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雁门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 ,位于[[ 中国]][[ 山西]] [[ 忻州]] [[ 代县]] 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File:雁门关.jpg|缩略图| 居中|10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File:雁门关.jpg|缩略图| |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雁门关风景区荣获"中国最佳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称号。此外还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山西十大旅游品牌"等称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行 18: 行 18:
 
|}
 
|}
 
==建设沿革==
 
==建设沿革==
 +
<p style="text-indent:2em;">[[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ref>[http://www.yanmenguan.cn/situ/read/id/251.shtml  雁门大记事]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赵武灵王曾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 防备 匈奴 。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 使 匈奴 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 强马壮 愿为一战 。" 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十余年 ,匈奴不 敢寇赵 后人称李牧为"奇才" 并在 雁门关 建"靖边寺",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 蒙恬率兵三十万,从 雁门 塞," 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 匈奴 赶到阴山以北 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23]
+
<p style="text-indent:2em;">汉高祖[[刘邦]]时期 ,匈奴 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 ,匈奴 南逾勾注 直驱晋阳(太原)
 +
[[File:雁门关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汉武帝]]继位 后, 面对 匈奴不 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 元光五年(前130) [[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 雁门关。 汉朝名 [[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 雁门 内外,多次大败匈奴 立下汗马功劳。"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 先后与 匈奴 交战数十次 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高祖刘邦 匈奴围韩 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23]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元帝 时,[[ 昭君]] 就是从 雁门 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 后, 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
[[File: 雁门 关1.jpg|缩略图|雁门关1]]
 
汉武帝继位 后,面 对匈奴不断猖
 
  
狂的南犯,着手反击。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下诏发卒整修 雁门关。 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 雁门 古塞内外 多次大败匈奴 立下汗马功劳 。" 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 太守时 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 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 之称,始自唐初 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 雁门 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 戍卒防守 《[[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 东西山岩峭拔, 有路 盘旋崎岖 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汉元帝时 王昭君就是从 雁门关 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 一带 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安定局面 。[23]
+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初期 ,雁门关一带 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 战场 爱国将领[[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士都曾在这里大显身手,为国立功。
  
雁门关之称 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 屡有内犯 唐驻军于雁门山 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 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23]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 曾多次以少胜多 大败辽兵 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北宋初期 ,雁门 关一带是宋辽(契丹人)激烈争夺 的战 场。爱国将领 杨业(又称杨继业)及其他杨家将 都曾 这里大显 ,为国 立功
+
<p style="text-indent:2em;">雍熙三年(986) 雁门 附近 的战 斗中,[[ 杨业]]陷入重困,最后 卒全部覆没, [[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 负重伤为辽兵所执,宁死不屈 终至绝食 为国。
  
太平兴国 年(979),杨业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以后,曾多次以少胜多,大败辽兵,当时人们誉杨业为"杨无敌"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经五代十国、 、辽、金、元约 百余载
  
雍熙三年(986),在雁门附近的战斗中,杨业陷入重困,最后士卒全部覆没,在朔州的陈家谷他自己身负重伤为辽兵 执,宁死不屈 终至绝食为国 [23]
+
<p style="text-indent:2em;">元朝设千户 所, 关城被毁
  
后经五 代十 国、宋、辽、金、元约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 [[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民工筑新关于旧东北 里处的要道。南距代城县 里,北邻广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势更为险要
  
元朝设千户 关城 被毁 [23]
+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内边"的作用已经失去, 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 关城 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
  
明代吉安侯陆享于洪武七年(1374)自监 工筑新关于旧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 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
  
东北十里处的要道。 距代城县四十余里 北邻广武古城 地势更为险要
+
<p style="text-indent:2em;">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 关南 撤以后 八路军一 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 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 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
  
明清以后,关城虽屡有重建。但随着中国民族统一国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内长城作为" 内边" 的作用已经失去,所属的雁门雄关也随之荒废。关城仅在东门、西门、小北门三个门洞和靖边寺前的一对石狮,一副石旗杆,明镌李牧碑石一块,以及寺后的数株青松。[23]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f>[http://www.sx.chinanews.com/54/2013/0723/20.html  雁门关风景区管理局] ,中国新闻网山西频道 . 2015-12-29 </ref>
 
+
[[File:雁门关2.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为了团结抗日,派周恩来、彭德怀和彭雪枫同志,前来雁门山的太和岭口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晤。
 
 
 
1937年10月18日,在阎锡山弃关南撤以后,八路军一二零师七一六团挺进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击了日军汽车运输队,一举摧毁敌人汽车四百余辆,赢得了震惊中外的大捷。[1]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
 
[[File:雁门关2.jpg|缩略图| 雁门关2]]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位置===
 
===位置===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山西北部的代县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门关坐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于[[ 山西]] 北部的[[ 代县]] 城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气候===
 
===气候===
雁门关所在地代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冬季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3]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所在地代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冬季风沙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靖边祠,祭祀战国名将[[ 李牧]] ,现仅存石台、石狮子、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城以西的旧关城俗称为铁里门。两关之间用石砌长城相连,并建造了敌楼、烽火台等,形成一组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旧关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长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长城段之一,该段长城全长5033米,墙高6-8米,底宽5米,顶宽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文物遗存==
 
==文物遗存==
 
===试刀石===
 
===试刀石===
在雁门关旅游化路北上7公里,路过试刀石村南有一块上面留有一道巨大的刀痕的石头。[4]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雁门关旅游化路北上7公里,路过试刀石村南有一块上面留有一道巨大的刀痕的石头。<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48.shtml  试刀石] ,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 </ref>
  
 
===马公杀虎处===
 
===马公杀虎处===
马公是明代镇守雁门关的马姓官员。古代雁门关道两侧时有老虎出没,屡屡伤及百姓。当时马公的弟弟念及民生,自荐除虎害,却被虎所害。马公兄承弟志,终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往日祥和。为纪念马公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曰"马公杀虎处",且归葬其弟于碑侧。[5]
+
<p style="text-indent:2em;">[[ 马公]] 是明代镇守雁门关的马姓官员。古代雁门关道两侧时有老虎出没,屡屡伤及百姓。当时马公的弟弟念及民生,自荐除虎害,却被虎所害。马公兄承弟志,终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往日祥和。为纪念马公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曰"马公杀虎处",且归葬其弟于碑侧。<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6.shtml  马公杀虎处]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ref>
  
 
===前腰铺驿站===
 
===前腰铺驿站===
前腰铺驿站,位于当年雁关门关南古道中腰处,历史上馆驿、客饯、商铺林立,故名。与雁门关和新广武中间之"后腰铺"相对应。[6]
+
<p style="text-indent:2em;"> 前腰铺驿站,位于当年雁关门关南古道中腰处,历史上馆驿、客饯、商铺林立,故名。与雁门关和新广武中间之"后腰铺"相对应。<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0.shtml  前腰铺驿站]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 </ref>
[[File:雁门关3.jpg|缩略图| 雁门关]]
+
[[File:雁门关3.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后腰铺驿站===
 
===后腰铺驿站===
后腰铺是过关后的第一个村庄,也是商旅马队休整之所。过去这里客商云集,店铺林立。
+
<p style="text-indent:2em;"> 后腰铺是过关后的第一个村庄,也是商旅马队休整之所。过去这里客商云集,店铺林立。
  
