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雪山 (台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雪山,位处苗栗县泰安乡梅园村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之间,属于雪山山脉,为全台湾第二高峰,标高 3,886 公尺,仅次于玉山山脉玉山主峰(3,952 公尺)。雪山在日治时代被称做次高山,是两座超越富士山高度的台湾山脉之一。在台湾百岳之中,雪山与玉山秀姑峦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合称“五岳”,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之一。

历史

雪山主峰地区是世居在此的泰雅族人的猎区。在志佳阳社(今环山村)的称呼中,雪山名为“Babo Hagai”,意为“石头山”,描述雪山顶到处堆积的砂岩块。[1];另有泰雅语称为“Mahamayan”,译作马哈马颜山。雪山在泰雅语中的第三个称法,为“Sekoan”,意为“碎石与裂缝”。在《台湾府志》中,描写其积雪之景,称为雪山雪翁山,日人币原坦认为“雪翁山”或“雪高翁山”为“Sekoan”的音译。在《淡水厅志》与《苗栗厅志》中,称此山为玉山,《苗栗厅志》中,玉山霁雪为苗栗八景之一。然而如今所称之玉山,系指台湾最高峰[2]

1867年,曾有英国军舰Sylvia号行经台湾海域,据说船长以目视发现高耸的雪山,便将山以船命名为“Sylvia”,在早期的西方文献中便以Mt.Sylvia称呼雪山。[3]1872年,马偕博士曾进入雪山山区活动;接著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大正4年(1915年)7月10日,隶属“蕃务本署”的测量员财津久平等人,经由埤亚南社(今南山村)越过埤亚南鞍部(今思源垭口),从雪山东峰棱线,顺利登上雪山主峰,并量出高度为12,972英尺,比日本本土最高峰富士山还高;1923年,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访问台湾,以“台湾第二高峰、仅次于新高山的山”命名为次高山;与新高山(玉山)、能高山并称“台湾三高”[4]。山顶设有次高神社,包括水泥制神龛鸟居,现已不存。

战后,雪山之名开始被使用;当时总统蒋中正在巡视中横公路时,曾将雪山取名为兴隆山,但此名未被长期广泛地采用。

地理

雪山主峰与副峰群分布在雪山山脉的中段,约在台中市苗栗县的市县界上,地处雪霸国家公园境内。以雪山主峰为中心,周围一带地质特色、岩性皆相似的山块,称为雪山地垒。雪山地垒的基岩为始新世晚期或渐新世早期之四棱砂岩,是一种石英变质砂岩,硬度非常高,耐风化侵蚀,因此造就了雪山地垒的高耸地势。

以雪山主峰为顶点,共有六条棱脉汇聚,分别是:

  • 主棱:又称西棱,为雪山山脉主棱,自雪山主峰向西延伸,经过翠池三叉山后北转,在博尔可山再折向西南方。沿线包括火石山头鹰山大雪山中雪山四座百岳山峰。
  • 南棱:自翠池三叉山向南转折,沿线有雪山西南峰、大剑山、油婆兰山、佳阳山剑山等高山,又称雪剑棱脉、剑山棱脉或大小剑棱脉。
  • 北棱:自雪山主峰,向北经北棱角、凯兰特昆山、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素密达山、布秀兰山、巴纱拉云山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的棱脉,即是圣棱线,亦称雪霸线。
  • 北东棱:从布秀兰山自北棱分出往东的支棱,沿线有品田山池有山桃山喀拉业山,即武陵四秀
  • 东南棱:从雪山主峰南面,接上雪山南峰、志佳阳大山
  • 东支棱:由主峰往东延伸至七家湾溪河谷,沿线经过甘木林山、雪山东峰;也称雪东线。

水文

雪山主峰主棱为大安溪大甲溪的分水岭。主棱以北为大安溪集水区,以南则是大甲溪。发源于此的溪流包括雪山溪(汇入大安溪)、司界兰溪、高山溪与桃山西溪(汇入大甲溪)。

在主峰西棱碎石坡下一公里处,为翠池,是大安溪源头之一,也是台湾最高的高山湖泊。翠池之上、下各有上翠池、下翠池二池,上翠池为季节性小沼,干季无水。

地质

以雪山主峰为中心,共有数个冰斗地形构造环绕,其中规模最大的为一号冰斗,位于雪山主峰与北棱角下,开口朝向东方,长约1000公尺,最宽处约600公尺,不仅规模最大,形状也完整。二号冰斗位于北棱角北侧,规模稍小,但所在位置更高[5]。三、四号冰斗位于主峰与北棱角间的垭口北面,为堆满巨石块的石流坡;五号、六号冰斗位于雪山主峰西北侧,五号冰斗底的草洼地,积水形成上翠池[6]。七号冰斗则位于雪山主峰西北坡下,为翠池的函水区。

