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鼠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鼠粄

中文学名:老鼠粄

老鼠粄

老鼠粄汉族客家小吃之一,源于广东梅州一带,因为其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

老鼠粄是一道以粘米、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客家菜

中文名 老鼠粄

分 类客家菜

口 味 味美有加 主要食材 粘米

配 料 肉碎、葱花、胡椒粉

别 名 珍珠粄,米筛目,米苔目,米台目,银针粉

目录

1 名称由来

2 制作原料

3 制作步骤

4 菜品由来

5 老鼠粄在珠三角

6 菜品发展

名称由来

老鼠粄,相传在客家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虽名为“老鼠粄”,很多人以为是有老鼠肉之类的作为食材,其实不然,“老鼠粄”与老鼠并没有联系,只是叫做“老鼠粄”而已,赣南地区有流传这种食物像老鼠屎,

从而称之为“老鼠屎粄”(例如赣州市会昌县周田镇,这种叫法和由来被广为流传),后因不雅改为“老鼠粄”。

广东梅州大埔人因其形似老鼠尾,便称其为“老鼠粄”。

做法简单,表面舀上几调羹芝麻油,撒上葱花,外加几勺榨菜,酸菜,萝卜干,就可以享用了。

老鼠粄也传至香港,因“老鼠”之名不雅,当地人以粉条两端尖,状似银针,称为银针粉。

制作原料

老鼠粄的主要原料用粘米。

制作步骤

粘米以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 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

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

菜品由来

唯独客家小吃是主食的延伸,它的用途首先是充饥,几乎全是米制品。

小吃起源于佐酒的熟食。古人下酒之物非常随意,付钱的时候也满不在乎,眉头不用打结,实在是便宜!盛下酒物的碟子很小,低调而实惠。依盛器之小,食物被称为“小吃”。

地方小吃跟当地人的性格颇为相似。比方说客家人的小吃就有点苦大仇深的味道,这大约跟客家祖先经历的人世沧桑有关。客家小吃是严肃的,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人家的小吃都是添意趣的下酒菜,无关宏旨,吃起来有一番惊喜,有点儿浪漫色彩,不携带充饥功能,完全是正餐以外的进食行为。

吃客家菜,如果既想吃菜又想要特色小吃的话,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胃纳量,该怎么取舍。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像笋粄、卷粄、忆子粄、甜粄、老鼠粄、算盘子……全都是实打实的粗粮淀粉, 而且是大碟,一出场就要当主角的,超出了随意点缀的范围。看一眼大家就会叫起来,哪吃得下?打包,留明天当早餐吧。

老鼠粄在珠三角

有人把濑粉和老鼠粄混淆,但其实两者有相当大的差异性。


做出“升级版”老鼠粄的却是东莞厚街人。厚街人把磨出的米浆一分为二,做成生浆、熟浆,再混合两者,打至软滑。

此外,汤底用猪肚、猪骨、粉肠以及多种药材香料熬成,最后还在老鼠粄上铺几块皮脆肉嫩的烧鹅,白红相间。老鼠粄爽滑富有弹性,烧鹅汁渗入汤中,满碗鲜香,东莞人称之为“烧鹅濑”。

从前有小贩挑着老鼠粄穿街过巷叫卖,售价低廉。没有烧鹅,他们就用一个搪瓷盅装着用辣椒面炒过的大头冲菜。那冲菜切得芝麻般大小,却是脆生生的,美不胜收,每碗老鼠粄放上一勺, 画龙点睛,逗得食客盯着勺子喊:“多一点儿,再放多一点儿!”一旦小贩开恩,多给一勺,那个早上你的嘴就合不拢了。 [1]

参考文献

  1. [1],下厨网,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