 
===雁靖坊===
 
===雁靖坊===
雁靖坊,始建于明代,原为木质结构。抗日战争时期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在原址上复健为汉白玉石坊,石柱,石斗拱,八柱重檐,造型雄伟壮观,雕刻工艺精巧。[7]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靖坊,始建于明代,原为木质结构。抗日战争时期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在原址上复健为汉白玉石坊,石柱,石斗拱,八柱重檐,造型雄伟壮观,雕刻工艺精巧。<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1.shtml  雁靖坊] ,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 </ref>
  
 
===雁门关分道碑===
 
===雁门关分道碑===
雁门关分道碑,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是中国现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规则碑"。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分道碑,立于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是[[ 中国]] 现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规则碑"。
  
乾隆盛世之际,雁门关道南段原有的一条路已无法满足往来车辆的通行需求。于是代州知州只好另开车道,立碑示众。碑文曰"雁门关北路紧告山崖,往来车辆不能并行,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势,于东路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由西西路径由,不得故违",从而合理地分开了上行下行,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这碑文正是当时"关道"繁忙程度的真实写照。[8]
+
<p style="text-indent:2em;">[[ 乾隆]] 盛世之际,雁门关道南段原有的一条路已无法满足往来车辆的通行需求。于是代州知州只好另开车道,立碑示众。碑文曰"雁门关北路紧告山崖,往来车辆不能并行,屡起争端,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势,于东路另开车道,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北来车辆由西西路径由,不得故违",从而合理地分开了上行下行,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压力。这碑文正是当时"关道"繁忙程度的真实写照。<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4.shtml  雁门关分道碑] ,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 </ref>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9]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71.shtml  雁门关长城] , .雁门关官网 . 2016-01-3 </ref>
  
 
==景区介绍==
 
==景区介绍==
 
===综述===
 
===综述===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被损。[10]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被损。
[[File:雁门关4.jpg|缩略图| 雁门关4]]
+
[[File:雁门关4.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雁门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西门之上筑有杨六郎庙,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地利"。北门未建楼顶,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嵌镶砖刻对联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之北筑有营房、东侧建置靖边寺,内有一对石狮、一竖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记述赵国名将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丰功伟绩。东南方向设有练兵校场。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堠遥相呼应,东西两面将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陉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连为一体,地势十分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之地。
  
 
===古雁门关===
 
===古雁门关===
古雁门关,即铁裹门,前身为北陵、西隃、勾注塞,址西陉关旧址。西陉关因位于勾注山之西,即陉岭之西而名。《唐志》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古雁门关,即铁裹门,前身为北陵、西隃、勾注塞,址西陉关旧址。西陉关因位于勾注山之西,即陉岭之西而名。《唐志》载:"西陉,关名也,在雁门山上,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关城===
 
===关城===
关城位于勾注山顶铁裹门外。铁裹门因石峡呈黑褐色而得名,为人工开凿关隘。关口呈"V"字型,顶宽30米,底宽3米,谷深200米,长50米。所建关城形势险要,壁垒森严,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200米。现存周围墙基,南有屋基4处,北有烽火台1座。自铁裹门设关后,勾注塞之名遂为雁门关之名取代。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城位于勾注山顶铁裹门外。铁裹门因石峡呈黑褐色而得名,为人工开凿关隘。关口呈"V"字型,顶宽30米,底宽3米,谷深200米,长50米。所建关城形势险要,壁垒森严,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约200米。现存周围墙基,南有屋基4处,北有烽火台1座。自铁裹门设关后,勾注塞之名遂为雁门关之名取代。
  
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城城墙高10米,周长约1公里。墙体以石座为底,内填夯土,外包砖身,墙垣上筑有垛口。
  
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西门门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门楼为杨六郎祠。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东西门楼都已被毁,北门也坍塌成了一处豁口。[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关城的东西北三面开辟了城门。门洞用砖石叠砌,青石板铺路,门额位置上均镶嵌了石匾。东门门匾镌刻着"天险"二字,门上建"雁门楼",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设回廊。西门门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门楼为杨六郎祠。北门其实是瓮城的城门,门额书刻"雁门关"三字,两侧镶嵌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东西门楼都已被毁,北门也坍塌成了一处豁口。
[[File:雁门关5.jpg|缩略图| 雁门关5]]
+
[[File:雁门关5.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古关道===
 
===古关道===
雁门关亦为勾注塞古道,全长30多公里。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吴家窑、黑石关沟,越制高点铁裹门,下赵庄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房为止。现古盘关道保存完整。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营输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11]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亦为勾注塞古道,全长30多公里。南起太和岭口,经富拉沟、城上、石墙沟、吴家窑、黑石关沟,越制高点铁裹门,下赵庄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房为止。现古盘关道保存完整。关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原汉民族北出和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战时为军防戍守之关卡,平日为商家营输之必经,行人往来之通衢。<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3.shtml  古关道]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
  
 
===隘口===
 
===隘口===
隘口即古雁门关北口,俗称白草口,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一隘两堡,南为太和堡,北为常胜堡,中隔连绵山脉。春秋战国时,白草口为南北要冲,沿雁门古关道,过往商旅不断。隘关跨河而建,设3道隘墙,6座隘门,6座堡台,东西与长城连为一体。现存隘门一座,额匾书刻"容民畜众",堡台一座,额匾书刻"猴岭"。[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隘口即古雁门关北口,俗称白草口,是雁门十八隘之一。一隘两堡,南为太和堡,北为常胜堡,中隔连绵山脉。春秋战国时,白草口为南北要冲,沿雁门古关道,过往商旅不断。隘关跨河而建,设3道隘墙,6座隘门,6座堡台,东西与长城连为一体。现存隘门一座,额匾书刻"容民畜众",堡台一座,额匾书刻"猴岭"。
  
 
===常胜堡===
 
===常胜堡===
常胜堡位于白草口隘关西高地,为古西陉镇旧址。南接雁门关古道,与太和堡遥相呼应,北望关外漠原,与旧广武古城对垒。周长500多米,石基砖砌围墙,东北隅建有武庙,堡门额匾书刻"常胜堡"三字。上款竖书"万历甲寅都御史吴仁庆",下款为"布政使阎士选立"。[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常胜堡位于白草口隘关西高地,为古西陉镇旧址。南接雁门关古道,与太和堡遥相呼应,北望关外漠原,与旧广武古城对垒。周长500多米,石基砖砌围墙,东北隅建有武庙,堡门额匾书刻"常胜堡"三字。上款竖书"万历甲寅都御史吴仁庆",下款为"布政使阎士选立"。
  
 
===猴岭长城===
 
===猴岭长城===
猴岭,因悬崖峭壁有石酷似猴形而名,为明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顶部三层砖铺面,可以走马。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多米,每120米建戍城1座。敌楼多筑于长城外侧,面宽10米,进深8米,总高15米左右。下设暗门,筑于内可屯兵、外可冲锋的地段,门洞高2.3米,宽1.7米,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洞"、"挖厄"、"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凿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猴岭,因悬崖峭壁有石酷似猴形而名,为明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顶部三层砖铺面,可以走马。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多米,每120米建戍城1座。敌楼多筑于长城外侧,面宽10米,进深8米,总高15米左右。下设暗门,筑于内可屯兵、外可冲锋的地段,门洞高2.3米,宽1.7米,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洞"、"挖厄"、"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凿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勾注祠===
 
