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鄂霍次克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鄂霍次克海'''(俄语:Литосфера Охотского моря;英语:Sea of Okhotsk)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海,得名于鄂霍次克。鄂霍…”)
 
HL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鄂霍次克海'''(俄语: Литосфера Охотского моря; 英语:Sea of Okhotsk)是西北太平洋的一个海,得名于鄂霍次克。鄂霍次克海原称通古斯海或拉穆特海。旧时日本称为" 北海"(Hokkai),后来改指位于欧洲的北海,故今改用俄语音译。中国唐朝称" 少海"、"北海"。俄国人于17世纪进至鄂霍次克海,1731年建立鄂霍次克区舰队,基地设在鄂霍次克港。
+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鄂霍次克海''' </p>
 
 
1855年,区舰队基地迁驻[[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 鄂霍次克海 东岸为堪察加半岛,东南岸为千岛群岛,南岸为北海道岛,西岸、北岸为西伯利亚,西南为库页岛。在鞑靼海峡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海相连。
 
 
 
当地最著名的景观为冬季在海面出现的浮冰。海水由大陆排放的水、雨水、从太平洋穿过千岛群岛的无数海峡西流之水,以及从日本海经过[[拉佩鲁兹海峡]]北流之水组成。所属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称||  鄂霍次克海 || 外文名称 || Sea of Okhotsk || 所属大洋 || 太平洋||  地理位置 || 西北太平洋海区||||
 
|-
 
| 海域面积 || 158.3万平方千米 || 平均水深 || 839米(最深处3658米)||  大陆架宽度||  400千米 || 平均水温 || -1.8℃~12℃||||
 
|-
 
| 主要注入河流||  阿穆尔河(中国黑龙江)||  沿岸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形成时间  ||第四纪  ||主要港口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 沿岸国家 || 俄罗斯,日本
 
 
|-
 
|-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7-09-19/CLIPPING/656/N05A00_T_01_0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19000678-260301 圖片來自chinatimes]
 +
</small>
 
|}
 
|}
 
==地貌地质==
 
 
鄂霍次克海形成于第四纪(250万年至1万年前),经历了多次冰川的进退。海底坡度由北往西南下倾。按其地貌特征大致可分为陆架区、陆坡区和深水海盆。近岸陆架区占海区总面积的40%。[1]
 
 
中央部分海底为陆坡区,零星地分布着一些水下高地、洼地和海槽。
 
 
鄂霍次克海边港口
 
 
深水海盆主要有两个:在库页岛东面为一宽广的[[捷留金海盆]],地形崎岖不平;在千岛群岛内侧的是千岛海盆,为一深海平原,是全海区最深之处。海底沉积物,近岸带为粗砾、细砾和砂;陆架和岛架区主要为砂;深水海域沉积物则为粉砂质泥、粉砂粘土和泥质;千岛群岛地区的底质,一般多含火山碎屑物质,许多地方已形成各种粒度的凝灰岩沉积层。<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鄂霍次克海岛屿周围海底常发生地震,并形成破坏力巨大的津浪(地震海啸)。大陆架面积广阔(占海底面积42%以上),约宽400千米,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靠近千岛群岛的南部是深海盆地(9%以上);中部是带状大陆坡,交替分布有海底洼地和海底高原(48%以上)。海流从东北经中部、千岛群岛流向太平洋,与白令海来的海流汇合,形成千岛寒流(亲潮);南部局部地区有暖流经过。
 
 
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图
 
鄂霍次克海地理位置图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大部分为东北亚的不同地形区所围绕。鄂霍次克海西濒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海岸,南起黑龙江河口湾,北至品仁纳(Penzhina)河口。东以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KurilIslands)为界,南抵日本的北海道,西南至俄罗斯的萨哈林岛(Sakhalin)。鄂霍次克海覆盖面积158.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77米,海水冲刷着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海岸。
 
 
大陆沿岸大部分为高峻岩岸,其间散布着注入该海的地区性大河的河口。诸如黑龙江、乌第河、鄂霍塔河、吉日加河及品仁纳河等。海底由北向南和西南倾斜。北部和西北部为深达200米的大陆棚,而其余地区(约占总面积的70%)是深200米-1500米不等的大陆斜坡。
 
