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普(清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王普:字德輝河北固安縣小集人。河南河北兩鎮總兵,軍政肅然,頗得乾隆皇帝賞識。

王普(1727—1799),字德輝,男,河北固安縣小集人。河南河北兩鎮總兵,軍政肅然,頗得乾隆皇帝賞識。[1]

基本情況

原圖鏈接固安城:固安老城。

自幼習拳練武,粗讀兵書。清乾隆六年(1741)任永定河外委,不久補把總。因河決堤而落職。投江南營;代理天妃閘閘官事務。

歷任江南副總河、山東總河左營把總、中營把總、濟寧衛南汛河常印千總、黃運河營守備、濟寧城守營都司、河標右營游擊、山東撫標參將、文登營副將。

戰功卓著

後山東王倫起義,連續攻古壽張臨清等地,守軍無一能戰,皆敗退而去。九月初,山東巡撫徐績東昌發六百里檄文急召王普赴魯禦敵。

王普晝夜兼程,與義軍戰於臨清周家店,因其武功出眾,加之對朝廷愚忠,袒膊上陣,身先士卒,自晨至夕,殺人無數,終使義軍撤退,被升用參將。與朝廷援兵一道,大戰義軍於臨清等地,連拔數城,義軍骨幹不得已藏於民間。王普又日偵夜捕,王倫起義終告失敗。

王普奉特旨補授河東河標副將,歷任十載。[2]

四十九年授河南河北兩鎮總兵。任後治軍嚴明,操練得體,對地方剿撫兼施,軍政肅然,頗得朝廷賞識。當年十月入京都受到乾隆召見。

五十五年入朝參加乾隆八十壽典,皇帝倍賞有加。[3]

去世

五十七年上本乞請卸職。嘉慶四年(1799)病逝,年73歲。[4]

軼事

乾隆六年(1471)授永河外委,補把總,河決落職。投江南營,蒙總河大學士高斌提拔任外河營把總,派在河庫道李公年聽候委差。本年九月間,河決,張家馬路和高中堂李河庫均因之革職。兵部尚書舒赫德白鐘山奉命赴江南查辦河務,隨到高埝見總河策公,一見蒙委代理天妃閘閘官事務。事竣兵部尚書舒赫德回京,白鐘山放江南副總河,十九年(1754)升山東總河,委署左營把總,十月實授中營把總,二十一年(1756)拔補濟寧衛南汛河掌印千總。

二十八年(1763)五月蒙總河張師題補黃運河營守備,至三十一年(1766)十月蒙總河李清時題升濟寧城守營都司。三十四年(1769)蒙總河吳嗣爵題署河標右營游擊。三十六年(1771)蒙總河姚立德、東撫徐績會題升山東撫標參將。三十八年(1773)蒙東撫徐績、登鎮夏攀龍會題,升文登營副將。

三十九年(1774),以事鐫二秩。八月二十六日王倫造反,擾壽張臨清堂邑陽穀等處。山東巡撫督兵剿之不利,徐績自東昌發六百里札諭,調王普至東昌。九月初五日到東昌,七日跟隨徐公戰賊於臨清周家店。身先士卒,激戰一日,賊勢猖獗,將性命置之度外,斬捕過當,賊不支始退走。將軍兵部尚書舒赫德、七額駙拉旺多爾濟率兵繼至,會戰臨清,殲賊殆盡,臨清平,復副將銜。連擊諸郡,賊皆潰走。王普改換裝束暗中查訪隱藏在民間之匪。經四個月苦戰,全境肅清。四十年(1775)二月初九奉特旨補授河東灌標副將,在河標河協歷任十載。在此任內,與次子王文昭捐納從九修做東堤要竣,引見以知縣補用,做魯山知縣。後人居固安縣獨流村。

三子王文煥以從九職銜修做工段竣事,以知縣補用,任惠民知縣。後人居固安縣丞相莊(現稱為「小集村」)。至四十九年(1784),蒙聖上天恩,特放河北鎮總兵。到任以來,冰兢自矢,對於地方防務,時時勤慎,故該地之民樹碑紀念。詔以總兵用,賞花翎。授河標副將。四十九年(1784)擢河南河北鎮總兵。十月入覲,問王倫事,對甚悉。抵任獎勵將弁,教練士卒,不稱職者降職,老弱技疏者淘汰,賞罰嚴明,軍政肅然。五十一年(1786)伊陽奸民秦國棟聚眾戕官,聞警馳往,未至賊竄走,以是詿部議。先是賊起,邑民受迫挾,多駙之者,至是皆遠遁。普下令悉招之歸。伊人尸祝之。

王普所轄衛輝彰德開封陝州嵩縣王祿店與本標左右共九營。按晨檢閱,時時訓練,嚴束士卒。有縱馬傷田間一禾者,鞭責不貸。公餘,訪漢孝子丁蘭郭巨,明趙烈女諸墓,明末王丁二忠祠,又於修武得漢獻帝陵寢,勒石以志,以勵民裕。五十五年上八旬萬壽,特詔復原官,召見訓誨周詳,賜食品等物。並御書福字玉如意。五十七年(1792)患目疾致仕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