===勾注祠===
勾注祠旧址在勾注山麓,北接勾注塞,因七烽似斗环抱,又称北斗山勾注祠,也叫北斗庙。庙建门厅,有前过厅院,后过厅院,以及正殿、碑殿、经楼、钟楼,晋咸宁元年立勾注碑。宋时因祈雨屡有灵应,册封顺应侯,有五崇极碑记。金、元又累封佑顺公、广佑灵应王。明洪武初年改称山神庙,正德年初重修,神座下有灵泉7眼。
+
<p style="text-indent:2em;"> 勾注祠旧址在勾注山麓,北接勾注塞,因七烽似斗环抱,又称北斗山勾注祠,也叫北斗庙。庙建门厅,有前过厅院,后过厅院,以及正殿、碑殿、经楼、钟楼,[[ 晋咸宁]] 元年立勾注碑。宋时因祈雨屡有灵应,册封顺应侯,有五崇极碑记。金、元又累封佑顺公、广佑灵应王。[[ 明洪武]] 初年改称山神庙,正德年初重修,神座下有灵泉7眼。
  
 
===孙传庭墓===
 
===孙传庭墓===
孙传庭墓位于阳明堡镇下花庄村东。占地7000平方米,冢高4米周长约22米。四周红墙环绕,遍植苍松翠柏,有响堂、墓碑等,砖墁甬路,旁列石人、石马、石猪、石羊,前建牌坊。墓毁"文革",存清刑部员外郎冯云骧撰《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暨配冯淑人张淑人同葬墓志铭》,镌刻于6块石板之上,共6000余字,详载其生平事迹。[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孙传庭]] 墓位于阳明堡镇下花庄村东。占地7000平方米,冢高4米周长约22米。四周红墙环绕,遍植苍松翠柏,有响堂、墓碑等,砖墁甬路,旁列石人、石马、石猪、石羊,前建牌坊。墓毁"文革",存清刑部员外郎冯云骧撰《大明督师七省兵部尚书白谷孙公暨配冯淑人张淑人同葬墓志铭》,镌刻于6块石板之上,共6000余字,详载其生平事迹。
[[File:雁门关6.jpg|缩略图| 雁门关6]]
+
[[File:雁门关6.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云际泉===
 
===云际泉===
云际泉,早在元代就已闻名。
+
<p style="text-indent:2em;"> 云际泉,早在元代就已闻名。
  
泉旁曾建有楼亭,池中刻九石龙泄水,亭上书匾"九龙亭",所以民间俗称九龙泉。[12]
+
<p style="text-indent:2em;"> 泉旁曾建有楼亭,池中刻九石龙泄水,亭上书匾"九龙亭",所以民间俗称九龙泉。
  
2009年6月,云际泉这一千年古泉在旧址上被重新掘出,虽出水量不比从前,但仍为雁门关之难得胜景。清代曾任福建布政使的代州人冯云骧留有《过雁门云际泉亭》四首诗作,刊于泉旁,以飨游人。[12]
+
<p style="text-indent:2em;">2009年6月,云际泉这一千年古泉在旧址上被重新掘出,虽出水量不比从前,但仍为雁门关之难得胜景。清代曾任福建布政使的代州人[[ 冯云骧]] 留有《过雁门云际泉亭》四首诗作,刊于泉旁,以飨游人。<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9.shtml 云际泉]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ref>
  
 
===明雁门关===
 
===明雁门关===
明雁门关位于东陉关,东陉关因位处勾注山之东,即陉岭之东而名。《唐书·地理志》载:"雁门关有东陉关、西陉关。"唐宰相杜佑曾云:"东陉关甚险固,与西陉关并为勾注之险。"东陉关跟西陉关同建并重。明代于东陉关关址扩建新建雁门关,东西两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筑有坚固城堡,中间为长城连接,形成以雁门关为中心的新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平型关隘口至轩岗隘口,绵延布防达300里。[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明雁门关位于东陉关,东陉关因位处勾注山之东,即陉岭之东而名。《[[ 唐书·地理志]] 》载:"雁门关有东陉关、西陉关。"唐宰相杜佑曾云:"东陉关甚险固,与西陉关并为勾注之险。"东陉关跟西陉关同建并重。明代于东陉关关址扩建新建雁门关,东西两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筑有坚固城堡,中间为长城连接,形成以雁门关为中心的新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平型关隘口至轩岗隘口,绵延布防达300里。
  
 
===瓮城===
 
===瓮城===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书。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13]
+
<p style="text-indent:2em;"> 瓮城位于关城北侧地利门外,城高及关城之半,设有暗门。瓮城门俗称小北门,石券门顶,额匾书刻"雁门关"三个大字。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相传为傅山先生所书。城门上有楼,砖木结构,谓瓮城门楼。<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65.shtml  瓮城门]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围城===
 
===围城===
城廊为石头边墙,周长约10000米,南端分接关城东西城两翼,北至谷底延伸围合。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关外依次设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为守关御敌第一道防线。[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城廊为石头边墙,周长约10000米,南端分接关城东西城两翼,北至谷底延伸围合。围城城门座南向北,上筑有宁边楼,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围城门外接石拱关桥连关道,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关外依次设大石墙3道,小石墙25道,为守关御敌第一道防线。
  
 
===东城===
 
===东城===
东城位于关城城廊内古关道东侧制高点,明洪武时兴建,正德年间翻修。东城为大砖城,《雁门关地理总考》载:"周围二里三百五十步,据山,无壕堑,垛口六百。东西城门二,曰雁门,曰雁塞。"南与关城天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西与关城地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北顺山脊至谷底与围城关门宁边楼连为一体,筑有营房、马厩,为守关屯兵之所。[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东城位于关城城廊内古关道东侧制高点,明洪武时兴建,正德年间翻修。东城为大砖城,《[[ 雁门关地理总考]] 》载:"周围二里三百五十步,据山,无壕堑,垛口六百。东西城门二,曰雁门,曰雁塞。"南与关城天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西与关城地利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北顺山脊至谷底与围城关门宁边楼连为一体,筑有营房、马厩,为守关屯兵之所。
  
 
===西城===
 
===西城===
址关城城廊内古关道西侧高台,跟东城同时兴建并重,为石城。《雁门关地理总考》载:"石城高一丈五,周围二里三百四十余九步,垛口五百,城门一。城内为千户所,仓场一,草场一。"南顺山脊延伸到西城制高点,与兵堡连为一体,北折至西城角楼、天险门城墙,东经角楼到地利门与城墙连为一体,城内设营盘,为守关将士操练守御之所。西城与东城中有城墙间隔,城墙南角和北角各配建角楼1座,正中建有城门和城门楼1座。城顶建威远楼1座,俗称"雁月楼",明嘉靖年间建筑。西城门外东侧设校场,校场设点将台。[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址关城城廊内古关道西侧高台,跟东城同时兴建并重,为石城。《[[ 雁门关地理总考]] 》载:"石城高一丈五,周围二里三百四十余九步,垛口五百,城门一。城内为千户所,仓场一,草场一。"南顺山脊延伸到西城制高点,与兵堡连为一体,北折至西城角楼、天险门城墙,东经角楼到地利门与城墙连为一体,城内设营盘,为守关将士操练守御之所。西城与东城中有城墙间隔,城墙南角和北角各配建角楼1座,正中建有城门和城门楼1座。城顶建威远楼1座,俗称"雁月楼",明[[ 嘉靖]] 年间建筑。西城门外东侧设校场,校场设点将台。
[[File:雁门关7.jpg|缩略图| 雁门关]]
+
[[File:雁门关7.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天险门及雁楼===
 
