的事,大家进行协 。从此以后 所有 权力代理人都归拿破仑任命,同时,建立了 字塔式的结构:省,区,镇。在省的最高层,省长进行领导,在省议会讨论的协助下,最后由省长做决定。
 +
 
 +
=== 伊利里亚省 ===
 +
{{See also|伊利里亚省}}
 +
 
 +
==参考资料==
 +
{{reflist}}
 +
 
 +
==外部链接==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1025065033/http://web2.airmail.net/napoleon/index.html 拿破仑、他的军团和战役]
 +
* [http://www.firstempire.net/ 第一帝国杂志,涉及拿破仑时代的历史 战役和军服]
 +
 
 +
 
 +
 
 +
 
 +
[[Category:已不存在 欧洲帝国]]
 +
[[Category:法兰西第一帝国| ]]

於 2019年1月22日 (二) 09:48 的修訂

法蘭西帝國(法語:Empire français),史稱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語:Premier Empire),是法國在1804年5月18日建立的帝國政權。時間分為兩段:第一階段從《共和十二年憲法》(《1804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國人的皇帝」到1814年4月14日拿破崙·波拿巴第一次退位;第二階段從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波拿巴回到巴黎到1815年7月7日出現「1815年法國臨時政府」為止。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府,中間曾被第一次波旁復辟打斷,拿破崙·波拿巴在百日王朝又重新掌權,然而最終為第二次波旁復辟所取代。

法蘭西第一帝國不同於法國歷史上的其他政體:首先在於它的獨創性,它為法國開創了一種新穎的政治體制——帝國;其次是它一直處於交戰狀態,這一系列的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從1805到1815年,它連續五次迎戰反法同盟。通過這些戰爭,拿破崙征服了除斯堪的納維亞巴爾幹半島以外的歐洲大陸的大部分領土,並且在1812年達到了巔峰,此時,它的領土從里斯本一直綿延到莫斯科。在歐洲大陸,法國的領土最多達到86萬平方公里,包含135個,像羅馬漢堡巴塞羅那阿姆斯特丹杜布羅夫尼克這些城市都成為法國的省會

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成就體現在一系列重大的軍事勝利上: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奧埃爾斯特戰役,埃勞戰役弗里德蘭戰役瓦格蘭戰役。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人員的重大傷亡以及殖民計劃的瓦解:法國付出了80萬條生命;「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不復存在;賣掉了路易斯安那;在安的列斯群島最重要的殖民地馬提尼克也被英國占領(英國一直是法國大革命的敵人,也是與法國爭奪海上霸權的主要敵人)。由於進攻不列顛群島反覆受挫(愛爾蘭登陸戰、特拉法加海戰),使得英國有能力資助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俄法戰爭成為其重要轉折點,在這一戰略失敗之後,法國再也沒有能力組織龐大的軍隊——「大軍團」。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波拿巴家族為其自身利益所建立的第一個法蘭西帝國。後來,1852年,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再次建立法蘭西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於1804年5月18日,這一年,《共和十二年憲法》(《1804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國人的皇帝」。隨後在1804年11月6日通過全民表決加以確認。

法蘭西第一帝國結束於1814年4月6日(4月2日,參議院宣布廢黜拿破崙,4月6日,拿破崙在楓丹白露退位,4月20日,拿破崙被流放、前往厄爾巴島)。隨後是波旁復辟時代,1815年3月20日到7月7日,經歷了短暫的百日王朝

Template:法國歷史

歷史

從執政府到帝國

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被任命為首席執政官。拿破崙·波拿巴管理下的共和國重新變得繁榮起來,作為國家元首,他將自己視為共和國可以信賴的「天降英才」。1804年2月保皇黨人卡杜達爾策劃了一場陰謀,為避免君主制的復辟,1804年3月27日,參議院毫不猶豫地向拿破崙·波拿巴提出,把政府變為世襲的。

1804年5月18日,一份「參議院法令」將共和國政府交付給首席執政官,並授予他「法國人的皇帝」的頭銜。1804年11月6日,公布了全民表決的最終結果:357萬2千票同意,2572票反對,這份參議院的法令獲得了通過。於是《共和十二年憲法》(1804年憲法)建立了法蘭西帝國。這份參議院法令將共和國政府交付給一位世襲的皇帝,以及他的婚生後代、未婚生後代、收養的後代,但不包括婚外生後代,在沒有後代的情況下,還包括他的兄弟約瑟夫·波拿巴路易·波拿巴的後代,但不包括呂西安·波拿巴傑羅姆·波拿巴的後代(因為他們和社會地位低的人結婚)。

