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汉光演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光演习
图片来自自由时报

汉光演习中华民国以全国性防卫作战的军事演习[1]假想敌一般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汉光演习于1984年首度举行,代号为“汉光一号演习”,由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参谋总长郝柏村上将主持;之后年年举行,仅号次有所更动。

为建立全民防卫动员体系,落实全民国防理念,实施动员准备,保障人民权益,中华民国政府于2001年11月14日颁布《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作为建构全民防卫动员机制的法源依据。

发展

中美联合军事演习

汉光演习前身为中华民国国军美军顾问团的“中美联合军事演习”,参与演习的军队为位于中华民国国军、美国海军舰队与美军顾问团成员。

实施征兵制后备军人制度的中华民国,联合演习成员除了参演现役军人外,也涵盖预备役。联合军演依例每年举行,中华民国国军并在同时间举行所谓南北军团,以“反攻大陆”攻击型态为主的全国“师对抗”。

汉阳演习

1979年1月,中国与美国关系出现转折,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与中华民国断交,因此每年举行之联合军演随著《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废止而终止。为因应此情况,中华民国国军于1979年8月首次单独进行全国性作战演习,代号为“汉阳演习”。“汉阳”之名源自“汉阳兵工厂”。

延续联合军演的汉阳演习虽照例举行,不过因为参谋总长宋长志上将任内的三军并不协调而违背实际军事现实,所以并无显著绩效。1981年12月,陆军总司令郝柏村上将接替海军出身的宋长志上将就任参谋总长后,开始扩大汉阳演习内容,并将形态从攻击调整为防卫。

历年演习

1984年,汉光1号

经过3年的调整和部署后,1984年新型态的中华民国军事演习上阵,其代号则从“汉阳演习”更名为“汉光演习”。“汉光”本意为 “大汉光复”,而内容则从原本的“攻击师对抗”性质改为“全国性实兵防卫作战演习”,而首次的新型态汉光演习则命名为“汉光一号演习”。“汉光”为中华民国国军常用代号,显示1980年代初期的中华民国政治气氛;而此代号并于日后依循沿用,仅在号次依序增加。

首度汉光演习于1984年6月23日举行,地点为澎湖。尔后,汉光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演习天数约在数天至数周;至于演习区域,则是在数个军团战区按年度轮流进行。1980年代中期开始,常态的汉光演习成为国军作战层次最高、演习战情最复杂、参演人力兵员最多、科目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三军联合攻防作战系列演习。

  • 实兵操演验证
    • 演习时间:5月实施。
    • 演习地点:在本岛、外岛,以及海、空域训练场。
    • 演习编组:由部长担任统裁官,总长(含)以下的人员担任各相关的指挥官与参谋,并全程进行参演。
    • 演练方式:以全年的作战演训指导,在同一个想定架构下,采取“全军、分区、同时”对抗方式实施演练,并结合“同心”、“万安”等演习,以强化后备动员的整备战力,操演全程置重点于“联合战力保存、联合截击与联合国土防卫”。

4月24日,中华民国国防部宣布“汉光二十三号”演习电脑兵棋推演结果,显示登陆台湾的共军全数遭国军歼灭,但台湾西部重要军事设施亦遭到解放军飞弹重创,同时凸显反潜、反飞弹能量不足。这也是国防部首度证实拥有地对地战术飞弹

参考文献

  1. 军事演习,天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