===天险门及雁楼===
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天险门为关城南侧之门,是关南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高12.5米。墙垣设垛口,门洞板1道,青石板铺路。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面阔5间,进深4间,四周有走廊。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明间为隔门,两顶间 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天险"二字。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61.shtml  天险门及雁楼]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为砖砌墙,背面除两圆形窗户外,其余用砖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其主体为明代所筑,残缺部分已于2010年整修如初,恢复了明代风貌。门洞上方额匾篆体书刻" 天险" 二字。门洞内的青石板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14]
+
<p style="text-indent:2em;"> 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又名雁楼。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修。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式,四周设有回廊。
 
 
天险门上建有关楼,又名雁楼。原建已毁于1937年,现存主体为1989年重建,2010年补修。雁楼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式,四周设有回廊。[14]
 
  
 
===地利门===
 
===地利门===
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城门建有宁边楼,二层歇山顶结构,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一把,城楼上供设大炮两尊。[15]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地利门为关城西门,与天险门对应,石座砖身,额匾篆体书刻"地利"二字。此门坐向南北,城门建有宁边楼,二层歇山顶结构,所建门楼为杨六郎祠,两侧塑孟良、焦赞像,供设杨门郎铁刀一把,城楼上供设大炮两尊。<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63.shtml 地利门]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镇边祠(李牧祠)===
 
===镇边祠(李牧祠)===
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
+
<p style="text-indent:2em;"> 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 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现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49.shtml  镇边祠]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面积1510平方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亦称武安君祠、靖边祠、镇边祠。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称武安君庙,俗称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旧址上,兴建佛寺,改名护国镇边寺。虽为佛寺,但仍在过殿内塑李牧将军像,镇边寺遂成为以佛寺为主,兼祀李牧的复合建筑。1937年日军占领雁门关后,镇边寺现到毁灭性破坏,仅存地基。2009年以来按原样复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16]
+
<p style="text-indent:2em;"> 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时,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韦陀像。过殿两侧留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为方丈,右为祖师堂,东西配房为师房。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窑屋多孔,名九窑十八洞,石基砖券曾为兵堡。祠内悬挂朱衣道人傅山亲笔对联:"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莲台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
 
 
祠宇建筑规模宏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配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山门两旁建有钟鼓二楼,祠院分前后两时,前院两侧为厢房,正面过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韦陀像。过殿两侧留过道,设东西库房。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一佛二菩萨。正殿左为方丈,右为祖师堂,东西配房为师房。在主殿东边,顺台阶而下有窑屋多孔,名九窑十八洞,石基砖券曾为兵堡。祠内悬挂朱衣道人傅山亲笔对联:"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莲台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16]
 
  
 
===长平桥===
 
===长平桥===
长平桥位于关南谷底营房沟交汇处,随山就势恃险扼守,和平时期为通商津口,战乱期间为守关之卡。"初建有普济、太平小桥凡七,人咸便之,最后营此桥。"石拱基座飞虹于深涧,总高10米,宽6米多,跨度50米,桥畔立有长平桥碑。[17]
+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平桥位于关南谷底营房沟交汇处,随山就势恃险扼守,和平时期为通商津口,战乱期间为守关之卡。"初建有普济、太平小桥凡七,人咸便之,最后营此桥。"石拱基座飞虹于深涧,总高10米,宽6米多,跨度50米,桥畔立有长平桥碑。
  
 
===马公墓===
 
===马公墓===
马公墓位于长平桥北,马公是孪生兄弟,曾任雁门关总兵。相传雁门关道虎害成灾,昼伏夜出屡伤百姓及过往商旅,使熙来攘往的雁门关道几成绝路。马公兄弟遂自荐除害,后弟与虎搏斗中不幸遇难,兄承弟志愤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往日的祥和热闹。为纪念马公兄弟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上书"马公杀虎处"。[18]
+
<p style="text-indent:2em;"> 马公墓位于长平桥北,马公是孪生兄弟,曾任雁门关总兵。相传雁门关道虎害成灾,昼伏夜出屡伤百姓及过往商旅,使熙来攘往的雁门关道几成绝路。马公兄弟遂自荐除害,后弟与虎搏斗中不幸遇难,兄承弟志愤杀虎于道旁,使雁门关道恢复往日的祥和热闹。为纪念马公兄弟除害之功,当地百姓捐资立碑,上书"马公杀虎处"。
[[File:雁门关8.jpg|缩略图| 雁门关]]
+
[[File:雁门关8.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长城===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19]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长城,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巡抚都御史[[ 李景元]] 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西起白草口,东至新广武,高8至10米,上阔4.6米,全长5033米,每120米建敌楼1座。现存完整敌楼有"针扃"、"控陇"、"壮橹"、"天山"等,此外还置烽火台、壕堑,是中国明代长城的代表作。
  
 
===观音殿===
 
===观音殿===
观音殿,位于关南古盘道西侧,关陵之南。雁门关为南北往来要冲,车马行人发行昼夜不息,所以地处古道中途的观音殿自当得火绵延不绝。明建清修的观音殿,1937年被侵华日军焚毁。2009年8月重建为纯石材建筑,殿内观音塑像为汉白玉石雕"四面观音",即圣观音、如意观音、马头观音、如意观音和十一面观音,寓意护佑四方游人信众。[20]
+
<p style="text-indent:2em;"> 观音殿,位于关南古盘道西侧,关陵之南。雁门关为南北往来要冲,车马行人发行昼夜不息,所以地处古道中途的观音殿自当得火绵延不绝。明建清修的观音殿,1937年被侵华日军焚毁。2009年8月重建为纯石材建筑,殿内观音塑像为汉白玉石雕"四面观音",即圣观音、如意观音、马头观音、如意观音和十一面观音,寓意护佑四方游人信众。<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55.shtml  观音殿]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边贸街===
 
===边贸街===
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易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再现了明清边贸街的风采。成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销售纪念品的商贸街。[21]
+
<p style="text-indent:2em;"> 边贸街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明清两代这里是边关易最繁华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再现了明清边贸街的风采。成为展示边塞贸易和销售销售纪念品的商贸街。<ref>[http://www.yanmenguan.cn/enjoy/read/id/266.shtml  边贸街] , .雁门关景区官网 . 2015-12-30 </ref>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吕氏春秋》)[23] ,有"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飞狐古道)、勾注为之首"的说法。《战国策》记载:"张仪说燕王:赵王欲并代,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22] 《史记》记载:"赵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有代勾注之北"。[23] 自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吕氏春秋》) ,有"北方之险,有卢龙、飞狐(飞狐古道)、勾注为之首"的说法。《[[ 战国策]] 》记载:"[[ 张仪]] 说燕王:赵王欲并代,与代王遇于勾注之塞"。 《[[ 史记]] 》记载:"赵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 史记·赵世家]] 》记载:"赵有代勾注之北"。 自战国时期的[[ 赵武灵王]] 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
  
自秦汉以来,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国统治的中心,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4]
+
<p style="text-indent:2em;"> 自秦汉以来,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国统治的中心,成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带。雁门关及其所在的代县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通道,所以,雁门关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纪至20世纪,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有140多次,可见它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雁门关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ref>[http://www.yanmenguan.cn/situ/read/id/247.shtml  雁门概况] , 雁门关官网 . 2015-12-29 </ref>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国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山西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中国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25] 古雁门关北口为白草口,南口为太和岭口;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隘口十八。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 中国]] 古代关隘规模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上古称北陵、西隃,战国列称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称北庭三关,明代列称[[ 山西]] 内三关。历称勾注塞、西陉关,向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著名,是[[ 中国]] 长城文化、关隘文化之瑰宝。《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ref>[http://www.wanfangdata.com.cn/local/toCatalog.do?gazetteers_id=fz201204169 雁门关志, 万方数据 . 2016-01-5 </ref>  古雁门关北口为白草口,南口为太和岭口;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隘口十八。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O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p style="text-indent:2em;">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山是[[ 山西]][[ 吕梁]] 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O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交通信息==
 