 
折叠编辑本段地形特点
 
南北最长2460千米,东西最宽1480千米,面积约152.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38米。北部有宽阔的大陆架,往南水深增加。中部水深1000-1600米,东部最深处达3658米。海岸线较平直,总长10460千米。较大海湾有舍列霍夫湾、乌德湾、太湾、阿卡德米湾等。海水北浅南深,平均深度821米,北浅南深,最深处3521米(千岛海盆)。水容量达136.5万立方千米。盐度32.8‰-33.8‰。
 
夕阳下的鄂霍次克海
 
夕阳下的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北浅南深,北部近岸是大陆架区,中央是大陆坡区,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东侧和千岛群岛内侧是两个深水海盆。海盆边缘的千岛群岛位于地壳活动带,北部和西北部为深达200米的大陆棚,而其馀地区(约占总面积的70%)是深200米-1500米不等的大陆斜坡。海底常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有30个活火山和70个死火山。海底地形自北向南倾斜,北部大陆架宽广,东南部有著名的千岛海盆,最深处达3521米。鄂霍次克海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北部处于高纬度,又伸入亚洲大陆,具有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年降水量400毫米-700毫米;南部受海洋调节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1月北部平均气温零下24℃,南部零下10℃;8月北部平均气温11℃,南部则为17℃。冬季来自大陆的干冷西北风,不仅可以激起海面大浪,而且引起大范围降温,使大部分海区结冰。北部一般11月开始结冰,冰期持续到来年6月,南部冰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海区结冰或有浮冰,不利于航行。海海区因有寒流和暖流交汇,而有浓雾形成。海水中营养盐类较多,利于海洋生物繁殖,产堪察加蟹、鲑鱼、鲱鱼、鳕鱼、鲽鱼等。重要港口有马加丹、鄂霍次克等。
 
 
折叠编辑本段海岸状况
 
沿岸大部高峻陡峭;堪察加半岛西岸、萨哈林岛和北海道岛北岸低平,多潟湖,岸线较平直。大海湾有舍列霍夫湾、萨哈林湾和捷尔佩尼耶湾。其间散布着注入该海的地区性大河的河口。诸如黑龙江、乌第(Uda)河、鄂霍塔(Okhota)河、吉日加(Gizhiga)河及品仁纳河等。
 
 
折叠编辑本段地质活动情况
 
香港天文台2008年7月5日10:19记录一次猛烈地震,震央位于俄罗斯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西北偏西约380千米,地震规模为里氏7.5级。经初步分析,震中位于鄂霍次克海(53.9°N,153.0°E),目前尚未有伤亡及损毁报告。[2]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3年5月24日13:44分在鄂霍次克海(54.9°N,153.3°E)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千米。
 
 
本次地震有两个显著特点:
 
 
1、深度超过600千米的巨大地震,这在地震观测史十分罕见;
 
 
2、由于震源深达600千米(位于地幔中),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能量衰减减慢,低频成份携带的巨大能量得以传播的更远,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震感。
 
  
折叠编辑本段气候特征
+
''' 鄂霍次克海'''(俄語: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羅馬化:Okhotskoye More,IPA:[ɐˈxotskəjə ˈmorʲə],日語:オホーツク海)是西[[太 洋]]的一個[[陸緣海]]<ref name="LiuAtkinson2009">{{cite book|author1=Kon-Kee Liu|author2=Larry Atkinson|title=Carbon and Nutrient Fluxes in Continental Margins: A Global Synthesis|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tpfrKj4G3EUC&pg=PA331|accessdate=29 November 2010|date=June 2009|publisher=Springer|isbn=978-3-540-92734-1|pages=331–333|archive-date=2018-12-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225033444/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tpfrKj4G3EUC&pg=PA331&hl=en|dead-url=no}}</ref>,位於[[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 北,[[北海道岛]]以 北,[[库页岛]]以東 以及[[ 西 伯利亞]](包括[[尚塔尔群岛]])東 以南 。鄂霍次克海 北部的 海灣為[[ 舍利霍夫 灣]]
鄂霍次克海 属温带季风气候。 均气温:2月北部零下20℃,南部零下7℃;8月东北部12℃,南部18℃。表层水温: 冬季在0℃以下,夏季8℃-12 ℃。表层盐度25‰-35‰。海域从10月至次年6月结冰,3月结冰范围最大,冰厚1米。4月-8月多雾,北部和西北部时有浓雾。冬季多暴风雪。不规则日潮、半日潮,最大潮差12.9米(品仁纳湾),流速约7.5节。海流呈反时针方向环流,流速0.5节-1.5节。年降水量: 部710毫米,南部1040毫米。年平均气温随纬度而异 ,北 方为零下6℃ 南方为5.5℃;在同一纬度上 东部又比 西部 高10℃ 月平均气温以1
 
