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原性肺水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是高原地区特发病,发病率为3%~5%。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到40000m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m快速登山者中发病。潜伏期短则3~48小时,长者3~10天,以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为其特点,症状如头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严重者可有少尿、咳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 [1]

病因

高原性缺氧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单纯性缺氧,肺泡氧分压降到7.98kPa(60mmHg)以下,也引起肺动脉压升高。但是肺动脉压升高是如何引起肺水肿的,现在还不清楚。有人推测肺动脉收缩是区域性的,高山缺氧时可能引起一部分肺动脉收缩,另一些小动脉尚未收缩,则肺的血流大量进入肺动脉尚未收缩的区域,因此这些局部的微循环中血量增多,流体静压增加,液体向血管周围间隙转移增多,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超过淋巴液回流量,则引起肺水肿。所以高原肺水肿在X线下看到的往往呈片块状分布。肺微循环有旁路,从小动脉发出分枝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称为前终末微动脉(preterminalarteriole),正常是闭合的。当肺微动脉收缩时,则此旁路开放,血液从小动脉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血量增加,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增多。由于这些血液没有进行气体交换,故动脉血氧分压急剧下降。高山缺氧还引起外周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肺血量增加。在海平地区前臂肢体容积测定溢出水量平均为4.4毫升;登山到3596米时,第三下降到3.4毫升,表明有静脉收缩。而高原肺水肿病人降到2.5毫升。周围静脉收缩,中心血量增多,可能是促进肺水肿发生的一个因素。此外,缺氧可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也是引起肺水肿的重要因素。[2]

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一般在到达高原24~72h内发病。常在急性高山病症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极度疲乏,严重头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频繁干咳,夜间加重难以入睡。口唇及指甲床发绀。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浅,呼吸频率可达40次/min。有些病人发冷低热,面色苍白,皮肤湿冷。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加剧,少数病人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咳泡沫痰,初为白色或淡黄色,后即变为粉红色,量多者可从口腔和鼻孔涌出。神经系统症状为神志模糊,幻觉,感觉迟钝,严重者出现昏迷。

2.体征:最重要的体征为肺部听到捻发音和湿啰音,严重者仅用耳朵贴于胸壁也可听到气过声。啰音以双肺底部最多见,但也可只出现在单侧。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部分病人心前区可听到Ⅱ~Ⅲ级收缩期杂音。右心衰竭时,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并有压痛。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曲张,动脉痉挛,视盘充血,散在性点状或火焰状出血斑。

3.并发症:病程中可合并肺部感染,休克、心力衰竭、昏迷、肺栓塞等。[3]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情作血、尿常规,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其他检查。

2.肺部X线:表现比临床体征出现早,诊断价值较大。肺野透光度减弱并有散在性片状或絮状模糊阴影,近肺门处更显著可形成蝶翼状;可呈局限性或两侧肺野不对称;重者絮影浓度高、范围广、融合成棉团状。

3.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及右室扩大图像。[4]

诊断

该疾病易与肺炎或肺部感染混淆。一般肺炎常有高烧,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数增高,有黄色或铁锈色痰;而高原肺水肿,发绀明显,体温不高或低热,白细胞增高不显著,有典型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X线典型肺部阴影等可资鉴别。还应与支气管哮喘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引起的肺水肿,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因子引起的渗透性肺水肿等。[5]

治疗

1.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

2.吸氧是治疗和抢救中的主要措施。病情严重者应高浓度(6~8L/min)加压给氧。有条件时用高压氧舱治疗。

3.降低肺动脉压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用氨茶碱0.25,加入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4~6h后可重复。或用酚妥拉明3~5mg,加入葡萄糖液20mi中缓慢静脉推注,1~2/d,也可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

4.减少肺血容量可用脱水剂或利尿剂,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或呋塞米(速尿)20mg静脉推注1~2/d。

5.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d。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也可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3~5g)静脉滴注。

6.吗啡可用于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咳大量粉红色或血色泡沫痰之危重患者。5~10mg肌内或皮下注射,必要时3~5mg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缓慢(5min以上)静脉推注。但不宜用于呼吸功能抑制以及昏睡、昏迷者。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不能耐受吗啡,或伴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7.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宜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

8.其他措施如去泡剂(乙醇或二甲硅油)的应用,654-2肌内注射,或硝苯地平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气雾等。

9.合并心力衰竭休克、昏迷者应给予相应处理。

10.鉴于长途转送对治疗不利,必须下转时应掌握以下原则:①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且救援短期难以到达;②路途短,运送条件好,1~2h可到达;③就地抢救后病情稳定,有医护人员护送;转送途中不应中断治疗。 [6]

预后

发现症状及早处理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延误诊断和治疗者可致死。

预防

1.进入高原前多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了解有关高原病的知识消除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

2.进入高原之前,必须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3.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4.初到高原一周内,要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量,减少和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5.患过高原肺水肿的人容易再次发病。

6.药物预防:高原宁、红景天胶囊。[7]

视频

高原肺水肿的户外急救[8]

参考文献