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虎皮鹦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皮鹦鹉(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又名背黄青鹦鹉、脊黄青鹦鹉或脊黄青鹦哥,俗称石燕娇凤彩凤[1]、鹦哥、阿苏儿、五色小鹦鹉或长尾恋爱鸟,是一种小型的鹦鹉,经常被当作宠物饲养。

形体特征

虎皮鹦鹉是一种体形较小的鹦鹉,连同尾羽体长在18厘米左右[2],人工饲养种的体形略大于野生种。原生种主要为黄绿色型。虎皮鹦鹉的头部及背为黄绿色遍布细的黑色横纹,如同身上的条纹,也因此而得名。它的腰、胸及腹部为绿色。尾羽几乎与身体等长,中央尾羽两只为最长呈深绿色,其他尾羽呈绿色对称排列。嘴下至颈部羽毛黄色不具横纹,面颊部各有一块蓝紫色椭圆斑。颈部有一圈黑色近圆形斑,如同项链。雌雄同色,仅在蜡膜的颜色有差异。雄鸟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黄色(老龄鸟),但光看蜡膜颜色不太准确。为黄色,具钩,起到爪的作用,帮助攀爬。眼睛为圆形,虹膜黑色。跗跖很短,被羽毛遮住。足为对趾足,利于抓握。

虎皮鹦鹉最早的颜色变异出现在1850年代,从此很多人热衷于培育各种色型的品种[3]。目前人工培育出的主要色型有蓝色、黄色、白色(白化种)等,有的品种同时具备多种颜色。有些人工种的头背部的黑斑暗淡甚至全无。

生活习性

虎皮鹦鹉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态环境生存,如灌木丛森林草原农场田园等。全种类的虎皮鹦鹉都有类似于迁徙的行为[4],在澳大利亚,每年冬天(6月到9月)占据北方,到夏天(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

虎皮鹦鹉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

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喜集群,常结成20只数百只不等的一群外出觅食,有时甚至聚集2万或更多数量成群活动。由于虎皮鹦鹉很早就被人工饲养,并且容易繁殖,已成为世界上很流行的宠物,人工饲养种在世界各地可见。

鹦鹉学舌

鹦鹉学舌是指一些鸟类可以模仿人类语言[5],因为鹦鹉作为该类鸟的代表最为人知,所以鹦鹉学舌作为此类的通称。会学舌的鸟类所能掌握的词语程度不同,例如有些乌鸦虽然很聪明,但只会个别词语。

视频

虎皮鹦鹉 相关视频

我的动物朋友之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的饲养全过程详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