鄂霍次克海 风光集萃
 
鄂霍次克海风光集萃
 
 月为最低, 北部的舍利霍夫 湾和乌达湾为零下24℃,而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南部为-10℃;8月为最高,北部为11℃,南部为17℃
 
  
鄂霍次克海的 大部海面10月至 年6月结冰 。北 部和西部 域受亚洲大陆影响,属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1月-2月平均气温零下20℃至零下24℃,7月-8月为12℃-14℃,年降水量400毫米-700毫米, 水结冰期长达7个月(11月至翌年6月),冰厚0.8米-1米。南部和东部靠近太平洋,属温带季风气候,1月-2月平均气温零下5℃至零下7℃,7月-8月为12℃-18℃,年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海区因有寒流和暖流交汇,融冰期有浓雾,并有流冰活动,不利航行。海水表层盐度在萨哈林岛附近为25‰-27‰,堪察加附近32‰-33‰,中央部分33‰
+
==名稱==
 +
''' 鄂霍次克海'''之名源自於俄國人在[[遠東]] 第一處定居点[[鄂霍 克]] 中國古稱''' 北海'''或'''少 '''
  
同时,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力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夏季则多海风。秋季多强暴风,风速达20m/s-30m/s ,波 高达8米-12米。此外,该海区易受津浪(地震海啸)袭击,瞬间浪高高达20米。波长为数公里,传播速度为400千米/时-800千米/时,给沿岸地区、尤其是千岛群岛造 巨大的破
+
==歷史==
鄂霍次克海
+
1640年代 俄羅斯探險家[[伊凡·莫斯科維廷]]和[[瓦西里· 亞爾科夫]] 為第一批來到 鄂霍次克海 的歐洲人(或許也是[[薩哈林州|薩哈林]]的第一批)<ref>{{citation|first=John J. |last=Stephan|publisher=Clarendon Press |year=1971
鄂霍次克海
+
|title=Sakhalin: a history|page=11}}</ref>。1643年,荷蘭船長[[馬丁·黑利得松·菲利斯]]搭乘「布雷斯肯斯號」進入 鄂霍次克海 ,並抵達薩哈林和庫頁島,但最終沒有認出薩哈林和北海道其實是島嶼,而不是歐亞大陸的一部份
 
  
  结冰严重,几乎全海区都不同程度地有 冰。北部,11月开始结冰,结冰期可达280天 冰厚为0.8米-1米;堪察加和千岛群岛为少冰区,每 结冰期平均不超过3个月。严冬季节 有时西北风把浮冰吹向千岛群岛,使某些 峡堵塞。夏季,仅珊塔尔群岛附近仍留 海冰,其他海区均无冰
+
  鄂霍次克 沿岸的第一個俄羅斯村落位於[[鄂霍次克]] 並在1840 代停止對[[烏蘭烏德]]提供商業服務。19世紀中葉 [[俄美公司]]壟斷了鄂霍次克 的商用導航服務
  
受亚洲 陆极端气候的影响, 鄂霍次克 东北、北 西部 域冬季严寒 从10月至翌年4月,这些海域气温非常低,海水一直封冻 南部 东南部海域靠近太平洋 属比较温和的 洋性气候 部海 域2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0℃,8月为12℃。南部海域2月平均气温-7℃,8月为18℃。10月底海 开始封冻,到3月冰冻最严重
+
1733年時,[[维他斯·白令]]在[[北方 探險]]時將整個 鄂霍次克 海測繪完畢。讓-弗朗索瓦·德·拉·彼魯茲 威廉·羅伯·布洛頓是第二批來到鄂霍次克 的俄羅斯外歐洲人。1805年 [[亚当·约翰·冯·克鲁森施滕|伊凡·克魯森施滕]]探索了薩哈林東岸 [[间宫林藏]] [[根納季·伊萬諾維奇·涅韋爾斯科伊|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認定了薩哈林其實是一座島嶼 其島嶼與歐亞大陸隔著一條 第一 關於鄂霍次克 的詳細 文報告在1894年由[[斯捷潘·馬卡羅夫]]發表
  