==交通信息==
 
===景区外交通===
 
===景区外交通===
[[File:雁门关9.jpg|缩略图| 雁门关9]]
+
[[File:雁门关9.jpg|缩略图| 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公路
+
<p style="text-indent:2em;">1、公路
  
(1)北京方向:A:北京--大同--朔州--雁门关--代县
+
<p style="text-indent:2em;">(1)北京方向:A:北京--大同--朔州--雁门关--代县
  
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雁门关
  
(2)河北方向:A:石家庄--太原--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2)河北方向:A:石家庄--太原--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B:阜平--五台山--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B:阜平--五台山--忻州--代县(全程高速)--雁门关
  
(3)陕西方向: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县--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3)陕西方向: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县--雁门关
  
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县--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县--雁门关
  
(4)河南方向:郑焦晋高速--晋城--长治--太原--忻州--代县--雁门关[26]
+
<p style="text-indent:2em;">(4)河南方向:郑焦晋高速--晋城--长治--太原--忻州--代县--雁门关[26]
  
2、铁路
+
<p style="text-indent:2em;">2、铁路
  
A:全国各地--太原--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A:全国各地--太原--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26]
+
<p style="text-indent:2em;">B:北京--涞源--灵丘--代县,转由公路到雁门关[26]
  
3、飞机
+
<p style="text-indent:2em;">3、飞机
  
A:全国各地--太原武宿飞机场,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
<p style="text-indent:2em;">A:全国各地--太原武宿飞机场,转由公路到雁门关
  
B:全国各地--五台山飞机场(定襄县宏道镇),转由公路到雁门关[26]
+
<p style="text-indent:2em;">B:全国各地--五台山飞机场(定襄县宏道镇),转由公路到雁门关[26]
  
 
===景区内交通===
 
===景区内交通===
  
(一)由大运高速公路新广武出口下高速,经208国道南行7公里由关北进入景区;
+
<p style="text-indent:2em;">(一)由大运高速公路新广武出口下高速,经208国道南行7公里由关北进入景区;
  
(二)从代县阳明堡镇沿208国道北上30公里,由关北进入景区;
+
<p style="text-indent:2em;">(二)从代县阳明堡镇沿208国道北上30公里,由关北进入景区;
  
(三)由大运高速公路代县出口下高速,经高速路引道到代县县城,沿雁门关关南旅游专线往北15公里,由关南进入景区。[26]
+
<p style="text-indent:2em;">(三)由大运高速公路代县出口下高速,经高速路引道到代县县城,沿雁门关关南旅游专线往北15公里,由关南进入景区。[26]
  
 
==旅游信息==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夏日开放时间:8:00-19:30;冬日开放时间:8:00-18:00。
+
<p style="text-indent:2em;"> 全年开放,节假日不休息。 夏日开放时间:8:00-19:30;冬日开放时间:8:00-18:00。
  
 
===地方小吃===
 
===地方小吃===
地方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代县火烧,莜面栲栳栳,代县熬鱼,高粱面鱼鱼,代县腌菜,代县油糕,代县麻片,代县碗托。
+
<p style="text-indent:2em;"> 地方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代县火烧,莜面栲栳栳,代县熬鱼,高粱面鱼鱼,代县腌菜,代县油糕,代县麻片,代县碗托。
  
 
===食宿指南===
 
===食宿指南===
景区南北两个入口处建有前腰铺、后腰铺两个大型驿站式综合服务区,集旅游咨询、停车、住宿、会议、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500人住宿,拥有标准车位500个。在雁门关村和阜戈寨两个民俗村,还有农家客栈,可容纳500人就餐,50人住宿。[26]
+
<p style="text-indent:2em;"> 景区南北两个入口处建有前腰铺、后腰铺两个大型驿站式综合服务区,集旅游咨询、停车、住宿、会议、休闲、娱乐、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可容纳2000人就餐,500人住宿,拥有标准车位500个。在雁门关村和阜戈寨两个民俗村,还有农家客栈,可容纳500人就餐,50人住宿。
  
 
===游览时间===
 
===游览时间===
长线游客,从南北两个入口进入景区,沿中轴线到出口约需2.5小时;如单纯游览雁门关景区,约需半天到1天时间,尤其景区建有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登山喜好者停留时间更长;如停留2天可扩展到新广武、旧广武、长城、代州古城、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杨家将祠堂、白人岩等同属雁门文化旅游圈内的代县景区。[26]
+
<p style="text-indent:2em;"> 长线游客,从南北两个入口进入景区,沿中轴线到出口约需2.5小时;如单纯游览雁门关景区,约需半天到1天时间,尤其景区建有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登山喜好者停留时间更长;如停留2天可扩展到新广武、旧广武、长城、代州古城、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杨家将祠堂、白人岩等同属雁门文化旅游圈内的代县景区。<ref>[http://www.yanmenguan.cn/situ/read/id/273.shtml  乘车指南] ,雁门关官网 . 2015-12-29 </ref>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center>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o0512z8j9pl|640|370|qq}}
+
{{#iDisplay:o0512z8j9pl|480|270|qq}}
{{#iDisplay:qq.com/x/page/k0843ln0frj|640|370|qq}}
 
 
</center>
 
</center>
 +
<center>雁门关夜景,很美!值得一看!</center>
 +
<center>
 +
{{#iDisplay:z0916ar5zfa|480|270|qq}}
 +
</center>
 +
<center>航拍国家5A级景区雁门关,俯瞰雄关的雄伟壮丽,气势恢宏!</center>
 +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2}}
 +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於 2019年12月19日 (四) 18:29 的最新修訂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忻州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4年雁門關風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稱號。此外還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雁門關 門票價格 90元/人
地理位置 山西省朔州山陰和忻州代縣邊界處 著名景點 關城;古關道;雁門寨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景區類型 歷史景觀
占地面積 30平方公里 所屬國家 中國
開放時間 夏日開放時間:8:00----19:30;冬日開放時間:8:00----18:00 所屬城市 山西省忻州市代縣
景點級別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別名 勾注塞、西陘關

建設沿革

趙武靈王曾進行軍事改革,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入侵,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後來,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為免除匈奴對趙國邊民的襲擾,使匈奴數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願為一戰。"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後人稱李牧為"奇才",並在雁門關建"靖邊寺",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從雁門出塞,"北擊胡,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區),把匈奴趕到陰山以北,並且修築了萬里長城。[1]

漢高祖劉邦時期,匈奴圍韓王信,韓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驅晉陽(太原)。

漢武帝繼位後,面對匈奴不斷猖狂的南犯,着手反擊。元光五年(前130),漢武帝下詔發卒整修雁門關。漢朝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立下汗馬功勞。"猿臂將軍"李廣在做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先後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唐書·地理志》描述這裡"東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

