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伦·文德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伦·文德勒 Helen Hennessy Vendler ,(1933年4月30日 - ),出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哈佛波特大学的埃梅里塔教授,著名的诗歌评论家。

1950年- 1954年,就读于波士顿的伊曼纽尔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在随后的几年中,她在富布赖特奖学金的资助下在鲁汶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学习。

1960年,获得哈佛大学英语和美国文学博士学位。

早期著作全部以经典诗人为研究对象,莎士比亚乔治·赫伯特济慈叶芝史蒂文斯,这让她非常引以自豪。

海伦·文德勒认为,仔细,热情地阅读一首诗会导致人们发现其声音和情感。通过作为学者,评论家和老师的工作,文德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性和力量的工具。[1]

诗人的倾诉创造听众

海伦·文德勒在其著作《看不见的倾听者》中选取乔治·赫伯特华尔特·惠特曼约翰·阿什伯利三位诗人为例,精密地分析了英语诗歌中三种异乎寻常的倾诉方式,并指出它们包含的“抒情的亲密感”具有令人信服的音调并且展示出了特殊的伦理内涵。[2]

书不足百页,三章内容都来自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主题讲座,出版之后很快成为畅销书,其受欢迎的程度,在批评领域里大概只有哈罗德·布鲁姆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的作品能与之相比。[3]

看不见的倾听者

海伦.文德勒在谈论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时说道,“表达丰富的诗人与冷淡的听众之间痛苦的不对等,迫使她不断地写信给沉默的世界”,因为狄金森曾写道:“这是我的信,给那从未写信给我的世界”,每个创作者想要真正有效的倾听,而不是置身回绕他的听众中间,被所有毫无韵律的噪音所淹没[4]

我们不能长久地享受孤独,因为孤独让我们封闭,要是我们既不向神敞开,又不向大自然学习,我们就会在这种毫无目的的封闭之中枯竭。

 河流到此为止,再也无力流动,精神之花一旦枯萎,那些促使它绽放的根柢也将萎缩消失。心灵由草原转为沙漠,我们可以终日言笑,然而这种虚假的言笑,随时都会覆灭。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倾听,即使那是一个看不见的倾听者,只要他足够稳定,我们就不会坍陷在自我的空转中。

风格

当今的英美诗歌批评界,文德勒是唯一能以所谓“形式批评”而获得学术界和读者大众双重认可的大家,即使她有时会忍不住去绘制图表分析诗歌结构,她的著作依然引人入胜,决不乏味。

文德勒对当代诗歌的评论也直接影响了大批读者的阅读趋向,比如诗界的宠儿乔瑞·格里汉姆和做过桂冠诗人的丽塔·达夫都直接曾受惠于这位诗学泰斗的奖掖。但在批评家之间,她发出的攻击也常常令人生畏。曾享有“牛津诗歌教授”荣誉头衔的詹姆斯·芬顿的文集《诗歌的力量》出版后,包括诗人查尔斯·西米克在内的很多人撰文称赞,唯独文德勒的书评不肯屈就,明确表态“此书无法证明诗歌的力量”,同时毫不客气指出芬顿对布莱克的解读中的错误。

海伦·文德勒作为评论界的顶尖人物,从不回避在诗歌评论中强调细节,从不畏惧于发掘诗歌史上的不太知名的人物,比如说农民诗人约翰·克莱尔(John Clare)。 [5]

诗歌批评家

文德勒相信所有人都必须享受诗歌的意识。在她对杂志的评论和文章中,普通读者更容易接触到她。其中她的作品被《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一部分:现代美国诗人》(1980年)和《灵魂说:论新诗》(1995年)所收录,该书获得了美国国家评论家协会奖。[6]

1978年,开始担任《纽约客》的诗歌批评家。[7]

她经常写了纽约图书评论,在新的共和国,和纽约Times Book Review。

编辑诗集

1985年,文德勒编辑了《哈佛当代美国诗集》

1985年,编辑并介绍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

1986年,在英国出版《费伯当代美国诗集》

1987年,担任《哈珀美国文学选集》的诗歌编辑。

1987年,她编辑并创作了《声音和视觉:美国诗人》,这是同名公共广播系统电视连续剧的配套作品。

1990年,和WB叶芝的《诗选》。

经典诗人著作

W. B. Yeats (1963 和2007)。

George Herbert (1975)。

Wallace Stevens的专著(1969年 和 1984年)。

谢默斯· 希尼 (1998)。

研究的济慈的颂歌(1983)。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1997年)。

分析叶芝(2004年)。

赫伯特·惠特曼和Ashbery (2005)。

和Dickinson (2010)。

当代诗歌方面的书

部分的我们 (1980年)。

灵魂 说 (1995年)。

在给定和的制造 (1996年) 。

即将的年龄作为一个诗人 (2003)。

最后的书 (2010)。

哥伦比亚电子百科全书(2013)。

荣誉与获奖

古根汉人文类奖学金。

1974年,1976年,1978年和1986年获得普利策诗歌奖。

1974年,1976年,1977年和1978年;梅隆奖学金和洛克菲勒奖学金的陪审团成员。

1979年,洛克菲勒人文委员会委员。

1978-79年,国家人文教育基金会教育顾问委员会委员;普利策奖委员会。

1981-93年,。1991年,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 Foundation)教育顾问委员会成员。

1991-2000年;哈佛学会研究员。

2004年,美国政府人文基金奖的得主。人文领域最高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