  折叠编辑本段水文特点
+
  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切斷[[蘇聯海軍]]的海底電纜,將多項行動設於 鄂霍次克海。 這些行動有在《瞎盲者的虛勢伎倆:美國潛艇秘密行動軼史》此書 被提及。1983年 [[苏联国土防空军]]在 鄂霍次克海 射下一名客機,造成了[[ 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
鄂霍次克海 平均水深为821米,最大水深为3916米 海区表层海流大体是从东北经 部、千岛群岛流向太平洋 与白令海来的海流汇合形成气旋式环流。 鄂霍次克海 的海水由 陆排放的水、雨水、从 太平洋 穿过千岛群岛的无数海峡西流之水,以及从日本海经过拉佩鲁兹(La Perouse,亦作宗谷) 海峡北流之水组成。受这些洋流影响,海域东半部 水温较西半部高,海水一般沿逆时针方向流动。从 太平洋 汇合的 水,特别是在千岛群岛东部和中部之间汇合的海水,在东部 几条支流上形成湍急的急流向北流去 ,而 在西部,从西伯利亚大陆注入的河水则汇入类似的急流中向南流去
+
[[ 太平洋 舰队 ( 俄罗斯)|俄罗斯 的太平洋 舰队]]將鄂霍次克 作為彈道導彈潛艇 堡壘 ,而 這項策略仍然持續進行
  
 海 流大致为气旋式环流 太平洋暖水经千岛群岛 峡流入该 分为两支:
+
  即使北海道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在[[日文]]中並無為此海命名,從[[俄文]]借詞亦稱鄂霍次克 海。 而且 北海 道的[[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在日本也稱鄂霍次克 地區 兩者皆得名於鄂霍次克海。
  
  一支向西北直指约翰岛 强度不断减弱 另一支向北 ,到 北部沿岸后转向西和西南 沿岸南下途中 不断纳入各条河流淡水(尤其是黑龙江 径流) 后沿库页岛南下 这是寒冷的沿岸流;并有小 部分 从拉彼鲁兹 峡(宗谷海峡)北侧流向 海。
+
  鄂霍次克海在19世紀時為熱門的捕鯨地點。從1845年開始,美國的捕鯨船開始在鄂霍次克海東南部 庫頁島附近獵捕[[露脊鯨]]。而1847年又陸續捕[[弓頭鯨]] 從1849年開始弓頭鯨獵捕的數量佔多數。1850年和1853年期間 美國大部分的捕鯨船將捕鯨的焦點轉移 白令海峽海域 但在白令海峽捕鯨的績效不佳 因此捕鯨船又把捕鯨 地點關注回鄂霍次克海來。光是1854年,總共有160艘捕鯨船來到鄂霍次克海。次年驟減至130艘 而在1856年又增加到150艘。1858年和1860年期間 美國大 部分 的捕鯨船又將焦點轉回白令 峽。<ref>{{cite book |last=Bockstoce |first=John  |title=Whales, Ice, & Men: The History of Whaling in the Western Arctic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whalesicemenhist0000bock |year=1986 |publisher=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isbn=0-295-97447-8 }}</ref>部份捕鯨船匯集在[[尚塔尔群島]]附近,並在島上拋錨。1854年7月28 ,新貝德福德的船伊莎貝拉號的報告中說道「在甲板上的視線內至少有94艘船」。捕鯨船直到20世紀前葉前在鄂霍次克 持續捕鯨
  
而日本海的暖水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南侧流入本海区,沿着北海道北岸向东流,即为宗谷海流。流速可达50cm/s-90cm/s。从而,构成气旋式的总环流。流速,近岸大于远海。远海流速一般为5cm/s-10cm/s,流向较稳定。该海区与太平洋的水交换,主要通过千岛群岛诸海峡。就整个群岛地区来说,上层为北进南出;深层则主要由太平洋流入,这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以南进北出的方式与日本海进行水交换有所不同。
 
