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洋蔥

於 2019年12月20日 (五) 22:54 由 CP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外部連結

洋蔥學名Allium cepa),又稱蔥頭洋蒜,新疆人稱皮牙孜(源自波斯語Piyaz)、是一種常見的石蒜科蔥屬植物

目錄

形態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弦線狀,濃綠色圓筒形中空葉子,表面有蠟質;葉鞘肥厚呈鱗片狀,密集於短縮莖的周圍,形成鱗莖(俗稱蔥頭);傘狀花序,白色小花;蒴果

根莖外邊包着一層薄薄的皮(白、黃或紅色),裡面是一層一層的肉,一般是白色或淡黃色。

繁殖

洋蔥的成長可由種子培育;或是更常見的,由鱗莖Sets來培育。洋蔥鱗莖通常是一年播很密集的種子來培育的;讓大部分的種子最後都發育不良,只結很小的鱗莖。再將這些小鱗莖分散來種,就能夠很容易的在隔年時,成長為成熟的洋蔥。不過這樣長出來的洋蔥也常常會有雙鱗莖的問題。

無論那一種培育的方法,都能用在培育大蔥Spring Onion或綠蔥上。這些蔥是洋蔥發芽之後,還沒完全長成的時候收成的,綠蔥的英文名字除了Green Onion之外,也常被叫做Welsh Onion、或是Allium fistulosum(青蔥的學名;不會結乾鱗莖的一種蔥類)。

歷史

洋蔥原產於中亞西亞,現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已經用於世界各地的食物。

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穫洋蔥的圖畫,之後傳到地中海區。西漢時,張騫通西域,從西域帶回許多物種。當時在西域已經有種植洋蔥的記錄。

地理大發現之後,由歐洲向世界傳播。16世紀,傳入北美洲。1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時,《嶺南雜記》記載洋蔥由歐洲白人傳入澳門,在廣東一帶栽種。

根據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公所的資料,1912年一位在淡水任教的日本小學老師,首次把洋蔥由日本引進臺灣。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自1918年起,在臺灣各地試驗栽植洋蔥,但是成效不佳。

二戰結束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後,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在省農林廳和農復會的贊助下,繼續引進各品種洋蔥,在臺灣各地試種。在臺灣南部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屏東縣一帶種植成功,現在屏東的恆春楓港、車城等地成為臺灣最大洋蔥產地。

用途

洋蔥的主要食用部位是鱗葉,主要作調味用。洋蔥含有大蒜素,有很強烈的刺激味道。切洋蔥時,這種味道會刺激人的眼睛和鼻子,使之流淚[1]。雖然生的時候味道辛辣,但是烹飪之後不會太刺激。洋蔥有淨化血液的功效,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是刺鼻氣味的主要成分,能夠預防血液凝固、有效清血,並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洋蔥也在生物實驗課或生物課本中出現,因為洋蔥的取得方便,並且不具有葉綠體,常拿來和一般植物的葉細胞當做比較。

寵物禁忌食材

對貓狗而言,食用含有洋蔥的食物,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導致貓狗體內的紅血球細胞極速氧化[2],甚至死亡。

參考來源

引用
  1. 陳奕均. 洋蔥淚不淚!? 不再賺人熱淚的洋蔥!. 2014-02-21. 以後看到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不要再說作者在裡面加了洋蔥了,因為產生的淚是不一樣的! 
  2. 蘇菁菁. 貓咪這樣吃最健康. 臺灣: 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麥浩斯出版. 2013年10月: 48. ISBN 978-986-5802-35-6 (中文). 
資料庫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