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达洪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达洪阿

原图链结 图片来自华人百科

生平描述

字号    厚庵

     富察氏

出身    满洲镶黄旗

卒于    1854年    

达洪阿(满语:ᡩᠠᡥᡡᠩᡤᠠ,穆麟德:dahūngga,太清:dahvngga[1]),富察氏,字厚庵满洲镶黄旗人,早年为八旗护军,曾参加镇压河南滑县白莲教起义,后升任六品蓝翎侍卫。从基层军官累功至总兵,均有劳绩,由护军被荐举擢升为总兵。道光十五年,调任台湾镇总兵。在五年的总兵任内,扫除嘉义彰化等地的盗匪,赐花翎,加提督衔。1851年(清咸丰元年),达洪阿随从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镇压太平军,1853年(咸丰三年),于阜城与太平军作战受伤,死于军中,谥壮武。

有一说他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在台湾大安之役打败军,但其他文献及著作都认为该役实为英船触礁事件,是为“呐尔不哒”号事件

生平事迹

镇守台湾

1835年(道光十五年)调台湾镇总兵。他于5年内,扫荡嘉义彰化盗匪,颇受政府倚重。公元1838年(道光十八年)一年,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就达四余箱。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引起中国白银外流,银价飞涨,财政困难。道光帝就在这一年年底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道光十九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并率清军多次粉碎英军的挑衅。1840年(道光二十年)6月,在美国法国的支持下,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攻广州不下,转攻厦门,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退;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2月虎门之战,提督关天培壮烈殉国;翌年6月吴淞之战,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同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从此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加强战备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正是达洪阿镇守台湾的时候。鸦片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入台湾,尤其是美、日两国,一直图谋霸占台湾,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有鉴于此,镇守台湾的总兵达洪阿根据清政府的指示,对水陆十六营大约一万四千六百名官兵进行战时训练。达洪阿亲自领导备战,布置各战略要地的防卫,凡墩台、炮口都战旗林立,守卫者一日三次进行演习。

组织反击

公元1841年9月30日,英舰“纳尔不达”号挟舢板船多艘窜犯台湾鸡笼口(今基隆)的万人堆,发炮击毁兵房一间。面对英国侵略者,参将丘镇功,守备许长明欧阳实等当即发炮回击。丘镇功亲自发放八千斤巨炮一发,击中“纳尔不达”号,桅杆拦腰折为两段,绳索纷纷断裂,使之不得不随潮退出口外。恰巧又遇狂风巨浪,英舰随即撞礁沉没,船员大多落水。守卫清军文武官将带领兵勇驾船出港,俘获一百一十四人,杀死五人,英军头目一人投水,一人乘舢板率残众逃窜。其他各营闻信,也纷纷前往截击,先后俘获一百三十余人,击杀二十余人,捞取火炮十门,搜获英文图册多件,守台官军大获全胜。

击退敌人

英舰一个月后再次驶入淡水、鸡笼等地,欲救援被俘人员,不得要领,遂以“大船突入,直扑二沙湾台,炮发猛烈,破我台石兵房”。二沙湾炮台三面环山,一面接水,清军恃险守卫。英军见我人众山险,仰攻不利,不得不畏难而退。为了防止英军报复,达洪阿等向朝廷奏请五事:塞港、御炮(即筑土墙、挖壕沟、埋竹签、设地雷)、破(查获)其鸟枪、守城、稽查奸民等,并一一施行。

诱敌埋伏

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月30日,英舰三桅船一艘带着四只舢板船又来进犯淡水、漳化之大安港,达洪阿与姚莹设计,募渔船投向敌舰,担任向导,诱使敌船从土地公港驶入并搁浅,埋伏的清军乘机出击,又获大胜。总计英舰先后五次进犯台湾,两次被歼,船沉人亡;两次被击退败走,还有一次溜走了事。