第一共和國並沒有馬上消失:它仍然在新政權的官方文件的編號上延續了一段時間;它還出現在皇帝加冕禮的宣誓中(1804年12月2日);它還存在於法律的官方表述上(直到1807年7月);以及普通人的各種民事文件上(直到1805年底);還有硬幣上(金法郎,直到1808年)。1807年8月19日的參議院法令撤銷了法案評議委員會,還修改了建立這個政體的《共和十二年憲法》。之前,頒布的各項法律的開頭段落都是:「拿破崙,源自上帝和共和國憲法的恩典,法國人的皇帝,從今世到永遠,得永福」。1807年之後,它的表述變成了:「拿破崙,源自上帝和憲法的恩典,法國人的皇帝意大利國王和萊茵邦聯保護者,從今世到永遠,得永福」。法蘭西帝國成為了包含許多附庸國的歐洲大陸政治體系的中心,而且,僅僅是在一個人的統治之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拿破崙。

帝國的開端(1804年)

1804年5月25日,拿破崙簽署了一項政令,在永河畔拉羅什市建立了旺代省政府,這也是基於一項宏大的城市規劃項目。這項法案旨在消除旺代省的不穩定。

7月15日,第一次頒發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1804年12月2日加冕禮

File:Jacques-Louis David, 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jpg
1804年12月2日 : 《拿破崙的加冕禮》,作者:達維特(1807年);達維特以他當時的速寫為依據,用這張畫重現了拿破崙從教宗庇護七世手中拿過皇冠戴到約瑟芬皇后頭上的時刻。

拿破崙一世在巴黎聖母院由教宗庇護七世加冕為皇帝。拿破崙實際上是經過教宗祝聖加冕的,因為加冕禮在於敷聖油,而教宗也的確這麼做了,像為其他的統治者一樣為拿破崙在身體上傳統的地方敷了聖油。因此,拿破崙自己將皇冠戴到頭上與加冕無關,因為皇冠只是一件象徵皇權的物品,跟十字聖球、佩劍沒什麼區別。

皇帝不是一位對宗教有熱情的教徒,他沒有在加冕禮的彌撒上領聖體。我們或許還記得查理曼大帝的加冕禮,就像很久以前那樣,拿破崙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隨後,他給妻子約瑟芬戴上了皇冠。於是,約瑟芬成為皇后。這一場景被畫家雅克-路易·達維特那張著名的油畫《拿破崙的加冕禮》記錄下來。

帝國的加冕禮上充滿了各種符號。從共和國過渡到帝國,這需要創立帝國的紋章,以及一些新的象徵性的符號,為的是建立一種前所未有的傳統。拿破崙把自己看作是實現統一的人,他決定將代表着以前的法國的那些符號,以及代表着現在這個歐洲強權的符號都給結合起來。

蜜蜂被認為是映照了墨洛溫王朝,它在紋章和帝國披風上的布局讓人想起卡佩王朝百合花。正義之手被使用在卡佩王朝的加冕儀式上,這一次,它用來表明帝國繼承了卡佩王朝的權力。在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之後,拿破崙希望證明自己是「第四王朝」——波拿巴王朝——的開創者。加冕禮上使用的其他符號都帶有精神層面的寓意。因此,拿破崙用手握了一下查理曼大帝的十字聖球,並且戴了查理曼大帝的皇冠。他的佩劍和權杖據說也「出自於查理曼大帝」:事實上,它們已經在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的加冕儀式中使用了幾個世紀。

紋章上還放了鷹的圖案,這是參照了羅馬軍團的鷹,同時,鷹也是查理曼大帝的符號。帝國披風的紅色直接參照了羅馬帝國的紫色。這樣,拿破崙把自己打扮成了羅馬帝國查理曼大帝的繼承者。

拿破崙一世在加冕儀式上的宣誓:

「我宣誓維護共和國領土的完整;遵守並確保教會協議和信仰自由;遵守並確保權利平等,政治自由和公民自由,維持已售教會財產的現狀;不提高任何稅賦,僅依照法律增加稅種;維護榮譽軍團;將法國人民的利益、幸福和榮譽視為管理法國的唯一準則。」

在人民的眼中,拿破崙成為這樣一位國家元首:他代表了一個民族和一位君主所達成的政治共識,而且,這位君主是 被上帝的恩典 所揀選和庇護的。然而,在國外,他被視為革命的繼承者,本質上是反對君主制的。這種模糊顯然成為新政權的弱點。

帝國的擴張(1805年-1812年)

File:Austerlitz-baron-Pascal.jpg
1805年12月2日,《奧斯特利茨戰役,作者:弗朗索瓦·傑拉爾(1810年),凡爾賽宮

拿破崙·波拿巴是通過軍事上的勝利和聯盟使帝國成為歐洲強權的。帝國涵蓋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受到英國軍事上和財政上的支持,歐洲的君主們組織了一次又一次反法同盟,但都被拿破崙所粉碎。

1805年,受到英國的支持,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面對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開始了第一次奧地利戰爭。拿破崙的七個軍穿過奧地利,越過萊茵河,迎戰了德國。拿破崙皇帝把他的敵人卡爾·馬克包圍在烏爾姆。10月19日,馬克投降。對拿破崙來說,這是一次輝煌的勝利,然而,他還要面對庫圖佐夫的俄羅斯軍隊和其他的奧地利軍隊。

得知烏爾姆失利的消息,奧地利大公卡爾被迫退回維也納。拿破崙的大軍團進入摩拉維亞,但這並不能阻止庫圖佐夫的軍隊同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和弗朗茨一世的軍隊在奧斯特利茨匯合。

為了取得勝利,拿破崙一世打算讓他的敵人誤以為自己的軍隊實力太差,好讓他們發起一場魯莽的進攻。於是, 他使了大量的詭計(稍一接觸就馬上撤退,請求另外兩位皇帝接受自己談判的請求,......)。就這樣,敵人以為拿破崙只有4萬人。庫圖佐夫沒有上當,可是,那些年輕的將軍們想在他們的皇帝面前表現一下,結果衝進了拿破崙的陷阱。

1805年12月2日,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儘管處於兵力數量上的劣勢,拿破崙一世和他的7萬3千名士兵使奧俄聯軍遭受了一場屈辱的敗仗。他的戰術被認為是成功的軍事傑作。

12月26日,奧地利簽署了普雷斯堡和約。這樣,法國可以隨心所欲地重組德意志:拿破崙一世建立了萊茵邦聯,這就事實上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最後,奧地利需要支付四千萬盾賠款,這是它國民收入的七分之一。

普魯士不接受法國的霸權通過萊茵邦聯延伸到自己的固有邊界。在俄羅斯英國的推動下,1806年8月9日,腓特烈·威廉三世發布動員令,準備對法國開戰。

1806年10月,普魯士、英國、俄羅斯帝國、薩克森選侯國和瑞典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

於是拿破崙不得不準備一場新的戰爭。他把自己的軍隊集中在萊茵河上,9月25日,他向薩克森發起了進攻,兵力大約16萬人(出發時的兵力,戰鬥期間有所增加)。第一次交戰發生在薩爾費爾德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普魯士的路易·費迪南親王陣亡。

法國軍隊的進展十分迅速,這讓他們有能力消滅普魯士的25萬軍隊。事實也的確如此,拿破崙達武元帥在1806年10月14日的耶拿戰役和奧埃爾斯特戰役中擊潰了普魯士的軍隊。在這一天中,普魯士軍隊損失了大約4萬3千人,和全部的炮兵。這些失敗使普魯士人陷入混亂。於是我們看到,10月29日,500名法國輕騎兵在拉薩爾將軍的指揮下,獨自占領了堅固的什切青,沒有遇到什麼抵抗。普魯士軍隊不復存在。

10月27日,拿破崙在隊伍前列帶領他的「大軍團」進入柏林。從向普魯士發起進攻,到進入柏林,拿破崙總共只用了十九天。

1806年11月21日,拿破崙一世下令對英國進行大陸封鎖

在戰勝了普魯士人之後,拿破崙決定在俄羅斯軍隊到來之前入侵普魯士所占領的波蘭

最近一次瓜分波蘭發生在11年前,這時,在所有的城市,在所有的戰役中,拿破崙的士兵作為解放者受到了歡迎。尤其是他們中間還有以前的東布羅夫斯基意大利波蘭軍團士兵。波蘭各省對普魯士和俄羅斯占領者的起義為拿破崙提供了3萬人。