北宋初期,雁門關一帶是宋遼(契丹人)激烈爭奪的戰場。愛國將領楊業(又稱楊繼業)及其他楊家將士都曾在這裡大顯身手,為國立功。

在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楊業任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以後,曾多次以少勝多,大敗遼兵,當時人們譽楊業為"楊無敵"。

雍熙三年(986),在雁門附近的戰鬥中,楊業陷入重困,最後士卒全部覆沒,在朔州的陳家谷他自己身負重傷為遼兵所執,寧死不屈,終至絕食為國。

後經五代十國、宋、遼、金、元約四百餘載。

元朝設千戶所,關城被毀。

明代吉安侯陸享於洪武七年(1374)自監民工築新關於舊東北十里處的要道。南距代城縣四十餘里,北鄰廣武古城二十一里,地勢更為險要。

明清以後,關城雖屢有重建。但隨着中國民族統一國家疆域的逐步形成,內長城作為"內邊"的作用已經失去,所屬的雁門雄關也隨之荒廢。關城僅在東門、西門、小北門三個門洞和靖邊寺前的一對石獅,一副石旗杆,明鐫李牧碑石一塊,以及寺後的數株青松。

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黨為了團結抗日,派周恩來彭德懷彭雪楓同志,前來雁門山的太和嶺口與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會晤。

1937年10月18日,在閻錫山棄關南撤以後,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大捷。

2001年6月25日,雁門關作為明朝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

地理環境

位置

​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恆山沿代縣北境蜿蜒于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雁門關坐落於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位於山西北部的代縣城北約20公里的雁門山上。"九塞尊崇第一關"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歸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氣候

雁門關所在地代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乾燥,冬夏溫差大,冬季風沙較大。年平均氣溫為10.2℃,年降水量540毫米左右,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建築布局

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5公里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3道大石牆和25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關城正北的山崗上有明清駐軍的營房舊址,東南有練兵的校場。西門外有關帝廟。東門外有靖邊祠,祭祀戰國名將李牧,現僅存石台、石獅子、石旗杆和數通明清碑刻。

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里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並建造了敵樓、烽火台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禦體系。在舊關城附近有一段明代建造的白草口長城,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長城段之一,該段長城全長5033米,牆高6-8米,底寬5米,頂寬3米。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敵樓各一座,在險要的地段,還設置了堡寨、壕溝和暗門等。它的東西兩端向北延伸後,最終與外長城相連。

文物遺存

試刀石

在雁門關旅遊化路北上7公里,路過試刀石村南有一塊上面留有一道巨大的刀痕的石頭。[3]

馬公殺虎處

馬公是明代鎮守雁門關的馬姓官員。古代雁門關道兩側時有老虎出沒,屢屢傷及百姓。當時馬公的弟弟念及民生,自薦除虎害,卻被虎所害。馬公兄承弟志,終殺虎於道旁,使雁門關道恢復往日祥和。為紀念馬公除害之功,當地百姓捐資立碑,曰"馬公殺虎處",且歸葬其弟於碑側。[4]

前腰鋪驛站

前腰鋪驛站,位於當年雁關門關南古道中腰處,歷史上館驛、客餞、商鋪林立,故名。與雁門關和新廣武中間之"後腰鋪"相對應。[5]

後腰鋪驛站

後腰鋪是過關後的第一個村莊,也是商旅馬隊休整之所。過去這裡客商雲集,店鋪林立。

雁靖坊

雁靖坊,始建於明代,原為木質結構。抗日戰爭時期毀於侵華日軍之手。現在原址上復健為漢白玉石坊,石柱,石斗拱,八柱重檐,造型雄偉壯觀,雕刻工藝精巧。[6]

雁門關分道碑

雁門關分道碑,立於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2年),是中國現存不多的"古代交通規則碑"。

乾隆盛世之際,雁門關道南段原有的一條路已無法滿足往來車輛的通行需求。於是代州知州只好另開車道,立碑示眾。碑文曰"雁門關北路緊告山崖,往來車輛不能並行,屢起爭端,為商民之累。本州相度形勢,於東路另開車道,凡南來車輛於東路行走,北來車輛由西西路徑由,不得故違",從而合理地分開了上行下行,有效地緩解了交通壓力。這碑文正是當時"關道"繁忙程度的真實寫照。[7]

雁門關長城

雁門關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築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台、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8]

景區介紹

綜述

雁門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城樓與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旦。傅山先生所書的"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對聯也已被損。

雁門關西門之上築有楊六郎廟,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地利"。北門未建樓頂,門額嵌鑲一方石匾,書曰"雁門關"三個大字,左右嵌鑲磚刻對聯一副:"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寨尊崇第一關。"關城之北築有營房、東側建置靖邊寺,內有一對石獅、一豎石旗杆和一面石碑,碑文記述趙國名將李牧率兵屢勝匈奴的豐功偉績。東南方向設有練兵校場。

雁門關與寧武關、偏頭關為內長城之"外三關",這裡峰巒疊蟑、山崖陡峭,關牆雉堞密集,烽堠遙相呼應,東西兩面將老營口、坷申池口、陽方口、東隆口、西陘口、匕樓口、大石口、石口、馬蘭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連為一體,地勢十分險要,為歷代兵家征戰之地。

古雁門關

古雁門關,即鐵裹門,前身為北陵、西隃、勾注塞,址西陘關舊址。西陘關因位於勾注山之西,即陘嶺之西而名。《唐志》載:"西陘,關名也,在雁門山上,東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盤旋崎嶇,絕頂置關,謂之西陘關,亦曰雁門關"。歷為中國北境重鎮要隘和重要的戍邊軍政治所。"漢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欽徽二帝北擄"、"楊家將鎮守三關"等重大歷史事件均於此關聯。

關城

關城位於勾注山頂鐵裹門外。鐵裹門因石峽呈黑褐色而得名,為人工開鑿關隘。關口呈"V"字型,頂寬30米,底寬3米,谷深200米,長50米。所建關城形勢險要,壁壘森嚴,東西寬約20米,南北長約200米。現存周圍牆基,南有屋基4處,北有烽火台1座。自鐵裹門設關後,勾注塞之名遂為雁門關之名取代。

關城城牆高10米,周長約1公里。牆體以石座為底,內填夯土,外包磚身,牆垣上築有垛口。

關城的東西北三面開闢了城門。門洞用磚石疊砌,青石板鋪路,門額位置上均鑲嵌了石匾。東門門匾鐫刻着"天險"二字,門上建"雁門樓",為重檐歇山頂建築,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四周設迴廊。西門門匾上刻"地利"二字,其門樓為楊六郎祠。北門其實是瓮城的城門,門額書刻"雁門關"三字,兩側鑲嵌對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東西門樓都已被毀,北門也坍塌成了一處豁口。

古關道

雁門關亦為勾注塞古道,全長30多公里。南起太和嶺口,經富拉溝、城上、石牆溝、吳家窯、黑石關溝,越制高點鐵裹門,下趙莊到白草口,再出柳林、油房為止。現古盤關道保存完整。關道北通塞外高原,南接中原腹地,在數千年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原漢民族北出和草原遊牧民族南下之咽喉要津,戰時為軍防戍守之關卡,平日為商家營輸之必經,行人往來之通衢。[9] .

