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貓傳染性腹膜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猫传染性腹膜炎
圖片來自pixnet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简称传腹,是一种发生于的致命异常免疫反应,由猫携带的猫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而引起。FIP目前仍为绝症,发病后死亡时间不定,但极少活过一年时间。

虽然该病名称为“腹膜炎”,但FIP实际上是一种多系统性炎症,并非所有的患猫都一定会表现出腹膜炎的症状。患猫的症状表现通常分为两类,分别为湿性FIP和干性FIP,其中湿性FIP占全部病例的70%左右,表现为腹腔胸腔出现积液,异常鼓胀;干性FIP患猫症状不一,取决于病毒侵害的器官种类。

作为一种首次记载于1963年的疾病,FIP的预防、治疗等应对措施皆尚在研究中。作为患FIP的先决条件,猫冠状病毒的感染非常常见,惟其变异为腹膜炎病毒的条件尚不明确,因而难以预防;统计结果显示,FIP患猫中高达70%为纯种猫,这很可能与纯种猫较弱的免疫力有关。FIP少有直接的确诊手段,一般需要根据患猫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既往历史等因素来进行推断,加之有一些其他猫的疾病与FIP症状类似,造成FIP有一定的误诊率。而一旦确诊,患猫只能接受以缓解痛苦为主要目的的治疗。

病症发现

作为症状通常极为明显的一种致命疾病,FIP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却没有得到任何记载,动物医学界认为这是由于FIP在战后方才出现。1963年,兽医Jean Holtzworth根据她在波士顿天使纪念医院的诊断经历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197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病理学家John Strandberg和Richard Montali首次研究了FIP在微观层面的发病情况。截至2011年,FIP已位列发达国家宠物猫致死性传染病的第一名。

学界认为,发病率的攀升与战后饲养宠物方式改变,猫从田野乡村搬入了公寓别墅,同时宠物商店、猫舍与动物收容所等拥挤的运转枢纽纷纷建立,导致猫有更大几率互相传染猫冠状病毒有关;和平时期,人类对纯种猫的需求日益繁盛,近亲繁育使得家猫整体的免疫力愈发低下;另外,防治猫白血病、猫瘟等以往猫的主要疾病疫苗得以研发和推行,人类却仍对FIP束手无策,这也导致了其排名的飙升。

2012年,Niels Pedersen通过DNA测序确认了FIP由突变的猫冠状病毒导致,而2013年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的一项实验再度证实了这一发现。

病因

FIP因猫感染猫冠状病毒,而后猫冠状病毒发生变异而引起[1]。猫冠状病毒是一种胃肠道病毒,通常不会感染至其他系统,此时无症状或最多造成温和的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如打喷嚏流眼泪[2],猫龄5到7周时尤甚,因母源抗体含量会在这个时期降低。

任何携带猫冠状病毒的猫都有发展为FIP的潜在危险,但只有少于10%的猫会因猫冠状病毒变异而患上FIP。病毒变异后会扩散至除肠上皮细胞、肺部血液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渐进性地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尤其是在腹部。截至2018年,动物医学界仍未能就猫冠状病毒会在什么因素影响下突变为腹膜炎病毒、其中病毒本身因素与猫的身体因素的影响分占多少等问题得出明确结论[3]

參考文獻

  1. Addie D; Belák S; Boucraut-Baralon C.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ABCD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 Surgery. 2009, 11 (7): 594-604. 
  2. 貓感染性腹膜炎. Hongkong Vet. [2018-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5). 
  3. Pederson NC. An update on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ology and immunopathogenesis. Veterinary Journal. 2014, 201 (2): 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