  
  水团主要有表层水、中层水和太平洋深层水。表层水(0米层-150米层或200米层)是冬季由 水垂直对流形成,温、盐特征值分别为-1.7C~0.6C和 32.0C-33.5C。中层水(200米层-800米层)是由太 洋流入的上层水混合变性而成 其温、盐特征值分别为0.1C-2C和33.3C~33.8C。太 层水 (800米以 )由太平洋流入的 层水变性而成 特征为高温(2.4C左右)、低氧(<1毫升/升),盐度为34.3‰-34.4‰
+
==地理==
 +
  鄂霍次克 的面積約為1,583,000 方公里 ,平 度859公尺,南部較 日方稱作千島海盆,最 達3,372公尺。該海南部與西部與[[日本海]]接壤;西部經[[薩哈林灣]]再經[[韃靼海峽]] 或在南部經過[[宗谷海峽]]
  
  潮波由太平洋传入 潮汐以不正规全日潮为主。仅北部、西北部沿岸及珊塔尔群岛附近为不正规半日潮。潮差北 南小。品仁湾天文角附近 潮差可达13米 珊塔尔群岛也可达7米,南部 区则仅0.8米-2.5米 潮流则 半日潮和全日潮。流速 因地 而异 ,外 海仅5厘米/秒-10厘米/秒 ,海 峡和海湾口潮流可达2米/秒-4米/秒
+
  在鄂霍次克海中的冬天航海會變得更加不易 因為[[黑龍江]]的 量淡水沖下[[韃靼海峽]]會使鄂霍次克海鹽度降低 反而將[[冰點]]提高 讓鄂霍次克 的浮冰不易融化 浮冰的 佈以及厚度決定於多種 素: 點,時間 溫度和洋流的走向。除了[[日本列島]]的[[北海道]]之 外, 鄂霍次克 周邊的土地皆由俄羅斯所管轄
  
  折叠编辑本段海峡与港口
+
  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在 鄂霍次克海 西北部 形成 随着冰的形成 它将盐分排出到更深 次。 这些重水向东南方 開口流向太平洋,携带氧气 营养物质,支持 部一帶丰富的海洋生物 自工业时代以来 ,鄂霍次克海 在一些地方的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 比全球平均温度快三倍。气候变暖抑制了 冰的形成 也促使鱼类种群向 迁移 在过去15年里 ,日本 北部 鲑鱼捕获量下降了70%,而俄罗斯 捕获量则翻了两番 <ref>{{Cite web|url=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9/world/climate-environment/climate-change-japan-pacific-sea-salmon-ice-loss/|title=How climate change is triggering a chain reaction that threatens the heart of the Pacific|website=Washington Post|language=en|access-date=2019-11-14|archive-date=2022-12-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1209073539/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9/world/climate-environment/climate-change-japan-pacific-sea-salmon-ice-loss/|dead-url=no}}. Print 15nov19, pp A1, A12, A13.</ref>
鄂霍次克
 
鄂霍次克海 冰封
 
鄂霍次克海冰封
 
海是太平洋 西北部 的边缘 海。 位于千岛群岛和亚洲大陆之间。经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通日本海 经千岛群岛各海峡连接太平洋。鄂霍次克海上有定期航运沟通俄罗斯远东各港口。沿岸主要港口有纳加耶夫(Nagayevo)湾 马加丹(Magadan)和鄂霍 萨哈林岛 科尔萨科夫(Korsakov)以及千岛群岛的北库里尔斯克(Severo-Kurilsk) 和南 库里尔斯克(Yuzhno-Kurilsk)也颇重要 冬季有大块浮冰妨碍航运 夏季有浓雾阻碍交通。 鄂霍次克海 东为堪察加半岛 东南为千岛群岛,南为北 道岛 西、 为西伯利亚,西南为库页岛 鄂霍次克海经千岛群岛诸海峡与太平洋相通 在鞑靼海峡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 日本海 相连。当地最著名 景观为冬季在海面出现 浮冰
 
  
折叠编辑本段生物状况
+
==島嶼==
 本海 区海水中营养盐类较多 有利于海洋生物 繁殖 浮游植
+
  鄂霍次克海的部份島嶼面積廣大,包括日 第二大島[[北 道]] 以及俄羅斯 最大島[[庫頁島]] 基本上鄂霍次克 中的島不是與其他 相連 就是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這些島嶼一部分由日本管轄 另一部份則由俄羅斯管轄 但是有部份島嶼在兩國之中仍然存在爭議 [[約翰島]]是 唯一在兩國經濟海域 外的島 但還是屬於俄羅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大部分 島嶼都 無人島 為多數[[海豹]] [[海獅]] [[海鳥]](以[[冠小 雀]]最多) 其他 生動 的繁殖地
洋生物
 