華沙前,俄羅斯人退縮了,他們拒絕開戰。繆拉占領了波蘭首都的外圍普拉格。12月19日,拿破崙抵達華沙。拿破崙不可避免要在波蘭過冬,於是,他在華沙度過了1807年的整個1月。在這裡他遇到了瑪麗·瓦萊夫斯卡。實際上,法國軍隊需要休整,他們沒法馬上迎戰俄羅斯軍隊。於是,法軍合攏到維斯瓦河的冬季宿營地等待國內的增援。幸運的是,在波蘭人的記憶中,從來沒有過這麼溫暖的冬天。對法國人來說,在這個季節里,這裡的溫度要比巴黎溫和。

1807年1月底,俄羅斯將軍本尼格森發起進攻,這使得拿破崙不得不在2月8日投入了那場激烈的、舉棋不定的埃勞戰役。儘管雙方都損失慘重,但俄羅斯主動後撤。

法國軍隊於是反攻。6月10日,在海爾斯堡戰役中,繆拉的騎兵以一場不可思議的衝鋒迫使本尼格森的軍隊再次後撤。法國人主動追擊,終於在6月14日的弗里德蘭戰役中取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對這場戰役的構想,從兵力的運用到戰場形勢的判斷,都可以與奧斯特利茨戰役相媲美,堪稱典範。毫無疑問,弗里德蘭戰役標誌着法國軍隊取得了勝利。

7月7日,兩國元首在提爾西特簽署了以所在城市命名的《提爾西特條約》。俄羅斯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盟國,割讓科托爾伊奧尼亞群島的地中海領土,並且加入對英國的大陸封鎖。對普魯士王國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它割讓易北河以西的領土,用於建立威斯特法倫王國,拿破崙皇帝的弟弟傑羅姆將成為這個新國家的國王。它必須割讓在波蘭占領的土地,用來建立華沙公國,而且,必須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拿破崙皇帝從沒有獲得如此大的權力。

從1807年底開始,法國對伊比利亞半島事務的介入(入侵葡萄牙迫使其實施大陸封鎖,干涉西班牙王朝的危機)引發了西班牙戰爭。這是一場持續了六年多的衝突,並將嚴重地削弱法蘭西帝國。

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楓丹白露條約》(1807)允許法國在伊比利亞半島進行干預以控制葡萄牙:1807年11月27日,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和他的朝臣在英國艦隊的幫助下流亡巴西。幾個月後,前往葡萄牙的法國軍隊正控制着許多西班牙城市,就在1808年5月2日馬德里起義之後,拿破崙在巴約訥使卡洛斯四世退位,並且,卡洛斯四世放棄了他兒子費爾南多七世以及費爾南多七世的兄弟們的王位繼承權。《巴約訥條約》(1808)允許拿破崙將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扶上西班牙王位。然而,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卻十分困難。一方面是由於西班牙人民的起義,尤其是游擊戰;另一方面是由於英國的干涉,它驅逐葡萄牙的法國軍隊(1808年8月30日的《辛特拉協定》)。法國軍隊再也沒有能夠征服葡萄牙。

1809年,法國和奧地利再次發生衝突。法國在瓦格蘭戰役中戰勝了第五次反法同盟,並且迫使哈布斯堡王朝簽訂了申布倫條約

File:Carte de l'Empire Français 1812.jpg
《1812年法蘭西帝國地圖,下轄133個省,包括西班牙王國(1808年至1813年),葡萄牙王國意大利王國(1805年至1814年),那不勒斯王國(1806年至1815年),萊茵邦聯伊利里亞和達爾馬提亞》。

帝國的顛峰(1812年)

1812年,在其巔峰時期,法蘭西帝國包含130個省,超過4千4百萬國民。在盟國的協助下,它有能力動用60萬軍隊對抗俄羅斯。它在德意志意大利西班牙華沙公國維持廣泛的軍事存在。普魯士奧地利是它的盟國。另外,伊利里亞省直接受帝國的管轄,雖然並沒有獲得傳統意義上省的地位(1811年廢棄了殖民地設省計劃),同時,加泰羅尼亞在1812年1月脫離西班牙王國,直接被拿破崙皇帝的權力所統治。

