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普(清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图链接王普:字德辉河北固安县小集人。河南河北两镇总兵,军政肃然,颇得乾隆皇帝赏识。

王普(1727—1799),字德辉,男,河北固安县小集人。河南河北两镇总兵,军政肃然,颇得乾隆皇帝赏识。[1]

基本情况

原图链接固安城:固安老城。

自幼习拳练武,粗读兵书。清乾隆六年(1741)任永定河外委,不久补把总。因河决堤而落职。投江南营;代理天妃闸闸官事务。

历任江南副总河、山东总河左营把总、中营把总、济宁卫南汛河常印千总、黄运河营守备、济宁城守营都司、河标右营游击、山东抚标参将、文登营副将。

战功卓著

后山东王伦起义,连续攻古寿张临清等地,守军无一能战,皆败退而去。九月初,山东巡抚徐绩东昌发六百里檄文急召王普赴鲁御敌。

王普昼夜兼程,与义军战于临清周家店,因其武功出众,加之对朝廷愚忠,袒膊上阵,身先士卒,自晨至夕,杀人无数,终使义军撤退,被升用参将。与朝廷援兵一道,大战义军于临清等地,连拔数城,义军骨干不得已藏于民间。王普又日侦夜捕,王伦起义终告失败。

王普奉特旨补授河东河标副将,历任十载。[2]

四十九年授河南河北两镇总兵。任后治军严明,操练得体,对地方剿抚兼施,军政肃然,颇得朝廷赏识。当年十月入京都受到乾隆召见。

五十五年入朝参加乾隆八十寿典,皇帝倍赏有加。[3]

去世

五十七年上本乞请卸职。嘉庆四年(1799)病逝,年73岁。[4]

轶事

乾隆六年(1471)授永河外委,补把总,河决落职。投江南营,蒙总河大学士高斌提拔任外河营把总,派在河库道李公年听候委差。本年九月间,河决,张家马路和高中堂李河库均因之革职。兵部尚书舒赫德白钟山奉命赴江南查办河务,随到高埝见总河策公,一见蒙委代理天妃闸闸官事务。事竣兵部尚书舒赫德回京,白钟山放江南副总河,十九年(1754)升山东总河,委署左营把总,十月实授中营把总,二十一年(1756)拔补济宁卫南汛河掌印千总。

二十八年(1763)五月蒙总河张师题补黄运河营守备,至三十一年(1766)十月蒙总河李清时题升济宁城守营都司。三十四年(1769)蒙总河吴嗣爵题署河标右营游击。三十六年(1771)蒙总河姚立德、东抚徐绩会题升山东抚标参将。三十八年(1773)蒙东抚徐绩、登镇夏攀龙会题,升文登营副将。

三十九年(1774),以事镌二秩。八月二十六日王伦造反,扰寿张临清堂邑阳谷等处。山东巡抚督兵剿之不利,徐绩自东昌发六百里札谕,调王普至东昌。九月初五日到东昌,七日跟随徐公战贼于临清周家店。身先士卒,激战一日,贼势猖獗,将性命置之度外,斩捕过当,贼不支始退走。将军兵部尚书舒赫德、七额驸拉旺多尔济率兵继至,会战临清,歼贼殆尽,临清平,复副将衔。连击诸郡,贼皆溃走。王普改换装束暗中查访隐藏在民间之匪。经四个月苦战,全境肃清。四十年(1775)二月初九奉特旨补授河东灌标副将,在河标河协历任十载。在此任内,与次子王文昭捐纳从九修做东堤要竣,引见以知县补用,做鲁山知县。后人居固安县独流村。

三子王文焕以从九职衔修做工段竣事,以知县补用,任惠民知县。后人居固安县丞相庄(现称为“小集村”)。至四十九年(1784),蒙圣上天恩,特放河北镇总兵。到任以来,冰兢自矢,对于地方防务,时时勤慎,故该地之民树碑纪念。诏以总兵用,赏花翎。授河标副将。四十九年(1784)擢河南河北镇总兵。十月入觐,问王伦事,对甚悉。抵任奖励将弁,教练士卒,不称职者降职,老弱技疏者淘汰,赏罚严明,军政肃然。五十一年(1786)伊阳奸民秦国栋聚众戕官,闻警驰往,未至贼窜走,以是诖部议。先是贼起,邑民受迫挟,多驸之者,至是皆远遁。普下令悉招之归。伊人尸祝之。

王普所辖卫辉彰德开封陕州嵩县王禄店与本标左右共九营。按晨检阅,时时训练,严束士卒。有纵马伤田间一禾者,鞭责不贷。公余,访汉孝子丁兰郭巨,明赵烈女诸墓,明末王丁二忠祠,又于修武得汉献帝陵寝,勒石以志,以励民裕。五十五年上八旬万寿,特诏复原官,召见训诲周详,赐食品等物。并御书福字玉如意。五十七年(1792)患目疾致仕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