洋生物
 
物量达20克/米 主要属硅藻门 其次为甲藻。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某些地区可达1克/米-3克/米 底栖生物 海区 总生物量达2亿吨。各种动物群 软体动物为最多 其次为棘皮动物和多毛类环节动物,较有经济价值 的是 堪察加蟹、蓝蟹和某些软体动物。鱼类约有300种 其中鲑鱼 鲱鱼、普鳕、鲽鱼等30种鱼类,均有重要经济价值。此外,还有抹香鲸 、海 和海 豹等哺乳动 物。
 
  
大陆架 域渔业资源丰富,多寒带鱼类,以鲱、鲑、鳟等鱼为主,东部堪察加附近有世界上最大的捕蟹场。盛产大马哈鱼、鳟、鲱、鳕和毛鳞鱼等。沿岸港口有俄罗斯的马加丹、鄂霍次克、科尔萨科夫和日本的网走等。多海狗、白鲸、海驴、海豹等动物。开发较晚,1713年才从鄂霍次克开航到堪察加地区。重要港口有苏联的马加丹、鄂霍次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科尔萨科夫以及日本的网 、纹别等,大多数为渔港。堪察加半岛附近水域盛产鱼、蟹。温暖季节的鄂霍次克海水颇为适合 洋生物生长。这里 海生植物有海藻和海草,海生动物有小龙虾,贻贝、蟹、海胆、珊瑚虫以及多种鱼类,其中大麻哈鱼、鲱鱼、绿鳕、比目鱼、鳕、毛鳞鱼和胡瓜鱼,以及蟹和褐虾等经济价值都很高。 鄂霍次克海 还有鲸、海豹、海狮和海狗等哺乳动物。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BOUeWzt5M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北 道網 破冰船!冬天北 的鄂霍次克海 是這樣👏 }}
 +
</div>
 +
{{-}}
  
参考资料
+
== 參考 文獻 ==  
1. 鄂霍次克海大陆架  . .观察者网 . 2016-10-7
+
{{reflist}}
2. 太平洋西北部鄂霍次克海发生7.5级地震  . .网易 . 2013-05-24
+
[[Category: 731 日本]]
== 參考 來源 ==
 
{{Reflist}}
 

於 2023年8月2日 (三) 17:56 的最新修訂

鄂霍次克海

圖片來自chinatimes

鄂霍次克海(俄語:Охо́тское мо́ре,羅馬化:Okhotskoye More,IPA:[ɐˈxotskəjə ˈmorʲə],日語:オホーツク海)是西太平洋的一個陸緣海[1],位於堪察加半島以西,千島群島以西北,北海道島以北,庫頁島以東,以及西伯利亞(包括尚塔爾群島)東部以南。鄂霍次克海東北部的海灣為舍利霍夫灣

名稱

鄂霍次克海之名源自於俄國人在遠東的第一處定居點鄂霍次克。中國古稱北海少海

歷史

1640年代,俄羅斯探險家伊凡·莫斯科維廷瓦西里·波亞爾科夫成為第一批來到鄂霍次克海的歐洲人(或許也是薩哈林的第一批)[2]。1643年,荷蘭船長馬丁·黑利得松·菲利斯搭乘「布雷斯肯斯號」進入鄂霍次克海,並抵達薩哈林和庫頁島,但最終沒有認出薩哈林和北海道其實是島嶼,而不是歐亞大陸的一部份。

鄂霍次克海沿岸的第一個俄羅斯村落位於鄂霍次克,並在1840年代停止對烏蘭烏德提供商業服務。19世紀中葉,俄美公司壟斷了鄂霍次克海所有的商用導航服務。

1733年時,維他斯·白令北方大探險時將整個鄂霍次克海測繪完畢。讓-弗朗索瓦·德·拉·彼魯茲和威廉·羅伯·布洛頓是第二批來到鄂霍次克海的俄羅斯外歐洲人。1805年,伊凡·克魯森施滕探索了薩哈林東岸。間宮林藏根納季·涅韋爾斯科伊認定了薩哈林其實是一座島嶼,其島嶼與歐亞大陸隔著一條海峽。第一部關於鄂霍次克海的詳細水文報告在1894年由斯捷潘·馬卡羅夫發表。