辉煌胜利反被定罪

达洪阿领导台湾军民取得抗英斗争的辉煌胜利,使清廷大为安慰,认为这是大扬国威的胜利,称赞达洪阿智勇双全,不负委任,特给他赐号“阿克达春巴图鲁”,加太子太保衔。在愁云惨雾浓锁的晚清战争史上,达洪阿及台湾人民的战绩奏响了一首令人回肠荡气的凯歌。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诬蔑达洪阿冒功捏奏,枉杀台湾遭风洋人,要求放还俘虏一百九十四人,并惩办台湾抗英官员。屈膝卖国的清廷派闽浙总督怡良赴台确查,怡良奏请查办达洪阿等人。 对此,台湾军民义愤填膺,纷纷罢市;达洪阿手下精兵千人,众人手执一香,赴钦使怡良行署泣诉,“全台士民远近奔赴,佥呈为镇道申理者甚众”。最后还是在达洪阿的劝阻下才避免了事态扩大。
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月清政府被迫将达洪阿革职下刑部狱,8月即决定加恩免罪,10月赏三等侍卫,充哈密办事大臣,继而又赏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等职,赏戴花翎。1850年(道光三十年),授副都统。达洪阿等人的战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从此彪炳史册,功载春秋。 [2]

参考文献

  1. 满语意思是“反复的”。(安双成,《满汉大辞典》,659页)
  2. 清史稿/卷369:达洪阿,厚庵,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由护军洊擢总兵道光十五年,调台湾镇。十八年,剿嘉义县沈和等,赐花翎,加提督衔。二十一年八月,英兵船至鸡笼海口,达洪阿与姚莹督兵御之。副将邱镇功燃巨炮折其桅,敌船冲礁破碎,擒斩甚众,赐双眼花翎。九月,敌船再至鸡笼三沙湾,复却之。剿平嘉义、凤山土匪,予骑都尉世职。二十二年,敌船犯淡水彰化间之大安港,欲入口。达洪阿谋于姚莹,莹曰:“此未可与海上争锋,必以计歼之。”乃募渔舟投敌任乡导,诱令从土地公港入,搁浅中流,伏发,大破之,落水死者无算,其窜入渔舟者,击斩殆尽。诏嘉台湾三次破敌,达洪阿等智勇兼施,大扬国威,赐号阿克达春巴图鲁,加太子太保衔。敌船游奕外洋,乘间掩击,迭有俘获,遂不复至。 既而英师再陷定海浙江江苏军屡挫,乃议和。英将濮鼎查诉称台湾所戮皆遭风难民,达洪阿等冒功捏奏,命总督怡良赴台湾查办。至即传旨革职逮问,兵民不服,势汹汹,达洪阿等抚慰乃散。至京,下刑部狱,寻释之,予三等侍卫,充哈密办事大臣。历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二十六年,偕陕甘总督布彦泰剿平黑错寺番匪。三十年,授副都统咸丰元年,从大学士赛尚阿剿贼广西,破紫金山西南炮台。以病回京。三年,粤匪犯畿辅,率八旗兵临洺关进剿。从钦差大臣胜保击贼静海,四战皆捷,追至下西河,副都统佟鉴天津知县谢子澄阵亡。诏斥达洪阿先退,革职,留营效力。四年,败贼献县,复原官。寻追贼阜城,受伤,卒于军。赠都统衔,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壮武。姚莹自有传。 论曰:林则徐才略冠时,禁烟一役,承宣宗严切之旨,操之过急;及敌氛蹈瑕他犯,遂遭谗屏斥。论者谓粤事始终倚之,加之操纵,溃裂当不致此。则徐濒谪,疏陈:“自道光元年以来,粤关征银三千馀万两,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制夷已可裕如。”诚为谠论。惟当时内治废弛,外情隔膜,言和言战,皆昧机宜,其祸岂能幸免哉?邓廷桢与则徐同心御侮,克保岩疆。若达洪阿、姚莹却敌台湾,固由守御有方,亦因敌非专注,朝廷皆不得已而罪之,诸人卒皆复起,而名节播宇内、焕史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