隘口

隘口即古雁門關北口,俗稱白草口,是雁門十八隘之一。一隘兩堡,南為太和堡,北為常勝堡,中隔連綿山脈。春秋戰國時,白草口為南北要衝,沿雁門古關道,過往商旅不斷。隘關跨河而建,設3道隘牆,6座隘門,6座堡台,東西與長城連為一體。現存隘門一座,額匾書刻"容民畜眾",堡台一座,額匾書刻"猴嶺"。

常勝堡

常勝堡位於白草口隘關西高地,為古西陘鎮舊址。南接雁門關古道,與太和堡遙相呼應,北望關外漠原,與舊廣武古城對壘。周長500多米,石基磚砌圍牆,東北隅建有武廟,堡門額匾書刻"常勝堡"三字。上款豎書"萬曆甲寅都御史吳仁慶",下款為"布政使閻士選立"。

猴嶺長城

猴嶺,因懸崖峭壁有石酷似猴形而名,為明歷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築而成,頂部三層磚鋪面,可以走馬。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全長5033多米,每120米建戍城1座。敵樓多築於長城外側,面寬10米,進深8米,總高15米左右。下設暗門,築於內可屯兵、外可衝鋒的地段,門洞高2.3米,寬1.7米,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洞"、"挖厄"、"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台、鑿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勾注祠

勾注祠舊址在勾注山麓,北接勾注塞,因七烽似斗環抱,又稱北斗山勾注祠,也叫北斗廟。廟建門廳,有前過廳院,後過廳院,以及正殿、碑殿、經樓、鐘樓,晉咸寧元年立勾注碑。宋時因祈雨屢有靈應,冊封順應侯,有五崇極碑記。金、元又累封佑順公、廣佑靈應王。明洪武初年改稱山神廟,正德年初重修,神座下有靈泉7眼。

孫傳庭墓

孫傳庭墓位於陽明堡鎮下花莊村東。占地7000平方米,冢高4米周長約22米。四周紅牆環繞,遍植蒼松翠柏,有響堂、墓碑等,磚墁甬路,旁列石人、石馬、石豬、石羊,前建牌坊。墓毀"文革",存清刑部員外郎馮雲驤撰《大明督師七省兵部尚書白谷孫公暨配馮淑人張淑人同葬墓志銘》,鐫刻於6塊石板之上,共6000餘字,詳載其生平事跡。

雲際泉

雲際泉,早在元代就已聞名。

泉旁曾建有樓亭,池中刻九石龍泄水,亭上書匾"九龍亭",所以民間俗稱九龍泉。

2009年6月,雲際泉這一千年古泉在舊址上被重新掘出,雖出水量不比從前,但仍為雁門關之難得勝景。清代曾任福建布政使的代州人馮雲驤留有《過雁門雲際泉亭》四首詩作,刊於泉旁,以饗遊人。[10]

明雁門關

明雁門關位於東陘關,東陘關因位處勾注山之東,即陘嶺之東而名。《唐書·地理志》載:"雁門關有東陘關、西陘關。"唐宰相杜佑曾云:"東陘關甚險固,與西陘關並為勾注之險。"東陘關跟西陘關同建並重。明代於東陘關關址擴建新建雁門關,東西兩翼重建北宋十八隘。各隘築有堅固城堡,中間為長城連接,形成以雁門關為中心的新的軍事防禦體系,從平型關隘口至軒崗隘口,綿延布防達300里。

瓮城

瓮城位於關城北側地利門外,城高及關城之半,設有暗門。瓮城門俗稱小北門,石券門頂,額匾書刻"雁門關"三個大字。兩側鑲嵌磚鐫聯語一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一字一磚,相傳為傅山先生所書。城門上有樓,磚木結構,謂瓮城門樓。[11]

圍城

城廊為石頭邊牆,周長約10000米,南端分接關城東西城兩翼,北至谷底延伸圍合。圍城城門座南向北,上築有寧邊樓,俗稱明月樓,為明代嘉靖年間所建。圍城門外接石拱關橋連關道,據《雁門關地理總考》載,關外依次設大石牆3道,小石牆25道,為守關禦敵第一道防線。

東城

東城位於關城城廊內古關道東側制高點,明洪武時興建,正德年間翻修。東城為大磚城,《雁門關地理總考》載:"周圍二里三百五十步,據山,無壕塹,垛口六百。東西城門二,曰雁門,曰雁塞。"南與關城天險門延伸城牆連為一體,西與關城地利門延伸城牆連為一體,北順山脊至谷底與圍城關門寧邊樓連為一體,築有營房、馬廄,為守關屯兵之所。

西城

址關城城廊內古關道西側高台,跟東城同時興建並重,為石城。《雁門關地理總考》載:"石城高一丈五,周圍二里三百四十餘九步,垛口五百,城門一。城內為千戶所,倉場一,草場一。"南順山脊延伸到西城制高點,與兵堡連為一體,北折至西城角樓、天險門城牆,東經角樓到地利門與城牆連為一體,城內設營盤,為守關將士操練守御之所。西城與東城中有城牆間隔,城牆南角和北角各配建角樓1座,正中建有城門和城門樓1座。城頂建威遠樓1座,俗稱"雁月樓",明嘉靖年間建築。西城門外東側設校場,校場設點將台。

天險門及雁樓

天險門為關城南側之門,是關南第一道城門,石基磚券,高12.5米。牆垣設垛口,門洞板1道,青石板鋪路。天險門上建有雁樓,坐西朝東,面闊5間,進深4間,四周有走廊。建築為重檐歇山頂,正面明間為隔門,兩頂間為磚砌牆,背面除兩圓形窗戶外,其餘用磚砌成。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翹,屋頂交以青灰瓦,正脊兩端安大吻,四角懸掛風鈴。其主體為明代所築,殘缺部分已於2010年整修如初,恢復了明代風貌。門洞上方額匾篆體書刻"天險"二字。門洞內的青石板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間清晰車轍。[12]

天險門上建有關樓,又名雁樓。原建已毀於1937年,現存主體為1989年重建,2010年補修。雁樓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式,四周設有迴廊。

地利門

地利門為關城西門,與天險門對應,石座磚身,額匾篆體書刻"地利"二字。此門坐向南北,城門建有寧邊樓,二層歇山頂結構,所建門樓為楊六郎祠,兩側塑孟良、焦贊像,供設楊門郎鐵刀一把,城樓上供設大炮兩尊。[13]

鎮邊祠(李牧祠)

鎮邊祠位於關城天險門外東側,占地面積3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平方米,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築群之一。亦稱武安君祠、靖邊祠、鎮邊祠。公元1506年為紀念戰國時趙國的大將李牧而建,稱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1856年,僧人善全在李牧祠舊址上,興建佛寺,改名護國鎮邊寺。雖為佛寺,但仍在過殿內塑李牧將軍像,鎮邊寺遂成為以佛寺為主,兼祀李牧的複合建築。1937年日軍占領雁門關後,鎮邊寺現到毀滅性破壞,僅存地基。2009年以來按原樣復建後改名鎮邊祠,成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貴、楊家將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間守關名將展覽館。[14]

祠宇建築規模宏大,山門前有石砌平台,上豎石制旗杆一副,配設石獅一對。正中左右各築踏朵台階,並配以石雕石欄柱石欄板。山門兩旁建有鐘鼓二樓,祠院分前後兩時,前院兩側為廂房,正面過殿供奉李牧塑像,背面供有韋陀像。過殿兩側留過道,設東西庫房。後院正殿為大雄寶殿,供有一佛二菩薩。正殿左為方丈,右為祖師堂,東西配房為師房。在主殿東邊,順台階而下有窯屋多孔,名九窯十八洞,石基磚券曾為兵堡。祠內懸掛朱衣道人傅山親筆對聯:"重台唱法祥雲遍覆菩提樹,蓮台傳經瑞口光臨極樂天。"