在冷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切斷蘇聯海軍的海底電纜,將多項行動設於鄂霍次克海。這些行動有在《瞎盲者的虛勢伎倆:美國潛艇秘密行動軼史》此書中被提及。1983年,蘇聯國土防空軍在鄂霍次克海射下一名客機,造成了大韓航空007號班機空難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將鄂霍次克海作為彈道導彈潛艇的堡壘,而這項策略仍然持續進行。

即使北海道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在日文中並無為此海命名,從俄文借詞亦稱鄂霍次克海。而且北海道的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在日本也稱鄂霍次克海地區,兩者皆得名於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在19世紀時為熱門的捕鯨地點。從1845年開始,美國的捕鯨船開始在鄂霍次克海東南部,庫頁島附近獵捕露脊鯨。而1847年又陸續捕弓頭鯨。從1849年開始弓頭鯨獵捕的數量佔多數。1850年和1853年期間,美國大部分的捕鯨船將捕鯨的焦點轉移到白令海峽海域。但在白令海峽捕鯨的績效不佳,因此捕鯨船又把捕鯨的地點關注回鄂霍次克海來。光是1854年,總共有160艘捕鯨船來到鄂霍次克海。次年驟減至130艘,而在1856年又增加到150艘。1858年和1860年期間,美國大部分的捕鯨船又將焦點轉回白令海峽。[3]部份捕鯨船匯集在尚塔爾群島附近,並在島上拋錨。1854年7月28日,新貝德福德的船伊莎貝拉號的報告中說道「在甲板上的視線內至少有94艘船」。捕鯨船直到20世紀前葉前在鄂霍次克海持續捕鯨。


地理

鄂霍次克海的面積約為1,583,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59公尺,南部較深日方稱作千島海盆,最深達3,372公尺。該海南部與西部與日本海接壤;西部經薩哈林灣再經韃靼海峽,或在南部經過宗谷海峽

在鄂霍次克海中的冬天航海會變得更加不易,因為黑龍江的大量淡水沖下韃靼海峽會使鄂霍次克海鹽度降低,反而將冰點提高,讓鄂霍次克海的浮冰不易融化。浮冰的分佈以及厚度決定於多種因素:地點,時間,溫度和洋流的走向。除了日本列島北海道之外,鄂霍次克海周邊的土地皆由俄羅斯所管轄。

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在鄂霍次克海的西北部形成海冰。隨着冰的形成,它將鹽分排出到更深的層次。這些重水向東南方的開口流向太平洋,攜帶氧氣和營養物質,支持南部一帶豐富的海洋生物。自工業時代以來,鄂霍次克海在一些地方的溫度上升了3攝氏度,比全球平均溫度快三倍。氣候變暖抑制了海冰的形成,也促使魚類種群向北遷移。在過去15年裡,日本北部海岸的鮭魚捕獲量下降了70%,而俄羅斯的捕獲量則翻了兩番。[4]

島嶼

鄂霍次克海的部份島嶼面積廣大,包括日本第二大島北海道,以及俄羅斯的最大島庫頁島。基本上鄂霍次克海中的島不是與其他海相連,就是是千島群島的一部分。這些島嶼一部分由日本管轄,另一部份則由俄羅斯管轄,但是有部份島嶼在兩國之中仍然存在爭議。約翰島是全部的島中唯一在兩國經濟海域以外的島,但還是屬於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大部分的島嶼都是無人島,為多數海豹海獅海鳥(以冠小海雀最多)和其他海生動物的繁殖地。

影片

北海道網走破冰船!冬天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是這樣👏

參考文獻

  1. Kon-Kee Liu; Larry Atkinson. Carbon and Nutrient Fluxes in Continental Margins: A Global Synthesis. Springer. June 2009: 331–333 [29 November 2010]. ISBN 978-3-540-9273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2. Stephan, John J., Sakhalin: a history, Clarendon Press: 11, 1971 
  3. Bockstoce, John. Whales, Ice, & Men: The History of Whaling in the Western Arctic.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86. ISBN 0-295-97447-8. 
  4. How climate change is triggering a chain reaction that threatens the heart of the Pacific. Washington Post. [2019-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9) (英語). . Print 15nov19, pp A1, A12, 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