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王缄(五代)

原图链接王缄: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宰相王导后裔,晋王李存勖掌书记。《契丹国志·韩延徽传》有相关记载。

王缄[jiān](?--918年):雍州咸阳(今陕西咸阳)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宰相王导后裔,晋王李存勖掌书记。[1][2]

原图链接契丹国志:《契丹国志》是南宋人所著关于辽朝纪传体史书,二十七卷。

目录

生平事迹

 
原图链接契丹国志:该书为南宋人奉敕编次,所取皆南朝所存有关北朝的资料,与元人所编《辽史》主要根据辽朝《实录》有所不同,虽不免传闻失实之辞,亦存直书不隐之论,足资参考。

王缄,幽州刘仁恭故吏也。[3]

 
原图链接契丹国志:元代史学家苏天爵认为:“叶隆礼宇文懋昭为辽、金国志,皆不及见国史,其说多得于传闻。”

少以刀笔直记室,仁恭假以幕职,令使凤翔。还经太原,属仁恭阻命,武皇留之。缄坚辞复命,书词稍抗,武皇怒,下狱诘之,谢罪听命,乃署为推官,历掌书记。

契丹国志·韩延徽传》:延徽自契丹奔晋,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嫉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遂复入契丹,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唐庄宗经略山东,承制授检校司空、魏博节度使。缄博学善属文,燕蓟多文士,缄后生,未知名,及在太原,名位骤达。燕人马郁,有盛名于乡里,而缄素以吏职事郁。

及郁在太原,谓缄曰:“公在此作文士,所谓避风之鸟,受赐于鲁人也。”每于公宴,但呼王缄而已。[4]

十年,从征幽州,既获仁恭父子,庄宗命缄为露布,观其旨趣。缄起草无所辞避,义士以此少之。胡柳之役,缄随辎重前行,殁于乱兵。际晚,卢质还营,庄宗问副使所在,曰:“某醉不之知也。”[5]

既而,缄凶问至,庄宗流涕久之,得其丧,归葬太原[6]

《契丹国志》简介

契丹国志》是南宋人所著关于辽朝纪传体史书,二十七卷。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月秘书丞叶隆礼上”,则应是南宋前期人所作。但历来对此书作者及成书年代颇多怀疑,余嘉锡认为应是宋、元间人钞撮各种记载和传说而成,托名叶隆礼;但“纵属伪作,亦出自元人之手”。

旧题叶隆礼撰。叶隆礼,字士则,号渔村嘉兴(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进士。十年,通判建康府。十二年,除国子监簿(《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开庆元年(1259年),为两浙运判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景定元年(1260年)。知绍兴府(《宝庆会稽续志》卷二)。今书前附《进契丹国志表》,末署“淳熙七年(1180)三月秘书丞臣叶隆礼上表”。显误。论者谓淳熙应为淳祐之讹。然当年及第,即奉诏修书,且於三月以前撰成上进,亦不可信。

淳熙七年比叶隆礼中进士的时间还要早67年,因此,恐为咸淳之误。在《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均未著录此书。说明此书在元代初年并未刊行。元人苏天爵《滋溪文稿》中曾论及此书,《千顷堂书目》亦有著录,著录为元人叶隆礼撰,据此推测,此书应为叶隆礼入元之后的作品。

关于《契丹国志》一书的史料价值,历来评价不一。最早提到这本书的是元代史学家苏天爵,他认为:“叶隆礼、宇文懋昭为辽、金国志,皆不及见国史,其说多得于传闻。”后来的学者也曾指出其中种种疵病。但是,宋、元时期通记辽朝一代史事的著作,除《辽史》外,只有《契丹国志》。尽管缺点很多,仍是较原始的资料。辽代史料为数甚少,元末修《辽史》,已有文献不足征之苦,就从《契丹国志》引用了不少材料。可以断定的是,《辽史》中有关天祚帝一朝的史实,因无《实录》可凭,主要取材于此书 。今天我们将《契丹国志》和《辽史》加以比较,尚有不少可以订正、补充后者的地方。所以,本书仍不失为研究辽代历史的基本史料,值得我们特别予以重视。

契丹国志》常全部引用原文而无所更改,收录了许多今已失传的珍贵史料书籍的记载,保存了大量史料。辽代有禁书令,有关辽国史事的书很少能流入中原,因此可以流传到今天的辽国史料就更加罕见。《契丹国志》的资料对研究辽代历史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