除了雪山地区之外,在南湖大山大霸尖山玉山奇莱山合欢山等台湾山区亦可见类似的地形结构。最早关于台湾高山圈谷研究的文献出自日籍学者早扳一郎[5];其后博物学家鹿野忠雄经多次考察,发表台湾高山圈谷为冰河地形遗迹的论文,引发关于圈谷成因的学术论战。有论者认为,台湾高山地区是否曾有的冰河,证据并不充分,而所谓圈谷其实是水系发育、向源侵蚀与风化作用所造成的崩谷地形[7]。其后由于一度缺乏实地研究,圈谷地型的确实成因陷入多方争议而无定论。

1983年后,地理学家曾昭璇提出雪山圈谷为冰河遗迹的可能性;1998年,王鑫、崔之久、宋国城、杨建夫等学者在雪山的数个圈谷底部发现擦痕,并确认圈谷底部的基岩堤为冰坎,根据热萤光定年成果,雪山地区的冰河作用可分为三期,最早为山庄冰期(44.25±3.72ka BP)、水源冰期(18.62±1.52ka BP)和最后的雪山冰期(10.68±0.84ka BP)三次主要冰期。并推算雪山山区在冰河最盛期时的雪线可能仅有3100公尺,因此雪线以上的山区都有可能长期积雪,进而发育出冰河,以及各种冰蚀的地形。雪山地区其他疑似冰河侵蚀的地形特征,包括:

  • 冰坎:受冰河推挤,而堆积在冰河底部的条状基岩堤,可见于一号圈谷底部、翠池出水口下游。
  • 冰斗湖:位于冰斗底部的冰蚀凹地,积水则成池。如翠池、上翠池等。
  • 冰蚀垭口:冰河分流处受冰雪侵蚀所形成的缺口。北棱角与主峰间的鞍部可能为此地形。
  • 冰蚀擦痕:冰河搬运的岩块与底部岩床摩擦,在裸岩上形成数条方向一致的细微擦痕。可见于一号冰斗出口的黑森林内、冰斗底部的岩石上。

由于台湾多降水,高海拔地区日夜温差大,在严重的风化侵蚀作用下,除了一、二号冰斗之外,雪山山区的其它冰斗圈谷构造都已不鲜明,无明显巨大下凹的碗状外型。


景观

雪山主峰

雪山主峰标高3,886公尺,峰顶地形平缓,设有一等三角点与石碑。雪山的地质构造以变质砂岩为主,在主峰周边各处均可见变质砂岩的交叠构造出露,以及散落的风化砂岩碎块。主峰东面为雪山一号圈谷,北面经垭口接上北棱角,西面棱脉接上翠池三叉山,南面则为断崖崩壁。

北棱角

雪山主峰北棱角为主峰北边的山块,海拔高度3,880公尺,与主峰相距甚近,高度相仿,因此普遍不以副峰视之。北棱角与主峰间隔著一处垭口,该垭口即为一号圈谷与四号圈谷的分壁,可能是冰河发育所造成的冰蚀构造。

副峰群

以雪山为名的群峰,尚有:

  • 雪山东峰,百岳之一,位于雪东棱线上,海拔3,201公尺。
  • 雪山南峰,位于志佳阳棱线上,3,505公尺。
  • 雪山西南峰,位于雪剑棱线,3,471公尺。
  • 雪山北峰,百岳之一,位于圣棱线上,3,703公尺。

气候

雪山地区为典型的台湾高山寒带重湿气候,年降雨量三千公釐以上,年均温摄氏5度左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雪季从11月到隔年5月;夏季则偶有台风。受山脉地型开口影响,冬季的东北季风常夹带大量水气自兰阳溪谷涌入,造成大量降雪,因此雪山山区是台湾冬季降雪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雪山周遭的武陵、梨山、环山等谷地区域,气温稍高,属高山温带气候区。

生态

雪山地区自武陵、梨山溪谷的温带气候,在短短数公里内因地势拔高而演变至寒带,因此林相多变,连带的也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在此地,包括台湾黑熊山羌金翼白眉帝雉樱花钩吻鲑台湾特有种生物。在植物方面,雪山主峰基部以杉树与阔叶树混生林为主要林相,海拔高度提升后,转为以铁杉冷杉玉山圆柏等多种针叶树为主;在峰顶附近,则只有玉山圆柏、玉山杜鹃玉山小檗等植物能够生长。