長平橋

長平橋位於關南谷底營房溝交匯處,隨山就勢恃險扼守,和平時期為通商津口,戰亂期間為守關之卡。"初建有普濟、太平小橋凡七,人咸便之,最後營此橋。"石拱基座飛虹於深澗,總高10米,寬6米多,跨度50米,橋畔立有長平橋碑。

馬公墓

馬公墓位於長平橋北,馬公是孿生兄弟,曾任雁門關總兵。相傳雁門關道虎害成災,晝伏夜出屢傷百姓及過往商旅,使熙來攘往的雁門關道幾成絕路。馬公兄弟遂自薦除害,後弟與虎搏鬥中不幸遇難,兄承弟志憤殺虎於道旁,使雁門關道恢復往日的祥和熱鬧。為紀念馬公兄弟除害之功,當地百姓捐資立碑,上書"馬公殺虎處"。

雁門關長城

雁門關長城,為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巡撫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長城基址上復築而成。西起白草口,東至新廣武,高8至10米,上闊4.6米,全長5033米,每120米建敵樓1座。現存完整敵樓有"針扃"、"控隴"、"壯櫓"、"天山"等,此外還置烽火台、壕塹,是中國明代長城的代表作。

觀音殿

觀音殿,位於關南古盤道西側,關陵之南。雁門關為南北往來要衝,車馬行人發行晝夜不息,所以地處古道中途的觀音殿自當得火綿延不絕。明建清修的觀音殿,1937年被侵華日軍焚毀。2009年8月重建為純石材建築,殿內觀音塑像為漢白玉石雕"四面觀音",即聖觀音、如意觀音、馬頭觀音、如意觀音和十一面觀音,寓意護佑四方遊人信眾。[15]

邊貿街

邊貿街位於雁門寨與瓮城門之間。明清兩代這裡是邊關易最繁華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鋪路,街道兩邊均為磚木結構的六檁鞍架瓦房,青磚砌牆,再現了明清邊貿街的風采。成為展示邊塞貿易和銷售銷售紀念品的商貿街。[16]

歷史價值

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呂氏春秋》) ,有"北方之險,有盧龍、飛狐(飛狐古道)、勾注為之首"的說法。《戰國策》記載:"張儀說燕王:趙王欲並代,與代王遇於勾注之塞"。 《史記》記載:"趙襄子逾勾注而破並、代"。《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有代勾注之北"。 自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趙置雁門郡,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

自秦漢以來,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國統治的中心,成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帶。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內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略要地。自公元前4世紀至20世紀,發生在這裡的戰事,據不完全的統計就有140多次,可見它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雁門關北通大同,南達太原,進可主遼闊草原,退可守千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7]

雁門關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古代關隘規模宏偉的軍事防禦工程。上古稱北陵、西隃,戰國列稱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稱北庭三關,明代列稱山西內三關。歷稱勾注塞、西陘關,向以關山雄固,北塞門戶著名,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之瑰寶。《雁門關志》載:"勾注山,古稱陘嶺,嶺西為西陘關,嶺東為東陘關,兩關石頭邊牆聯為一體,歷代珠聯璧合互為倚防。雁門關明代前址西陘關,東陘關倚防;明代後址東陘關,西陘關倚防"。[18] 古雁門關北口為白草口,南口為太和嶺口;明雁門關北口為廣武口,南口為南口。雁門關東西兩翼分別延伸至繁峙、原平,設隘口十八。雁門關整體布防概括為"兩關四口十八隘"。

雁門關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古時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內部的渠道,所以,自古為邊防戍守要地。雁門山是山西呂梁山脈北支雲中山向晉東北延伸的部分,東與恆山相接,略呈東西走向橫亘於晉北大同盆地與晉中忻代盆地之間,海拔15O0米以上,構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斷塊山,峭拔險峻,難以攀越,這更增強了山北山南的隔離性,以致山北地區在歷史上長期為漢族統治勢力所不及,而為北方諸民族所占據。雁門關北通晉北重鎮大同,遠至蒙古高原,南通晉中重鎮太原,可轉達古代政治中心區中原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交通信息

景區外交通

1、公路

(1)北京方向:A:北京--大同--朔州--雁門關--代縣

B:北京--淶源--靈丘--代縣--雁門關

(2)河北方向:A:石家莊--太原--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

B:阜平--五台山--忻州--代縣(全程高速)--雁門關

(3)陝西方向:A:府谷--保德--五寨--原平--代縣--雁門關

B:府谷--保德--忻州(忻保高速)--代縣--雁門關

(4)河南方向:鄭焦晉高速--晉城--長治--太原--忻州--代縣--雁門關[26]

2、鐵路

A:全國各地--太原--代縣,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B:北京--淶源--靈丘--代縣,轉由公路到雁門關[26]

3、飛機

A:全國各地--太原武宿飛機場,轉由公路到雁門關

B:全國各地--五台山飛機場(定襄縣宏道鎮),轉由公路到雁門關[26]

景區內交通

(一)由大運高速公路新廣武出口下高速,經208國道南行7公里由關北進入景區;

(二)從代縣陽明堡鎮沿208國道北上30公里,由關北進入景區;

(三)由大運高速公路代縣出口下高速,經高速路引道到代縣縣城,沿雁門關關南旅遊專線往北15公里,由關南進入景區。[26]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節假日不休息。 夏日開放時間:8:00-19:30;冬日開放時間:8:00-18:00。

地方小吃

地方小吃種類很多,主要有:代縣火燒,莜麵栲栳栳,代縣熬魚,高粱面魚魚,代縣醃菜,代縣油糕,代縣麻片,代縣碗托。

食宿指南

景區南北兩個入口處建有前腰鋪、後腰鋪兩個大型驛站式綜合服務區,集旅遊諮詢、停車、住宿、會議、休閒、娛樂、購物等多功能於一體,同時可容納2000人就餐,500人住宿,擁有標準車位500個。在雁門關村和阜戈寨兩個民俗村,還有農家客棧,可容納500人就餐,50人住宿。

遊覽時間

長線遊客,從南北兩個入口進入景區,沿中軸線到出口約需2.5小時;如單純遊覽雁門關景區,約需半天到1天時間,尤其景區建有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登山喜好者停留時間更長;如停留2天可擴展到新廣武、舊廣武、長城、代州古城、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楊家將祠堂、白人岩等同屬雁門文化旅遊圈內的代縣景區。[19]

相關視頻

雁門關夜景,很美!值得一看!

航拍國家5A級景區雁門關,俯瞰雄關的雄偉壯麗,氣勢恢宏!

參考文獻

  1. 雁門大記事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2. 雁門關風景區管理局 ,中國新聞網山西頻道 . 2015-12-29
  3. 試刀石 ,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4. 馬公殺虎處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5. 前腰鋪驛站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6. 雁靖坊 ,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7. 雁門關分道碑 ,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8. 雁門關長城 , .雁門關官網 . 2016-01-3
  9. 古關道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0. 雲際泉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1. 瓮城門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2. 天險門及雁樓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3. 地利門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4. 鎮邊祠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5. 觀音殿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6. 邊貿街 , .雁門關景區官網 . 2015-12-30
  17. 雁門概況 , 雁門關官網 . 2015-12-29
  18. 雁門關志 , 萬方數據 . 2016-01-5
  19. 乘車指南 ,雁門關官網 . 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