帝國的衰亡(1812年-1815年)

1808年2月,繆拉接管了駐紮在西班牙的法國軍隊,以支援對葡萄牙的入侵。馬德里人民十分關切被拿破崙召喚到巴約訥的西班牙王室,5月2日,他們對法國軍隊奮起反抗(Dos de mayo:五月二日起義,西班牙語)。於是,在5月2日到3日的那天夜裡,繆拉進行了一次殘酷的鎮壓。從1809年到1810年,西班牙游擊隊的鬥爭是猶豫不定的。從1811年到1812年,法國在西班牙的失敗倍增,同時,大陸封鎖政策和《提爾西特條約》增加了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經濟敵對,兩國之間的的外交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

1812年6月24日,法國和俄羅斯之間日益緊張的局勢導致拿破崙和他的「大軍團」入侵俄羅斯領土,這支「大軍團」由二十個國家民族的士兵所組成。俄法戰爭對法蘭西帝國來說是災難性的。俄羅斯人使用了焦土政策,他們毀壞自己的糧食和家園,以防止敵方士兵獲得食物或居所。「大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出發的時候是60萬人,回來的時候只剩下大約3萬士兵還能戰鬥),而此時,以前的盟友普魯士和奧地利,分別在1813年2月和8月重新成為敵人。

1813年,跟第六次反法同盟的戰爭導致帝國軍隊被驅逐出德意志(10月19日的萊比錫戰役),只剩下幾個據點。1814年,從1月到3月間,爆發了「法國戰爭」,反法同盟入侵了法國。拿破崙在1814年4月6日退位,隨後,奧地利人、普魯士人和俄羅斯人占領了法國。

1815年3月20日到6月22日的百日王朝是拿破崙最後的回歸,它以法國軍隊在滑鐵盧的潰敗(6月18日)而告終。

評價

至少在開始的時候,法蘭西帝國把自己表現為執政府和共和國的繼承者。軍隊的勝利向被占領的國家傳播了革命的經驗。法國軍隊所到之處,封建領主們的司法權和薪俸都被廢除。除了波蘭貴族階層的特權都被消滅。拿破崙法典被引入到許多國家,尤其是荷蘭、德意志和意大利,使每一個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建立了陪審團制度並使離婚合法化。

法蘭西帝國也是新貴族的熔爐。拿破崙借着重新劃分歐洲版圖的機會,讓他的家庭和親戚得到了歐洲許多國家的王位,還仿效舊制度給他的主要合作者們授予了貴族頭銜

大事年表

政治

政府

在法蘭西帝國時期,每一個部長直接為拿破崙一世工作:所有的權力都在他手中[1]。他們被簡化為沒有主動性、僅僅負責執行的代理人。他們的工作在於監督法律的實施[2]

為了協助部長,還要成立由最高行政法院成員所領導的部門——總局,不過,總局是有大量工作的,它幾乎是獨立於部長的。於是,1804年成立了郵政總局,1805年成立了林業總局,1806年成立了軍事查核和徵兵總局,1808年成立了軍糧總局,1810年成立了礦業總局,再加上執政府時期成立的總局[2]

地方

File:France.1804.jpg
1804年法國

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稱帝的時候,法國擁有106個。它不僅包括舊制度下的行省所劃的八十三個省和教宗國原來在法國的飛地(Comtat Venaissin),還有法國大革命戰爭所占領的比利時盧森堡分成的九個省,萊茵河左岸分成的四個省,合併薩伏依公國、尼斯郡和日內瓦共和國後分成的三個省,原屬於撒丁王國皮埃蒙特分成的六個省。

地方機構建立於一個新的原則之上:治理是一個人的事,大家進行協商。從此以後,所有的權力代理人都歸拿破崙任命,同時,建立了金字塔式的結構:省,區,鎮。在省的最高層,省長進行領導,在省議會討論的協助下,最後由省長做決定。

伊利里亞省

參考資料

  1. 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André Palluel-Guillard, Template:P.
  2. 2.0 2.1 Histoire et dictionnaire du consulat et de l'Empire, André Palluel-Guillard, Template:P.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