雪山主峰东侧有一全台海拔最高的冷杉纯林,俗称黑森林;在主峰西坡之下、翠池附近则有一处玉山圆柏纯林,此区的因处于背风处,玉山圆柏生长得特别高大,型态有别于台湾其他地区;多数大型的柏树年龄可能在两三千年以上[8]。此外,主峰顶附近尚有玉山圆柏分布,但多已因火灾而死亡,呈现白化的枯木状态。

登山路线

雪山是台湾最热门的登山景点之一,由于邻近中横公路,附近有梨山、环山、南山等高冷蔬菜园区,加上位于七家湾溪有武陵农场,开发甚早,交通基础建设均完善。但在台8线封闭后,雪山山区的主要联外公路只剩从宜兰进入的台7线

攀登雪山主要是顺著棱线来进行,因此可分为六条路线,分别是:

  • 雪东线:自武陵农场登山口起,顺雪山东棱上攀;沿线经过七卡山庄、雪山东峰、三六九山庄,设备最完善,路线最短,是最热门的路线。
  • 圣棱线:沿北棱行进的路线。
  • 四秀线:自武陵农场起攀桃山,沿北东棱顺武陵四秀接上圣棱线,最后至雪山主峰。
  • 大小剑线:自梨山沿南棱起登,沿途可顺访剑山、大剑山等,因此称大小剑线,或称雪剑线、剑山线。
  • 志佳阳线:自环山从志佳阳大山山脚处起登。在雪东线尚未建设之前,志佳阳线是最短的路线,又因自古即是环山一带原住民登雪山的路线,因此历史最为悠久。
  • 大雪线:自大雪山森林游乐区的230林道的登山口进入,从中雪山起攀;一路经过大雪山、翠池再接上圣棱线最后抵达雪山,路线最长,水源不足,是难度相当高的路线。

主要山庄

七卡山庄

位于雪东线,距离武陵农场登山口不到3公里;“七卡”的名称由来,据说是因为此处距离以前的登山口约7公里(7K);又说是此地古泰雅猎场的音译[9]

三六九山庄

位于主峰左近的甘木林山山坡。甘木林山旧测高度为3,690公尺,因此又称3690峰,山庄因此得名。三六九山庄后方山坡即为黑森林,因林相茂密阳光易遮蔽而得名。野生动物众多,登山路迹相较不明显,早年山坡曾发生火灾,烧死的冷杉成为一片白木林[8];此外亦分布著峦大花楸

翠池山屋

位于翠池旁,是大小剑线大雪线必经的山屋。

瓢单山屋

位于志佳阳线,瓢单池旁;随著瓢单池干涸,目前已废弃。


山难

马来西亚籍郑姓女登山客山难

2015年1月30日,16:08时,一11人之登山队行经雪山线雪山圈谷山域时,一郑姓登山客 ( 马来西亚籍,女性,42岁)在雪山线10.7K处不慎跌落山谷,刘姓领队确认郑姓登山客头部破裂脑浆溢出,明显死亡。
台中市政府消防局立即派遣4名梨山消防队员及布农卡里布湾登山队3人前往协助。

1月31日 06:54时,直升机抵达准备吊挂遗体,但现场气流不稳定直升机无法进行吊挂,固将遗体搬运至三六九山庄附近空旷处。
1月31日 14:25时,由直升机吊挂起遗体。
1月31日 14:52时,降落至东势河滨公园再转送殡仪馆等侯相验。

参见

资料来源

  1. 出自中国电视公司制作,“台湾五顶峰:雪山山脉”节目,泰雅族人的访问。
  2. 第二世代台湾百岳全集上册,户外生活图书股份有限公司,陈远见主编,2007年8月31日初版
  3. 刘克明. 台湾今古谈. 新高堂书店. 1930-11-30. 
  4. http://www.sunriver.com.tw/takayama/sheishan.htm 台湾百岳全集试阅页
  5. 5.0 5.1 雪山的圈谷是崩谷、冰斗还是雪蚀斗?,地景保育研究
  6. 中国电视公司监制,麦觉明制作,MIT台湾志-雪剑线探勘
  7. 存档副本 (PDF). [2008-06-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12-24).  南湖大山圈谷群古冰河遗迹研究初步调查,2000年6月,王鑫、杨建夫、郭彦超
  8. 8.0 8.1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pr/13/today-life2.htm 自由电子报:雪山千年圆柏 疑遭盗伐取暖
  9. 见于七卡山庄前,雪霸国家公园解说牌。
  • 岩石的故事-雪霸国家公园地形地质解说专书;内政部营建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2005年出版;刘桓吉、俞铮皞、杨金臻发行;ISBN 957-01-9872-9
  • 鸟瞰台湾山-台湾五大山脉空中巡游;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王荣文发行;ISBN 957-32-5691-6
  • 台湾的山脉;远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出版;杨建夫著;ISBN 957-30493-6-8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